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宋氏却惊恐的发现,无论她如何颂经念佛,满脑子却都是适才的羞涩耻画面,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宋氏屈服,颜良对她的征罚,自然也暂且告一段落。
颜良遂命将宋氏继续软禁,却给以食物和衣裳,命那些悍婢们不要慢怠她,好歹给了她些许尊严。
而颜良则派出使者,持着宋氏的那封亲笔信,令其放往巨鹿城,去送给诸葛亮。
巨鹿距邺城不过百里,几天后,使者便进抵了巨鹿城下。
此时的诸葛亮,尚在他的临时相府中,冥想苦想着化解大汉危机之现。
而今的形势时,颜良屯兵于邺城,虎视眈眈,一旦春暖花开,大军再度北上将势不可挡。
而无论是并州的司马懿,还是勃海的张飞,都以各种理由,拒不执行刘备的旨意,不肯发兵来巨鹿会合。
唯一值得庆幸是,高句丽的搔扰战术,严重制约了吕蒙的辽东军团,好歹使幽州的大后方,暂时没有危险。
如此,刘备才能不断的从幽州抽调兵马,以补充前线的兵力不足。
然幽州毕竟难与冀州比肩,州中民风虽然彪悍,但人口总量却有限,而当年绍与公孙瓒的战争,又使幽州人口锐减,这就导致幽州所能产出的兵力,相当的有限。
刘备七拼八凑,再加上征调一些毫作战经验的郡兵,勉强的凑了四五万兵马,看似声势是恢复了一些。
但平原诸郡的弃守,使得甘宁的东路军可以顺利的北上,这就意味着楚国的北征军团,数量达到了二十五万之众。
五万乌合之众,又如何能抵挡得住,二十五万精锐楚军的进攻?
诸葛亮很清楚,倘若张飞和司马懿,始终还肯发兵来会合,这场巨鹿之战,前景将极不乐观。
“丞相,太夫人有消息了。”心腹家仆甘海步入堂中,打断了诸葛亮的思索。
诸葛亮身形一震,思绪方从军国大事中,回到了自己的继母身上。
“太夫人她现下如何了?”诸葛亮迫不及待的问道。
甘宁叹道:“邺城的细作已经传回消息,太夫人那一晚没能逃出邺城,今已为颜良所俘,被关在了邺城的皇宫之中,现下是生死不明。”
听到这个消息时,诸葛亮的心头如遭重锤一击,一阵的痛楚涌上。
“该死,母亲怎么能做颜贼的俘虏呢。”诸葛亮恨得咬牙切齿,脸上阴云密布。
诸葛亮很清楚,颜良好色成姓,这么多年来,“糟蹋”了多少敌人的妻女,简直禽兽不如。
自家继母颇有姿色,今若为颜良所擒,必然逃不过颜良的污辱。
倘若宋氏屈服于颜良的银威,甘心沦为颜良的玩物,他诸葛家的声名,他诸葛亮的面子,还往哪里搁?
那个时候,世人都将要知道,他大汉丞相的母亲,却做了敌国之君的胯下玩物。
诚若如此,他诸葛亮哪里还有脸面见人。
诸葛亮是越想越焦虑,越想越恨,口中咬牙,喃喃怨道:“母亲啊母亲,你若还顾念我诸葛家的名誉,就赶快自行了断吧,千万别让那颜贼玷污,不然我诸葛亮的脸,可往哪里搁啊。”(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四章孝义诸葛
此刻的诸葛亮,竟是希望自己的后母死!
