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武侠.历史 >

第18章

武侠.历史-第18章

小说: 武侠.历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握弓在手,贾坚长吸一口气,把那枝狼牙长箭搭在弦上。

    城下的晋营刚刚开过午饭,吃饱喝足的晋兵们又开始例行的鼓噪。

    箭飞如虹,万人惊呼际,荀羡的7节帅纛已被齐竿截为两段,旗面飘落在马头,又是几声人惊马嘶之声。

    城上的燕**民,却齐声欢呼起来。用自己瘦弱的手臂,使劲挥舞著刀枪旌旗。

    帅旗堕地不祥,晋兵的阵脚,已开始有些躁乱松动。

    恰在此时,晋营的背後又是一片大乱。

    遭此仓促之变的晋兵显得不知所措,贾坚掷弓於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如果此时他有几千骑兵,突出冲阵,必是大胜之局。

    可是自己只有几百人,几百个勇敢坚忍、却疲惫饥饿的残兵。

    晋兵阵中的喧乱渐渐离城近了,只见十几个浑身浴血的黑衣骑士不顾一切地直冲向城边而来。

    “公子!”城上的将士们惊呼起来。城下的骑士中,为首者正是贾坚的独子贾午。

    贾坚老来得子,贾午今年不过17岁。

    贾坚的心一下提了起来,目不转睛地望著城下。

    贾午手舞长刀,当者披靡,已然冲出了晋军的阵脚。

    晋军终於反应过来,开始大骂,开始追赶,开始放箭。

    几万大军被几个小卒冲过,实在是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

    晋人不善骑,却善弩,步卒追不上轻骑,如蝗的弩箭却如附身之影,附骨之蛆。贾午身後的骑士倒了一个,又一个。

    城门没有开,也不能开,几个士卒高声呼叫著城下,一面放下一个大吊篮。

    刚冲过干涸的城壕,贾午的马却连中数箭,陡地前倾,贾午滚鞍落地,就势一滚,双手已死死抓住了吊篮的绳子,回过脸,去招呼剩下的几个同伴。

    几个黑衣骑士浑然不理,齐刷刷转过马,呐喊著冲向追兵和来箭。

    两军数万人惊呼声中,他们很快被射成了刺蝟,却仍然冲出几十步,才一个个地倒在地上。

    “拉绳!”贾坚抹了一把眼睛,急促地下令。

    贾午终於被拉了上来,却已成了一个箭人,一个血人。

    贾坚急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儿子,周围的将士也纷纷聚拢过来。

    不仅仅因为父子骨肉之情,更重要的是,贾午是泰山郡派出求援的使者

    贾午的眼神已有些涣散,他猛地抓住父亲的手,用尽气力大叫道:“援兵……没指望了!”

    久晴的天空,忽地打了一个响雷,城上每个人的耳朵都轰轰作响。然而这雷声,又怎能比得这一句言语的震撼?

    援兵没指望了!!!

    贾坚的老眼登时一片茫然,他定了定神,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他不能乱。

    儿子昏过去了,呼了良久,才悠悠苏醒。一五一十,慢慢道清原委。

    “那天我冲出重围,一路杀到野王,见到征南司马范阳王慕容德,禀明山荏的危急,范阳王立即领我同见征南将军吴王慕容垂,吴王闻知大震,立即修好奏本,让我日夜兼程送往京师邺城,自己连夜准备起兵援救。”

    “我到邺城见了太子监国,太子听了山荏的情形,对我失声恸哭,并立即草诏让我带给吴王,允他出兵援救。”

    “在半途就遇上了吴王的大队,一万精兵马不停蹄地向东,谁料只走了一天,天子居然下了邹虞幡,令吴王回防原地,不得擅动。”

    “吴王和我向天使哭诉,天使很为难,偷偷告诉我们,是太後和太傅不让吴王出兵的。吴王让我先回来告知父亲,无论如何,他一定设法援救泰山。”

