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问镜 >

第645章

问镜-第645章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悬空之妖府灵旗,应声而落。

第二十二章擎山跨海剑破绝关(十四)

谷梁老祖眉头皱了一皱,落在鼎盖上的妖魔灵旗,血光翻滚,重又腾飞而起,只不过受前面的干扰,旗幡上无岸的形体,又有些扭曲。

老祖暂时不关心这个,他只是为熔岩湖中发生的事情而困惑。

当两界贯通,无岸投影的时候,熔岩湖中受到混沌法力的影响,就是他大劫法层次的神魂感应,也难以尽知其中发生的一切。他本以为这种局面会在两界重新分隔、妖府灵旗祭炼成功的那刻起改变,可这短短两息时间内,发生的一切,都是照着推翻他计划的方向来的。

不知道熔岩湖中,玄黄杀剑和那个叫余慈的变数,使出了什么手段,就在混沌之力退去的瞬间,突然发动。

先是子午磁山,接着是离魂鼎盖,最后是妖府灵旗。

三样法宝或接近于法宝层次的宝物,就是像三个排队前进的醉汉,第一个栽倒,第二、第三个就紧接着摔下去。

其中尤以第一个,即子午磁山最为严重。

后两个仅是失控了刹那,那强劲的干扰神通就消失不见,子午磁山虽也如此,可要说,他那公远徒儿也是倒霉……其祭炼的子午磁山,其实是镇压玄黄杀剑的阵势中枢,该阵势从地表至地底,数千里规模串在一起,原是严密无缝,环环相扣,周边地脉都引了两条过来,生成的磁光杀阵,只重压便有亿万钧,说是十万大山临头,也不差多少。

谷梁老祖自忖,他进去也要出丑的,偏偏异变起时,子午磁山完全不讲道理地“跳”起来,一域动,全局动,磁山的失控,立刻引起了整个符阵的反噬,宋公远作为祭炼者,第一个就逃不过去,那反噬也由他一个人生受了。

也就是宋公远千载修为,扎实稳固,而最初布置符阵时,思及玄黄杀剑的绝大毁灭之能,宁愿损些威力,也强化了容错调整的空间,才不至于让宋公远当场重创,饶是如此,几个时辰之内,也休想再动手。

宋公远的情况,谷梁老祖非常了解,可相应的,在混沌之力已经远去,乃至于被他操控的现在,子午磁山下,为什么还会多出一块让他无法把握的狭小空间?

他知道一切的变故均出自那里,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探知其中详情。

磁山虽还在失控状态,但已在符阵的作用下,开始调整,妖府灵旗被他重新控制,至于离魂鼎盖,他只是按上去,这个庞然大物就轰然落下,将坑穴盖得严严实实。

这其间,再没有出现任何异状,不知道熔岩湖中,究竟在搞什么鬼。

“果然是封闭第一。”

在那片狭小空间中,谷梁老祖来回扫射的强横神意,余慈自然也有所感觉,确认对方暂时无法穿透界域之屏障时,他也要感叹所立界域之奇妙。

碧落通幽十二重天创造出来的目的,乃是无量虚空神主想要摆脱元始魔主的控制,隔绝外界的窥伺,正是其根本优势之一。

如今看来,虽是界域初成,难言完美,这个特质已经非常明显,令人欣慰。

但这还不至于让余慈忘形,如今他还没资格这么做。

无论是余慈本体,还是这具分身,都在步虚层次,能够衍化出真人界域,实有其道理在。

本体处,诸天飞星之术的一整套符法体系,毫无疑问是“道理”的基石;玄黄杀剑及分身的剑意,是比重极大的组成部分;至于玄黄剑符,定然就是符法和剑意转承的关键;最后,再由碧落通幽十二重天的心法作结。

这是一套“道理”上能说通的体系,可界域的“道理”,还远不完美,这些源头不同的“部件”,真正想在宏观微观上处处自洽,不留破绽,对现在的余慈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谓“远看一朵花,近看满脸疤”,便是如此了。