当这个念头从脑海中闪过时,诸葛亮猛然又意识到,那个女人,可是自己的母亲啊,自己怎么能希望她死呢,这也太大逆不道,有失孝义了。
宋氏虽乃后母,但在这个时代的礼法中,诸葛亮就必须要像对待亲生母亲那样,孝敬供养宋氏。
诸葛亮效忠于推行仁义的刘备,身为大汉丞相,更当以身作则,如今他却反盼着自己的母亲快死,这般想法,简直是禽兽不如。
“我非是盼望母亲死,只是希望母亲能够为了国家大局,勇敢的牺牲自己,我这是对国家的忠,应当高于个人的孝才对。”
诸葛亮的内心之中,开始给自己找起了借口,安慰起了自己。
“是啊,母亲她信佛,佛讲究牺牲小儿,成就大我,母亲若是自尽,正是遵从了她的信仰,将来必能身登西方极乐,这对母亲来说,当是一种解脱,一种莫大的幸事才是。”
经过几番的思想斗争,诸葛亮自责的思想包袱,渐渐的便被他抛下。
诸葛亮的内心中,重新开始祈盼后母能够舍生忘死,成就她个人的信念,也成全了他诸葛亮的名声。
正当这时,一名家仆匆匆而来,拱手道:“禀丞相,巨鹿南门来了一名楚国使者,声称是奉了太夫人之命,前来给丞相送家书。”
楚国使者?太夫人?家书?
诸葛亮脸色一变,心中思绪飞转,立时便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姓。
“这多半是颜贼逼了母亲写信,想要招我往邺城,颜贼定是想借此,来将我逼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定是如此。”
诸葛亮很快就猜到了楚使此来用意,心中顿时吃惊不小。
“快,快去那楚使直接带到相府来,休得让外人知道他是来给本相送信。”诸葛亮匆忙下令。
诸葛亮以为,只要此事不加宣扬,世人就不知道,自己的后母曾经给自己送过信,就算颜良有阴谋,也难不到他。
不料,那家仆却苦着脸道:“那楚使来到巨鹿之前,便大张旗鼓,声称是来给太夫人送信,他入城之后,更是大肆的宣扬,说是太夫人给丞相写信,要招丞相往邺城,现下恐怕这件事情已经传开了。”
“什么!”诸葛亮吃了一惊,当场就想跳将起来。
只可惜,他双腿已断,又如何能从轮椅上站起来。
震惊的诸葛亮,脸庞顿露尴尬,暗暗咬牙切齿,愤恨之意溢于言表。
他知道,这必是颜良故意要声张出来,铁了心的要逼迫他陷入进退两难,毁掉他的声誉。
诸葛亮那个恨啊,一时却又心急如焚,不知如何应对这件事。
正当这时,门外却来报,言是有楚使声称要给诸葛亮送家书,城门的守军不敢阻拦,只能将使者送来了相府,听候诸葛亮发落。
诸葛亮眉头又是一皱,事到此至,他已没有办法。
“传楚使进来吧。”诸葛亮沉声道。
诸葛亮能怎样呢,难道假装鸵鸟,拒不招见楚使吗?
那个时候,世人就会说他诸葛亮不孝,连自己母亲的书信,也不愿意看,分明是想抛弃自己的母亲。
人言可畏,越是诸葛亮这样自诩孝义的人,就越畏惧人言。
半晌后,楚使在家兵的严密看守下,步入了堂中。
楚使倒也没有嚣张,反是很恭敬的向诸葛亮见礼,随后便将宋氏的那封家书,逞献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强作镇定,很淡然的接过那封书信,从容的折来一看。
那字体,毫无疑问,自是宋氏的笔迹。
书信的内容,正如诸葛亮所料,自己的后母,以母亲的名义,召唤他前往邺城尽孝。
诸葛亮的嘴有在微微擅抖,羞恼之极的怒火,正在胸中燃烧。
他很清楚,以母亲的为人,明知召自己前来,必会令他陷入险地,自然绝不会如此。
而眼下母亲仍是写了这封信,必然是被颜良所逼迫,无可奈何之下,不得不遵从。
诸葛亮又深知,自己的母亲姓格颇为坚强,今竟是屈服于了颜良,可想而知,母亲必是遭受了颜良施加的无法忍受的折磨,忍受不住之下,才不得不屈辱的写下了这封书信。
颜良好色成姓,他将那些敌人的妻女占为己有,威逼她们屈服于自己的银威之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乃是世人广知之事。
颜良用什么手段,逼迫自己的母亲屈服,诸葛亮不用想也知道。
此刻,诸葛亮的脑海之中,不禁浮现起了这样的画面:
自己那风韵犹存的后母,一衣不遮的趴在那里哼吟,一面哼吟,一面写下这封不耻的家书,而颜良,则在后母的身上,肆意的征伐……
诸葛亮胸中的怒火,如火山一般,几乎就要喷发而出。
颜良啊,那可是颜良,害死了自己的弟弟诸葛均,羞耻自己的哥哥诸葛瑾,霸占了自己的姐姐诸葛铃,更夺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妻子黄月英。
就是这么一个切齿的仇人,如今,自己的母亲,却正臣服于他的胯下,沦为他的玩物。
耻羞,天大的耻羞!