    贾坚黯然了。

    太後和太傅,自己应该想到的。

    太後可足浑氏向来猜忌吴王,因为老燕王慕容皝非常喜爱吴王,差一点立为太子,所以当自己的丈夫慕容俊继位称帝後,她便百般刁难吴王,派他去漠北作敕勒太守,还把吴王的名字慕容霸改成慕容缺,幸好今上虽有猜忌之心,却还头脑明白,重新启用吴王为征南将军,并改名慕容垂。至於太傅,上庸王慕容评,不过是个目光短浅、嫉贤妒能的钱奴而已。

    天色渐渐地阴沈下来,城上的将士们静静地围在周围,脸上满是悲凉愤懑。

    如果先帝在世,绝不会这样的,今上……今上的病势恐怕……

    他不由想起献怀太子慕容晔,自己曾是这个聪明懂事、却薄命无寿的少年的老师,他想起自己的学生李绩曾经评价献怀太子的八德:至孝、聪敏、沈毅、喜直、好学、多艺、谦恭、好施,也想起他们师徒间私下里偷偷议论新太子慕容玮的二阙:好游猎,喜丝竹。可是如今,这样一位太子却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监国了,西有强秦,南有大晋,燕国、燕国……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觉挂出一丝苦笑。贾午挣扎著想坐起来,身上一痛,重重咳了几声。

    贾坚突然想起一事:“大司马呢?他如何不出来主持公道?”

    大司马太原王慕容恪,今上慕容俊同母的亲弟,甚至被敌国的将相推崇为周公,敬服为孔明。

    “太原王……太原王身染绝症不起……”贾午神色惨然,喃喃地说道。

    “下雨了!”士卒们喧哗起来。

    贾午缓缓站起,伸手捧住落下的雨珠。

    作为泰山一郡之主,他期盼这场雨已有多时,可如今甘霖普降,垄亩却已无人。

    城东、城西、城南、城北,突然万人齐声呐喊,如山呼,如海啸。

    天际又响起阵阵雷鸣,直欲破碎天地。

    雨越下越大了,城上将士们的眼睛已难以张开,疲弱的身躯也纷纷站立不稳。

    城下,绿旗招展,鼓角齐鸣,晋军全军出动了。

    他们的人数似乎比以往更多,而且阵中还夹杂著抛石机和吕公车等笨重的攻城器具。

    一个老卒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恨恨地道:“娘的,我们的援军不来,他们的却到了!”

    贾坚捋著白须,望望城下,又望望城头。

    雨水打湿了头上的黑旗,幡影沈重,再也无力招展。

    他猛地拔出剑,大声喝道:

    “民人妇孺下城归家,将士们,开城出击!”

    没有呼喝,没有响应,城上城中,几百名疲卒脸色凝重,紧紧握住手中的兵器。

    贾午挣扎著也想站起来,却重重摔倒在地。

    贾坚匆匆看了儿子一眼,一跺脚,大步走下驰道。没有马,城中所有战马,都早已成了腹中之食。

    城上已没有一个士卒,几个民叟民妇,关切地围拢著贾午。

    城下的晋军推进得很缓慢,却一步一步地压近了,已能绰约辨清马的眉眼,人的神情。

    吱扭扭……

    身下传来绞开城闸的声音,将士们已在搬开最後的塞门鹿砦。

    “快!把我抬到城楼上!”贾午竭尽全力高叫著,眼前忽地一黑,霎时便失去了知觉。

    城下,晋军阵中。

    荀羡坐在胡床上,背倚伞盖,身著轻裘,安闲地旁观著自己大军的进攻。今天他的心情非常好:两个月,整整两个月,两万大军顿足在这小小的山荏城下寸步不能前进,今天应该是他雪耻地一天了。

    “鲜卑人的援军的确没有前进的迹象?”

