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问镜 >

第134章

问镜-第134章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慈听了心一动。那蜃影玉简,就是玉简以特殊手法封存了各类影像,有静止和动态两种,高级的蜃影玉简可将动态影像的声光效果完全复现,有些特殊的种类,甚至连气味、触觉都能保留,当然价值也是不菲。诸老所说的这种,必然是高级货,里面留存的影像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能够一睹天遁宗的杀伐秘剑,研究其剑意奥妙当然很好,可惜……

余慈摇了摇头:“诸老,天遁杀剑之类,对我来说或有参考的价值,但并非必需之物。我有自己的剑路,虽不能说是完美无瑕,却也是多年锤炼,已成习惯。天遁杀剑‘一击不,远遁千里’的手段,其实与我‘夺抢生死之机’的做法形似而神非……”

说到剑意,余慈不自觉有了兴头,差点儿来了个长篇大论,总算是看到诸老脸色难看,才又把话题硬拽回来:“另外,我也不想瞒你,我能够温养神魂,并非是靠什么法门,而是靠着外物,至于是怎样的外物,因为干系不轻,恕我不能透露,但此物肯定无法交易,故而这机会,我只能放过。”

余慈这点上确实没有虚言。他的神魂创伤之所以恢复神速,一是靠的从鱼龙身上得来的“天龙真形之气”,一是因为那块还真紫烟暖玉。两样东西都是比较私密,没可能将其与别人分享。

如此,别说诸老拿出的只是蜃影玉简,就是把天遁宗的核心秘典拿出来,余慈也没法去换。

诸老死盯着余慈,好半晌,终于确认余慈并不是和他讨价还价,而是确确实实地回绝了。他光秃的脑门便有些红,这是他暴怒的前兆。

余慈已经做好迎接他口水的准备,但不知为何,老头却是硬生生地将火气按下去,闷哼一声,把挡路的余慈推开,要到仓库里去。临进门时,他忽地停下,转过脸来:

“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化消煞气的办法,也许你很有自信,但我还要提醒你,神魂牵涉人身玄妙之事。所谓心魔,若是真如扫灰搬土一般,随便清清便能弄干净,也就算不得心魔了!”

他是研究神魂的大师,这上面的评断,绝不像是评论剑术那样外行,他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心魔不是外物,而就是你神魂本身,所谓心魔煞气,不过是它的外相,纯粹是唬人的玩意儿。真正的心魔,无形无相,向来是潜移默化而不自知,惑乱心性于无形之间,一旦滋生,你的神魂便已经变异,想要扳回来,则是难上加难。

“你莫要以为,有了宝物护身便可高枕无忧,你看那些精修苦炼千年,成就长生真人的,哪个没有几种应对心魔的法门、宝物?但接下来的劫数,因心魔翻覆致死的,从古到今,从没有断过!

“论心魔之盛,此界以剑修为。因剑生煞,缠绕终生,不是剑斩心魔,就是心魔毁剑。你不是剑修,却能以剑生煞,无坚不摧,相应的心魔缠绕,将来也难以避免。若要免其灾祸,眼下便要未雨绸缪,言于此,你好自为之!”

说罢,诸老拂袖而去,这话像是威胁,又像是诅咒,但以老头的性子,不至于下作至此,余慈觉得,这像是老头自觉无用武之地后,甩手不干的宣言。他不免失笑,也现这事儿仍算得上是虚无缥缈,至少比不过眼前的事情急切,便暂时将其抛脑后,也回仓库去,养精蓄锐,应对后面可能的麻烦。

此后再无事端,直至长夜过去。

兽潮早已经漫过山体,向东奔流,旷野竟是出现了一阵难得的寂静。不过自余慈以下,没有人会过份乐观。慌张混乱的兽潮已经过去,如果西边没有天裂谷寒潮那样的威胁,绝大部分野兽还是会返回原本的居住地,但此过程,必然穿插着猛禽凶兽争抢地盘的厮杀,那场面会加血腥狂躁,那时候,对码头的考验才真正到来。

