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金鳞开 >

第138章

金鳞开-第138章

小说: 金鳞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曲,尽快组建近卫第三营,所以直接让单宁出来组建班底,由闵展炼负责训练。

肖土庚部被放在了胶州,成军之后可以直接攻略胶西,接通南直隶,控制淮河流域。这样也能打通苏钢进入山东的陆路通道,获得足够的优质钢铁来源。虽然山东本身就有煤铁,但都在济南府,朱慈烺还不足以直接掌控,只能让蔡懋德以山东巡抚的身份传令调运莱州。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三,真正的大顺军董学礼部带着一千五百人南下山东。檄牌传至了济南府和兖州府的多个县份,被罗玉昆截获。

“这咋个办?”罗玉昆拿着檄牌上的文字,递给陈崇。

陈崇看完,自己也有些茫然,心中暗道:看来还是得催上面快些派个参谋来,这事我怎么知道该怎么办?

“他人不多,也就一千五,老子些一人尿一泡都淹死他了。”罗玉昆道:“就是不知道上头是怎么打算的。”

“咱们问问吧。”陈崇迟疑道。

罗玉昆已经习惯了陈崇这副没主意的模样,他能有什么办法?一个没卵子的男人嘛。他来回踱步,仰着头盘算道:“上头让咱们冒充大顺军,无非就是要守住这块地盘,干些上头不方便干的事。要不照我说,直接打!打死了就来个死不认账,对!就说那是官兵!然后去兖州把上头交代的事办完,粮食吃得也差不多了,咱们就去莱州继续当咱们的官兵。”

陈崇受到了启发,连忙道:“正是,咱们先打了他,未必李闯还能派人过来!”

“那就打!探马派出去,这回可别跑过头了!”罗玉昆道。

这支川兵流民混合的队伍完全没有军队框架,罗玉昆与陈崇就是大家眼里的大头目,凡事一言可决。罗玉昆也想过将川兵里的把总、都司分派到流民营中,把人管起来。然而流民营只能顺风冲,一旦对方列阵对战,必然是全营溃逃。这种卖队友卖长官的事着实让人牙痒,自然没有川兵军官愿意去做这种差事。

总算现在也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平衡——流民跟着罗玉昆吃饭,罗玉昆也毫无心理压力地让他们去送死,可谓是乱世中的各得其所。(未完待续。)

二零三可恨年年压金线(一)

董学礼原是宁夏花马池副将,投降李自成之后随军调用。他这一千五百人也是三百家丁为主,杂以沿途招徕的无业之人。随他一起的还有老闯营出身的招降使刘暴。二人从京师南下,适逢李建泰投降刘芳亮,大顺军占据了保定府城,京畿之南彻底为顺军掌握。

保定是京畿南门,刘芳亮不敢擅自离守。谁都知道江南是个聚宝盆,他自然也想着能够捞取一笔好处。若是最后能够混个江南节度使,那就更好了。刘芳亮由此产生了一个高明的主意:主动担负起董学礼部的军粮转运,命其轻车速进,前往江南招降。

董学礼不知刘芳亮的后手正是要扼住他的补给线,只以为大顺军与老明军不同,营将之间和睦互助,乐呵呵地率部南下,彻底将后路交在了刘芳亮手里。刘芳亮也的确尽心输送军粮,绝无懈怠。暗地里,他却派人给罗玉昆带去一个口信。

这信使间道而行,只走最近的小路,终于及时到了罗玉昆大营。

“老子晕得很!刘芳亮来找老子算什么事?”罗玉昆大声叫道:“莫非他也要来打老子?”