界域能够支撑起来,有很大一部分,是依托玄黄杀剑。

剑道法门,哪有域一说,本就是最“不讲道理”的杀伐手段,有些破绽,天然便有强横的剑意弥补,最终形成的结果,总算还可以将就,至少目前可以运转无碍。

这个界域不完美、不完整,甚至不完全属于他,同时很原始、很畸形、破绽处处,不需要外界的冲击,就是内部哪个地方出点儿毛病,就随时可能崩灭。

但界域之内,涉及玄黄根本,使他对剑器的控制力加强,依靠着玄黄的强横、符箓的积累、碧落通幽十二重天的高妙,他还是撑过了第一波的压力。

无岸吞噬掉血杀之气,气势最盛时,没有轰破这里,反而让界域在压力中尽可能地补全、完善,当两界屏障重新支立,此消彼长之下,余慈已窥见乘势而起的机会,故而祭起早已备好的平等珠神通,要一举冲出。

先顶磁山,后撑鼎盖,再落血旗,余慈在那瞬间,已经做到了可以做到的一切,只乘下借助玄黄杀剑,冲杀出去这一条而已。

那就是最好的机会。

然而,意外就在此时到来。

界域的成长,突破了某个临界点,形成了对余慈分身躯壳和玄黄杀剑的彻底包容。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在界域之力的作用下,在某处,更准确地讲,是在玄黄杀剑那边,突然有什么东西冒出来了。

就像是破土而出的嫩芽,无声无息穿透厚重的泥土,一个恍神间,就将那生机勃勃的嫩绿颜色展现在他眼前,给人以惊喜。

而当余慈为这微弱而纯粹的小东西吸引了全副注意力的时候,炽烈的火焰从虚无中来,就在界域内部,来了一次肆无忌惮的大爆发。

熊熊焰光之中,青、白、红三色并起,幻出大日之相,最终形成天心杀伐之力——三阳劫火!

积蓄于长日,爆发于须臾。

此一天劫的性质,就在此刻,做了个淋漓尽致的展现。

而其作用的中心,正是那初生而纯粹的小东西。

余慈知道那是什么,所以没有任何犹豫,甚至要比劫火的爆发还早上那么一线,天龙真形之气已经扑上,要将那“小东西”,那一个初生的意识护住。

玄黄杀剑低吟声起。

第二十二章擎山跨海剑破绝关(十五)

玄黄杀剑……的意识!

正因为余慈明白那是什么,才会毫不犹豫,径直扑上回护。

劫火不是好惹的。从余慈被子午磁山镇压那日算起,三阳劫在头顶的千里地层之上,已经停驻了五日有多,而在此之前,一个多月的转移,也可以算做一种积累。地表之上,劫火积蓄了到了什么程度,余慈计算不出来。可这瞬间,跨越虚空限制,自虚无中爆发的劫火,当真是有销神熔形之力。

得自于鱼龙,又经云楼树里天龙真意灌注,余慈摄来的天龙真形之气,已经算是此界最上乘的存在,之前抵挡阴兵鬼卒,神魂杀伐,都立下了大功,此时却也在劫火之下,小半化烟,可说是自当年借昊典剑仙屠龙之力,重创何清以来,最大的损失。

余慈却顾不得心痛,且这损失,也是在预料之中。

既成界域,把握其“道理”,在其间,便不会为表相所惑,所谓“见微知著”是也。

那三阳魂印既在,劫火未出,余慈就有感应,这也是长生中人对劫数的天然敏锐。

余慈的回护不可谓不及时,但问题是,他能帮手的地方,差不多也仅此而已。

对外物,便是法宝一流,也能拿出平等珠来,珠落宝落;可对内,余慈并没有别的什么好主意,天劫永远都是看碟下菜,针对性极强,就算余慈想代人受过,不管实力如何,也要先看看能不能帮得上去。

