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为不可,宜处之河南。所谓死而生
之,亡而存之,怀我厚恩,终无叛逆。”魏徵曰:“晋代有魏时,胡部落分居近
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瀍、洛。前代覆车,殷鉴
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遣居河南,所谓养兽自遗患也。”彦博又曰:“臣闻圣
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馀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
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且光武居河南单于於内郡,以为汉藩翰,终於一
代,不有叛逆。”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
恩失信,围炀帝於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
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事中杜楚客进曰:“北狄人面兽心,
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
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
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
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
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
上百馀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於道。凉州都督
李大亮,以为於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
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於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
夷自服。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然河西民庶,
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
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且
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
故四十载而绝灭;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
台,追已不及。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
致外,竟损无益。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伊吾虽已臣附,
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
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
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於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
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
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
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突厥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阴结所部,并拥突
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事败,皆捕斩之。太宗自是不直突厥,悔处其部众於中国,
还其旧部於河北,建牙於故定襄城,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以主之,因
谓侍臣曰:“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
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之后,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徵曰:“陛下初
临天下,高昌王先来朝谒,自后数有商胡,称其遏绝贡献,加之不礼大国诏使,
遂使王诛载加。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所谓伐罪吊
民,威德被於遐外,为国之善者也。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馀人镇守,
数年一易,每来往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办衣资,离别亲戚,十年之后,陇右
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穀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
太宗不从,竟以其地置西州,仍以西州为安西都护府,每岁调发千馀人,防遏其
地。
黄门侍郎褚遂良亦以为不可,上疏曰:“臣闻古者哲后临朝,明王创业,必
先华夏而后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是以周宣薄伐,至境而反;始皇远塞,
中国分离。陛下诛灭高昌,威加西域,收其鲸鲵,以为州县。然则王师初发之岁,
河西供役之年,飞刍輓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陛下每岁遣千馀
人,而远事屯戍,终年离别,万里思归。去者资装,自须营办,既卖菽粟,倾其
机杼。经途死亡,复在方外。兼遣罪人,增其防遏。所遣之内,复有逃亡,官司
捕捉,为国生事。高昌涂路,沙碛千里,冬风冰冽,夏风如焚,行人遇之多死。
《易》云‘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设令张掖尘飞,酒泉烽举,陛下岂能得高昌
一人菽粟而及事乎?终须发陇右诸州,星驰电击。由斯而言,此河西者方於心腹,
彼高昌者他人手足,岂得糜费中华,以事无用?陛下平颉利於沙塞,灭吐浑於西
海。突厥馀落,为立可汗;吐浑遗萌,更树君长。复立高昌,非无前例,此所谓
有罪而诛之,既服而存之。宜择高昌可立者,征给首领,遣还本国,负戴洪恩,
长为藩翰。中国不扰,既富且宁,传之子孙以贻后代。”疏奏,不纳。
至十六年,西突厥遣兵寇西州,太宗谓侍臣曰:“朕闻西州有警急,虽不足
为害,然岂能无忧乎?往者初平高昌,魏徵、褚遂良劝朕立麹文泰子弟,依旧为
国,朕竟不用其计,今日方自悔责。昔汉高祖遭平城之围,而赏娄敬;袁绍败於
官渡,而诛田丰。朕恒以此二事为诫,宁得忘所言者乎!”
卷十 行幸第三十七(凡四章)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
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
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
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朕耳所闻,目所见,深以自诫。故不敢轻用人力,惟令
百姓安静,不有怨叛而已。”
贞观十一年,太宗幸洛阳宫,泛舟于积翠池,顾谓侍臣曰:“此宫观台沼并
炀帝所为,所谓驱役生民,穷此雕丽,复不能守此一都,以万人为虑。好行幸不
息,人所不堪。昔诗人云:‘何草不黄?何日不行?’‘小东大东,杼轴其空。’
正谓此也。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今其宫苑尽为我有。隋氏倾覆者,岂惟其
君无道,亦由股肱无良。如宇文述、虞世基、裴蕴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
委任,惟行谄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司空长孙无忌奏言:
“隋氏之亡,其君则杜塞忠谠之言,臣则苟欲自全,左右有过,初不纠举,寇盗
滋蔓,亦不实陈。据此,即不惟天道,实由君臣不相匡弼。”太宗曰:“朕与卿
等承其馀弊,惟须弘道移风,使万世永赖矣。”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魏徵等曰:“隋炀帝承文帝馀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
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
身戮国灭,为天下笑。虽复帝祚长短,委以玄天;而福善祸淫,亦由人事。朕每
思之,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朕闻卿等规谏,纵不能
当时即从,再三思审,必择善而用之。”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於显仁宫,宫苑官司多被责罚。侍中
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洛州,为是旧征行处,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
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
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
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所
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
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
不足,万倍於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
庶几无如此事。”
卷十 畋猎第三十八(凡五章)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射
隼从禽,备乎前诰。伏惟陛下因听览之馀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斑碎掌,亲
御皮轩,穷猛兽之窟穴,尽逸材之林薮。夷凶翦暴,以卫黎元,收革擢羽,用充
军器,举旗效获,武遵前古。然黄屋之尊,金舆之贵,八方之所仰德,万国之所
系心,清道而行,犹戒衔橛,斯盖重慎防微,为社稷也。是以马卿直谏於前,张
昭变色於后,臣诚细微,敢忘斯义?且天弧星罼,所殪已多,颁禽赐获,皇恩亦
溥。伏愿时息猎车,且韬长戟,不拒刍荛之请,降纳涓浍之流,袒裼徒搏,任之
群下,则贻范百王,永光万代。”太宗深嘉其言。
谷那律为谏议大夫,尝从太宗出猎,在途遇雨,太宗问曰:“油衣若为得不
漏?”对曰:“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意欲太宗弗数游猎,大被嘉纳。赐帛
五十段,加以金带。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昨往怀州,有上封事者云:‘何为恒差山
东众丁於苑内营造?即日徭役,似不下隋时。怀、洛以东,残人不堪其命,而田
猎犹数,骄逸之主也。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四时蒐田,既
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於百姓。凡上书谏正,自有常准,臣贵有词,
主贵能改。如斯诋毁,有似咒诅。”侍中魏徵奏称:“国家开直言之路,所以上
封事者尤多。陛下亲自披阅,或冀臣言可取,所以侥幸之士得肆其丑。臣谏其
君,甚须折衷,从容讽谏。汉元帝尝以酎祭宗庙,出便门,御楼船,御史大夫薛
广德当乘舆免冠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言,臣自刎,以颈血汙车轮,陛下不
入庙矣。’元帝不悦。光禄卿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
主不乘危,广德言可听。’元帝曰:‘晓人不当如是耶?’乃从桥。以此而言,
张猛可谓直臣谏君也。”太宗大悦。
贞观十四年,太宗幸同州沙苑,亲格猛兽,复晨出夜还。特进魏徵奏言:
“臣闻《书》美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传》述《虞箴》称夷、羿以为戒。昔汉文
临峻坂欲驰下,袁盎揽辔曰:‘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之
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欲自轻,奈高庙何?’孝武好格猛兽,相如进谏:
‘力称乌获,捷言庆忌,人诚有之,兽亦宜然。猝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虽
乌获、逄蒙之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