所以,码头内的气氛依然沉重。虽然已是白日,但密封的山腹内没有任何变化,仓库里的修士大多保持着沉默,自顾自地打坐调息,便是有人说话,也不自觉压低了嗓子,似乎是怕声音传到外面去,招来祸端。

余慈不喜欢这种气氛,干脆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经过昨夜一战,他隐然已经是码头地位高的人物,没人会置疑他的行为,便是有,也不会说出来。

房间里,余慈先用“贯气法”锻炼符法,又拿出一点儿时间,祭炼照神铜鉴和道经师宝印两件法器,后以“归虚参合法”调适心境,又启动“心内虚空”,察看里面天龙真形之气与自家神魂元气的同化程。这是每日例行的功课,整套做完,已经是午了。

按着习惯计划,午餐过后,就是重整理、钻研剑意的时间,一边揣摩一边练习,一般会持续到晚上。不过今天,余慈忽然想换换花样。

他把刚到手的“息光遁法”玉简拿出来,以神识扫视一遍。感觉,这门遁法确实比较简单,玉简寥寥千个字配上几幅简单图像便说得清楚,有通神初阶的修为便可尝试修炼。

息光遁法共有个基本势子,包括飞纵、奔跑、翻滚、上蹿、下扑、矮身、横移、倒跃、静止等条。这个势子有一个总纲式的心诀,而每个势子又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行气原则,大约就是飞纵时凝气于何处,横移时气脉如何震荡等。

玉简上记载详细,又没有故弄玄虚,搞些云山雾罩的理论,看得出来,制作此枚玉简的人,就是要传授一门“实用技巧”,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余慈有“先天一气”傍身,经络气血几无窒碍,稍一存思,便知道这些气脉运转方式对他来说毫无困难。不过他也注意到了,这里面掺杂着一些基本咒术,隐约与五行遁术相通。

这并不奇怪,世间遁法,向以金、木、水、火、土之五行遁术为基础,据说能轻易与天下任何一门遁法融合。像是余慈见的“息光遁法”,近于身法挪移,再不勾连五行遁术,便要有点儿名不符实了。

虽说五行遁术是修士基础的基础,但余慈对此并不精通。他走的是野路子,对五行遁术,只止心观的时候接触了一些,也就是把土遁练成“穿墙术”的水准。

此时着手练习“息光遁法”,别的都没什么,就是涉及到五行遁术的这块儿,结合起来颇有些生涩。房间空间又小,练习很不方便,稍稍比划了两下,他便摇头,不再进行下去,只脑揣想疑难。

山腹难知日月时辰,但机关消息解决了这个问题。申时初,屋内铜钟清鸣。这便是要余慈接班值守的信号了。

余慈也不耽搁,整束得当,往泊阵枢行去。他前面值守的是闫皓,只是当余慈走进枢所时,这个老实人的脸色实不怎么好看。

“怎么回事?”

“刚刚绝谷泊阵有凶兽闯进去了。”

运用圆光术,房间墙壁上的镜子上,显出绝谷泊阵的现状。这个停泊接引云梭的绝谷,确实有凶兽其,而且不是一个,是两头。尤其倒霉的是,这两头凶兽都是身躯庞大,还激烈搏杀,浑不知它们之间的战斗,会对泊阵的符纹安排造成多么大的破坏。

余慈看得摇头:“得,我去把它们解决掉!”

这种事情迟疑不得。拖得越久,对泊阵符纹的破坏越大,修复起来就越困难。码头里就闫皓一人有修复泊阵的能力,若是工程太大,耽搁三五个月也不是不可能。余慈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生。

转身想走,忽又停住:“还要绕圈子啊……”

要到绝谷泊阵,正常通路是从山腹上层走到下层,再进入接泊区,打开与绝谷联通的甬道,这才能进得谷,这样算起来,去一趟怎么也要近十息的地间,那时候,凶兽肯定又把泊阵破坏不少。

不如,直接过去好了!