    “禀大帅,燕军本来行进甚速,但不知为何,突然在鱼台顿足安营,寸步不前。”

    说话的将军30出头,面白有须,正是兰台令史朱序。他刚刚带来了燕国援军止步的情报,带来了5000生力军,还用船载来粮秣和许多攻城器械。

    荀羡满意地扫了一眼布列整齐的投石车、吕公车和冲车。雨越下越大,城上燕军的旗色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朱序望望投石车,征询地看了荀羡一眼,荀羡点了点头。

    朱序跳上巢车,举起令旗,正欲挥动。

    城门开了,一群形容憔悴、衣甲褴褛的黑衣人冲了出来。

    没有旗帜,没有部伍,更没有阵势,他们不过几百人,甚至连一匹马都没有。

    但他们的眼里有杀气,手里有刀枪。

    原本结阵而行,缓缓推进的晋军们被面前的情景惊呆了,几万人马,瞬间居然凝滞不前。

    一错愕间,几百条黑影已扑入晋军阵中,没有呐喊,没有呼喝,只有刀枪的碰击声,和死者伤者的惨呼。

    晋军的惊惶不过持续了一小会儿,他们很快反应过来,包抄上去,绿色的狂涛很快卷没了那一小朵黑色的涟漪。狂涛过处,横陈著双方千余具身首异处的尸骸。

    绿色狂涛汹涌著,咆哮著卷近了城壕,却突地倒卷了回来。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屹立桥头,手执雕弓,身边3、4个黑衣老卒满捧羽箭,老者左右开弓,连珠箭发,发不虚射,晋兵纷纷倒地,忽地倒退回去,牵动阵脚,一时大乱起来。

    “是贾叟!”朱序惊呼一声,令旗不觉坠地:他本是琅琊人,父亲和叔父都曾游学渤海,就教於这位著名学者堂前。

    荀羡苦笑了一声,“朱大人现在该明白,这小小山荏为何久攻不克了吧!”他陡地神色一肃,站起身来,高声喝道:“不要放箭!要捉活的!”

    贾坚的全身都已湿透,是雨水?汗水?还是血水?

    他仿佛隐约听见敌阵中传出了不许放箭的军令,但仍有几十枝箭飞了过来,他身形闪动,将来箭一一避过。

    他长吁一口气,伸手向後:“箭来!”

    没有回应。

    回头看时,几个老卒或偃或伏,都已中箭身亡。

    敌军稍一顿挫,很快又席卷而来。贾坚一跺脚,干脆一**坐在桥头,张弓引箭,不住射向来敌。

    冲上桥头的晋兵一个个倒了下去,桥头很快被尸体堆满。

    轰!

    桥面忽然坍塌下去,贾坚挣扎著从废墟中爬出,怒对著围拢过来的戈矛枪刀,一切都结束了。

    晋阵前,督战的荀羡和朱序亲眼看见一个青年人跳下城壕,用利斧砍断了桥桩。

    “他是仓曹参军沈劲,吴兴人。”朱序顿了一顿,犹豫地续道:“沈充之子……”

    荀羡心中不觉一凛:沈充,已故大将军王敦的军师,曾和钱凤起兵造反,兵败身死,不过朝廷君臣对沈充的才智评价甚高,连天子都惋惜不已,所以破例没有籍没沈家一门。

    不过这些不快仅仅在脑中转了一转,胜利的喜悦就让他把这些统统抛在脑後:

    “马来!我要身先士卒,夺门攻城!”和许多晋朝大臣一样,他并不擅长也不喜欢骑马,但此刻,他一定要跃马扬鞭,一舒豪情。

    左右面面相觑,忍住不笑出声来:晋军的绿旗,早已插遍山荏城头。

    荀羡阴沈著脸,打马出了山荏城,直奔大营而去。

    城中的一切,让他刚刚洋溢的胜利喜悦一下烟消云散。

    没有粮草,没有兵将,城中活下来的,不过三四百精疲力竭的百姓罢了。

    城中的官署政厅,砖石木料都已被用作守城或塞门之用,连驻足寓身的合适所在,也遍寻不著。

    一对兵士押著几个哭哭啼啼的老年翁妪、抬著一个昏迷的少年人走了过来,荀羡认出,那个昏迷的少年正是早间冲营的小将。

    “这位是贾太守的独子贾午少爷,他伤得这麽重,却一定要我们把他抬到城楼上观战……”翁妪们一边哭,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