诸葛亮不敢再想下去,他只怕自己再想象下去,就要气到吐血。
诸葛亮内心之中,愤怒的情绪是波涛滚滚滚,但在楚使在前,诸葛亮却表现得云淡风轻,丝毫未显得自己的愤怒之意。
看过那封家书,诸葛亮将信缓缓合上,抬起头时,却是一脸的平静。
“家书本相已收到,烦你回邺城后,也给颜良带个口信,你就告诉他,让他别得意太久,我诸葛亮早晚会将他碎尸万段,让他建立的伪楚国,灰飞湮灭。”
按理说自家母亲在颜良手中,诸葛亮投鼠忌器,当不敢对颜良如此恶语相向。
诸葛亮去偏要对颜良口出狂言,他的用意,自然是想激怒颜良,令颜良牵怒于自己的母亲。
倘若颜良能一怒之下,杀了宋氏,那诸葛亮就不用背负这“不孝”的名声。
而且,诸葛亮还能借着母亲的死,痛斥颜良的残暴,藉以引起世人对颜良的不满。
楚使也不怒,只答应诸葛亮将他的话转达给天子,旋即告辞。
诸葛亮坐在轮椅上,目视着楚使离去。
当楚使离去,大堂中只余下自己人时,诸葛亮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骤然间喷涌而出。
“颜贼,你卑鄙无耻下游,我诸葛亮跟你誓不两立,你等着吧,我早晚要亲手斩下你的人头,你给我等着——”
愤怒已极诉诸葛亮,这时竟有些失去了控制,如泼妇骂街一般,歇厮底里的破口大骂起了颜良。
曾经的那个雅儒淡然,处惊不变的诸葛亮,已全然不见,只余下一个为羞愤蒙了心的疯狂复仇者。
左右甘海等家仆,一个个都目瞪口呆,愣怔的看着诸葛亮破口大骂。
诸葛亮破口大骂了半晌,神智方才恢复几分,意识到自己这失控的情绪,有损自己平时的形象。
诸葛亮只得强下怒火,抬手想要拭去嘴角边的唾沫星子,抬手之际,却又看到了那封母亲的家书。
“该死,你怎么就不自杀呢,害我陷入这般境地!”
诸葛亮心恨难当,当场就想将那封家书撕碎,以发泄自己的怒火。
就在他将要撕信时,脑子里猛然闪过一丝清理。
“颜贼已大肆宣扬母亲给我写了家书,弄得巨鹿满城皆知,陛下早晚必也会知道,倘若我今把书信撕了,陛下问将起来时,我岂非会被怀疑?”
前思后想了半晌,诸葛亮只得将已揉到快烂掉的书信,又不情愿的整理成了原样。
见得诸葛亮恢复了平静,左右这些心腹的家仆们,却才暗松了口气。
甘海移上近前,小心翼翼问道:“丞相,太夫人有信来召丞相前去,丞相是去还是不去呢?”
去?还是不去?
诸葛亮眉头深皱成沟,陷入了进退两难之中。
……
楚使却离得巨鹿,直奔邺而去,几天后,回往了邺城。
皇宫中,颜良刚批阅过奏章,正打算放松几分,听得使者回来,兴致一起,便叫将宋氏一并宣入。
过不多时,形容黯然的宋氏,小心翼翼的步入了殿中。
经过几天的恢复,宋氏饥饿的身子骨,基本已恢复过来,但精神上的创伤却难平复。
她闻得颜良宣见,当初那羞耻的画面,不由得就浮现于脑海,心中顿时便慌张不已。
宋氏却没办法,只得强抢着内心的羞畏之意,勉强的前来大殿。
“妾身拜见陛下。”宋氏低低的拜见,再也不敢自称“我”,只能自称“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