初时只是一个念头,但经过对“息光遁法”一下午的存思揣想,甚至于实践,余慈此时的思维、肌体均处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就是这么个念头,将那份活力激。

余慈全没多想,身形一纵,竟是直接撞向厚厚的岩层。

没有撞击声,余慈的身体像是一波无有实质的烟气,瞬间渗入崖壁。

闫皓反射性地去看墙上圆镜,只见绝谷,两头拼斗的凶兽颈侧突然飙射鲜血如雾,庞大的身体没有消去冲势,重重的对撞一起,就那么交叠抽搐,进入濒死状态。

旁边垂立崖壁的阴影,余慈的身形从模糊到清晰,终现身两头凶兽旁边,看着尸身呆。

第177章雷吼

第177章雷吼

两头凶兽都是大块头,身长都丈二以上,狰狞凶恶,然而此时尸体交叠,汩汩鲜血很快便摊开一地,死得再干脆不过。

余慈自家知道自家事,他的土遁之术粗浅得很,穿透厚厚的岩层不是不可以,速肯定提不起来,但刚才从泊阵枢穿出时却是无比流畅,便像是穿透了一层水膜,阻力微乎其微。那必然是“息光遁法”的功效。

另外,还有一件事,让余慈不得不重视起来。他蹲下身去,指尖探入剑气撕裂的伤口,搅了两下,心若有所悟。

知道余慈解决了凶兽,山腹内也派人出来,帮忙收拾,领头的自然是赵希谯。处理妖魔凶兽尸身上,整个码头怕是没有人比他内行了。闫皓也跟了出来,他要实地确认绝谷泊阵的受损情况。

赵希谯他们都办事,余慈则是竖起那根沾了凶兽鲜血的指头,看得入神。直到闫皓觉他行为古怪,过来询问。

“没什么,我上去望风。”

余慈一笑,甩去指尖沾染的血渍,身形飞纵,这回他刻意用了“息光遁法”,上行的速未必有多快,但衣袂破空声却是越来越小,到了绝壁断彻底消失,连带着他的身影也阴影变得模糊。

“果然是这样。”

脚踏谷顶,余慈长长吁出一口气,呼气声像是从窄的缝隙穿出来,生成一段尖锐的哨音,暖热的气柱径不过两分,直迫出三丈开外,才渐渐消散。

借助此法,余慈散去了体腔内骤增的压力,之前以“息光遁法”穿透厚厚的岩层时,类似的感觉为明显,这股内聚之力是运使遁法时自然生成,体外,形成一圈隐晦的波动,大限地消去了破空声,可能也有消减阻力之类的功效。但同时也带给了身体极大的压力,甚至隐约作用于神魂。

其实压力没什么,余慈真正意的是,运用此法,剑上威力似乎有增强?

他对天遁宗“一击不,远遁千里”的遁法不感兴趣,但如果这遁法能够增加他剑上杀伤,就算是一点点,也能引起他足够的重视。

这两个月来,余慈一直努力使得手剑锋芒利,以符合自己的剑路。随着剑意调整重组,他剑上杀气渐重,爆力和杀伤力都有不小的增长。可毕竟达到了修为所限的顶峰,此后想再进一步都比以前要困难十倍。

却不想运用“息光遁法”时,那几个基本势子,会自然形成这样一种“内压”,挤迫脏腑之余,也催逼元气,使贯脉而出的气劲为凌厉,且似乎每一个势子都似为后面的突击做准备,使得剑时,杀伤力又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名为“遁法”,余慈倒觉得这像是一种极高明的蓄力法门。他不免感叹,天遁宗不愧是当世大宗,随便拿出些东西来,便不可轻视。如此想来,真不知那些高层次的“遁法”,又会是怎样的神通?

这时候,余慈不免想到诸老提起的蜃影玉简,如果那玩意儿真比“息光遁法”强过十倍,他都有点儿按不住心思……

挥去那滋生的念头,余慈谷顶站着。

绝谷谷顶方圆数十里内,算是高处了。站上面举目望去,苍山层叠,青蟒绵延,残阳似血余辉,披散开来,偶尔映得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