正如此刻,三阳劫火发动,余慈虽然是用天龙真形之气,帮玄黄一回,但那只是一部分,更致命的火焰,是在那初生的意识之中爆起。

三阳魂印大家都有,余慈能做到的,就是他引来的那些,不至于祸及旁人。

三阳劫火,最终还要落在玄黄杀剑上。

不过,这时倒看出刚才果断抛弃掉所有血杀之气的好处,由于玄黄杀剑狂暴应劫之时,混乱的意识与血杀之气缠绕在一起,三阳魂印也就自然将其视为一体,血杀之气的抛离,使之也发生了分裂,针对初生意识的劫火,竟是消散了一半有多。

纵然如此,在余慈的感应里,小东西也给烧得“吱吱”直叫,如果说刚刚还算是嫩芽,现在就一下子“枯黄”了。

天地法则意志就是这么狠辣,早不来,晚不来,就在玄黄意识“嫩芽破土”的最脆弱之时到来,要的就是一击致命。

眼看着那初生的脆弱意识,就要在劫火中化为一缕清烟,余慈分化的心念扑了上去。

当头的,是已经大变模样的玄黄剑符,这是双方交流的枢纽,也是与初生意识“不分彼此”的证明。

在界域的狭小空间中,玄黄剑符发出奇妙的湛然清光,大异于先前血色淋漓之相。清光将分化念头与玄黄初生的意识笼罩其中,在这里,双方绝无隔阂。

也在此时,余慈首次感应到了玄黄的意志。

这是重生还是初生?

余慈不可避免地关心这一问题,在他的意识中,自然还是当年互托性命,引为挚友的玄黄,重新醒来,最是理想,可从界河源头一役后,刑天语焉不详的解释,还有玄黄杀剑近日来的表现,让余慈不敢抱持太大希望,此外,舍弃掉血杀之气的行为,也是壮士断腕的狠招,天知道会对玄黄意识产生什么影响。

下一刻,余慈心头便是重重一沉。

在那初生、微弱、乃至于奄奄一息的玄黄意识之前,余慈感应到的,是一片混乱。

就算玄黄当初遭难,神智沉沦,可无论如何,以界域为依托,孕育的意识,也不应该混浊至此。

显然,这是劫火烧炼所至。

余慈和玄黄意识交接,只觉得那里面闪掠过种种片断,他仿佛看到启炉的那一刻,剑光虹彩,冲霄掩日;也看到剑光之下,伏尸百万、血流飘杵,又看到了剑翔九天,横行域外,或矫然凌厉,或雄奇孤傲,或不可一世。

而这种种的一切,都混在一起,彼此交错混杂,甚至彼此争斗,把已经混乱的意识,搅得更不可收拾。

三阳劫火竟阴毒至此,在一击未能烧化初生意识后,干脆将玄黄杀剑本体积蕴的“余毒”激发出来,若这初生意识也不能维持纯净,玄黄便是重生,与沉沦时又有何区别?

便在这时,鼎盖之上,谷梁老祖明显已经反应过来,其沉重如山的威压降下,更有那摄入无岸形相的古怪血旗,放出滔天浊水,直透入熔岩湖中来。

之前让人手忙脚乱的混沌之力,如潮水般涌入,更可怕的是在此混沌之中,已经隐约有了方向性的法度,显然为谷梁老祖操持,针对性和杀伤力强出何止十倍?

内忧外患齐至,余慈的思绪都不由断了一断,但在界域的支撑下,转瞬又清醒过来,此时再没有迟疑的时间,他当机立断,清晰的意念在本体、分身处一个来回,亿万里之外的本体,还有同样遥远的承启天,同时摇动。

某处海面上,正往北方去的鬼厌闷哼一声,身子猛往下挫,坠入海中,随即散化身形,也将中枢的道意玉蝉隐匿起来。

而作为中转,北荒上空,多年沉寂的承启天中,似有簌簌枝叶摇动之音,虚空神通和刚刚恢复一点儿元气的云楼树勉力支撑,终于将某个似有若无的缥缈真意送出。

熔岩湖中,余慈分化的念头也是骤然恍惚,似是突地跨越千里地层,来到九霄云外,见有一座玉楼,若隐若现,天音丝缕,绕梁不绝。

所有的一切都发于须臾之间,

等分化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