“保定刚降,恐怕要肃清全府还要些工夫,刘芳亮未必能来得了。”陈崇道:“不管怎么说,先见见那信使,说两句话又不亏本。”

“这倒是!”罗玉昆大马金刀往虎皮座椅上一靠,吩咐道:“去把那信使带上来。”

不一时,这信使果然小步快走,一副恭谨的模样过来,上前拜道:“拜见罗将军。”

罗玉昆沿途打着大顺的旗号走刘芳亮前面,刘芳亮自然知道有这么一支伪顺军。不过罗玉昆只是骗财骗粮骗人,大顺军要的是城池土地,安置守官。刘芳亮虽然心中不爽,却也不可能为了这么一支“贼”兵穷追猛打。

而且既然人家肯打你闯营的旗号,也没做什么抹黑的事,说明还是明白人心向背的。只要能明白这个事理,为何不能化假为真,把这几万人编练成真闯营呢?当初闯营不过是三十六营中的一营,正是不断吞并其他营头,才有了今rì的规模。服从强者,这也是各营普遍的生存守则。

“只要将军愿意归顺磁侯。以将军的人马,可以视同朱朝一镇总兵,绝不会亏待将军。”信使在“磁侯”上加重了语气,正是要告诉罗玉昆,投降磁侯刘芳亮,与投降刘暴、董学礼,可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罗玉昆沉吟片刻,故作不解道:“这官职得大顺给我封,投降磁侯与投降董将军又有何分别?”

“呵呵呵,”信使笑道,“将军有所不知。我大顺固然是信任降将,一视同仁,但却要给降将换个地方。董学礼原是在宁夏那苦寒之地,现在换了个南下江宁的差使,自然得意。将军却原本就在这青、兖之地,若是换到西北塞外,岂不是糟糕?若是能得磁侯赏识却又不同了。磁侯是圣上的爱将,纵横中原,守御畿南咽喉之地,也是天下财富汇聚之处,只要能编入咱们左营,将军说不定还能守着临清那般好地方呢!”

陈崇黏着假胡子,做亲兵装束侍立一旁,听了心中暗暗不屑:还道真是兴朝气象,原来仍是流寇山头的那一套罢了。

罗玉昆装样已经装成了习惯,不漏丝毫马脚,问道:“磁侯这么照拂老子,想来是要让老子给他做点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那信使哈哈一笑:“爽快!”他脸上一板:“是这,磁侯想得个南征的差事,就是不好开口。”

谁不知道江南好?别说武将之间有个争头,就连文官都想在江南的问题上分一杯羹。

“那……”罗玉昆拖长了声音。

“将军现在还不是我大顺的人,若是将那董学礼……”信使抬手比刀,在脖子上一横,嘿嘿狞笑两声。

“老子晕得很……”罗玉昆故意装作不明白的模样:“你们都是大顺军,为啥子自己人坑自己人?”

只有南下的人马覆灭了,才能引起běijīng的重视,才会给罗玉昆的威胁加上筹码,也才会让刘芳亮就近讨伐,免去这股忧患。

刘芳亮正是想让罗玉昆与他演一场对手戏,暂时扮演反派。只要得了běijīng的军令南下解决这股“悍匪”,刘芳亮会一直追着罗玉昆到宿迁。那时候罗玉昆理所当然“幡然悔悟、投顺王师”,而刘芳亮又能与驻扎宿迁的明军对阵,将生米煮成熟饭。想来李自成也不会做出临阵换将的事。

如此这般,南征的差使岂不是不求自来么?就算张良再世,韩信复生,也不过如此吧!只不过要牺牲一些老弱残将,反正董学礼原本就是朱朝的人,与自己不是一伙,死了也不心疼。

这种小心思,那信使未必不知道,但他绝不会对罗玉昆说。他只道:“将军莫要多问,愿意与否,只在一言之间。”

罗玉昆想了想,道:“让磁侯给的白纸黑字的东西,否则我不做这种事。眼看着大顺就要一统天下了,我再杀了大顺的将军,岂不是自找死路?”

那信使略有迟疑,道:“这等事如何能够落在纸上?将军若是不信,小的愿意留在此间当人质。我跟随磁侯十三年,是他心腹之人,他绝不至于不顾我的xìng命。”

罗玉昆站起身,走到那信使面前,上下打量一番,道:“世上都说闯营信义为重,我这一路走来都打着闯营的旗号,也是深有感触。好!老子就信了磁侯!不过……”

“将军若是有什么难处,尽可说来听听。”

“不过我怕打不过他董学礼呀。”罗玉昆搓着手:“不瞒你说,哥哥我这儿看着有万把来人,但都是饥民,手里有个棒槌都算是好的了。你看磁侯那边能不能弄点刀枪米面、跑马骡子之类的?”

那信使一迟疑,终于还是道:“这事好说,待我修书一封送回保定,磁侯定有主张。”他不说磁侯一定给,只说有“主张”,正是不把话说死,留了后路。

罗玉昆也不是傻子,当下哈哈道:“只要我的人拿了兵器粮草,干死个董学礼还不是一泡尿的事么!来来,咱们喝一盅,从今以后就是自己人了!”

陈崇借着置办酒肉退了出去,只在外面等罗玉昆。罗玉昆果然找了个方便的借口出来,将陈崇拉到一边,紧张道:“你得快些修书请示方略,否则咱们可就真的成贼了!”

陈崇心思一动,压低声音道:“你说,跟着闯贼甜头这么大……”

“老子啐你一脸**!”罗玉昆打断陈崇,压低声音骂道:“你个没卵子的,懂什么叫忠孝节义么!想从贼?除非老子些死光了!”

陈崇抹去脸上的唾沫星子:“我就想说:就算跟着闯贼真有前途,你也不能对不起千岁爷呀。”

罗玉昆高起脚踹上去:“快去做正事!”

陈崇当即回到帐篷里铺纸研磨,写了报告,连夜派了人送去济南府。徐惇现在就在济南,之前给了他一个死信箱,只要他将信投入这个秘密地方就可以不用管了。除了报告刘芳亮的计划,陈崇再次请求派一个能干的参谋过来。名义上以减轻罗玉昆和他的工作量,实际上却是生怕上头对他们这支影子部队有所猜忌。

罗玉昆耿直得很,自己铁血忠心就没想过有人会猜忌他。陈崇却是内宫出身,什么钩心斗角的事没见过?自然不能不有所顾忌。就算万一rì后罗玉昆反了,有个参谋在,自己好歹也有个助力。(未完待续。)

二零五可恨年年压金线(二)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三,罗玉昆终于拿到了刘芳亮首批支援的一百石粮食和各种兵器。兵器数量不多,只能武装五百人的亲卫队,显然刘芳亮也不愿意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未来下属。一百石粮食却不算是小数目,刘芳亮自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只能与罗玉昆约好了时间地点,让他们去“抢”。

抢的正是董学礼的军粮。

董学礼探知“罗贼”有过万人,按照他的尿性不是逃跑就得投降。偏偏刘芳亮在后面又是温言鼓励,又是以军法威胁,软硬兼施地将他逼上前线,饱受煎熬。

……

东宫新派来的作战参谋姓朱名家骏,身穿一袭粗布长衫,就像是乡中私塾的教书先生。虽然语速缓慢,但条理清晰,口吻坚定,显然是个合格的战士。

然而他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参谋。

朱家骏正是东宫系统最早一批从战兵转参谋的代表。虽然一开始这些东宫侍卫都不识字,而且本就是以战兵的要求收录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好学有人好武,渐渐形成了分化。又经过河南、山陕一带的接连作战,又有人受伤致残,无法再以战兵出征,所以朱慈烺便在军中发动了“战转参”的运动,鼓励战兵加强文化学习,转为参谋。

这样的参谋不同于外雇来的文书缺乏战斗常识,也不像是征用来的老军熟悉各种情弊。他们对东宫更为忠诚,对战斗也不乏认识。

朱家骏正是在汝阳之战中伤了手臂。虽然有青衫医随军,但他当时身处分战场,从偷袭转为对阵冲锋,一路打下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治好之后左臂也没了力气。提不了重物。

朱家骏不甘心就此先行撤回京师,等着分地种田。他找了训导员,用所有的军饷加奖金又请了两个秀才,轮番上阵,硬是将东宫各种操典、条例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扣会吃透,通过了甲等文凭考试。取得了参谋资格。

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