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女兵英姿 >

第509章

女兵英姿-第509章

小说: 女兵英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嘞!”女兵答应着离去。

蒲英身后又传来了方霖天的声音,“真没想到啊,我说的过段时间,这还没过几分钟,就见到成效了哈!”

“那当然,也不看是谁出的主意?”蒲英也有点得意。

方霖天笑了笑,“嗯……那个,你问了没?”

蒲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上下打量着方霖天。

“怎么啦?”方霖天被她看得心里都有些发毛了。

“领导,我记得你是属羊的吧?”

“是啊,怎么啦?”方霖天更是莫名其妙了——这能跟李琪写的东西扯上关系吗?

蒲英却仰头大笑了起来,“呵呵,全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啊?快点说啊,别卖关子了,好不好?”

“我不能说!”蒲英抿着嘴角,却难掩笑意,“因为我刚才答应过李琪,不把她写的东西告诉别人!”

方霖天双手叉腰,“英子,你耍我,是吧?”

“岂敢岂敢!我虽然不能说,你就不能自己去看吗?”

“啊?”

方霖天的眼睛一亮,因为蒲英的意思显然是说,李琪写的东西和他有关,而且似乎……

蒲英已经背转了身,发现李琪还在那梯子上系丝带呢,于是她有恃无恐地小声说道:“那根树枝上的都是她写的,你自己去看,不就是啦?”

“什么?全是?”方霖天被那一串密集的红色吓了一跳,“她究竟写了什么?会这么多?”

“哈,那我可管不着!大家写的越多,我越高兴呢!得了,领导,我也要再去写了,回见了您呐!”

方霖天看着蒲英潇洒地离去的背影。不禁苦笑了一下,“这丫头,就喜欢捉弄我,是吧?”

不过。他对李琪写的东西,还是充满了好奇——可是,这里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才方便去查看呢?

第二天,本来计划的是,除了留下来守营的和外出值勤的人,没有任务的男兵和女兵,都去看望中国大使馆在难民营援建的友谊小学的学生们。

这种活动,一般都是蒲英和方霖天带队,没想到方霖天却临时对蒲英说他有点事。让她自己带队。

蒲英没有二话,带着一半的男兵女兵们就出发了。

这友谊小学是春节前开工的,虽然是木质板房,却比较坚固,因为是由中国工程兵负责建造的。

教室内的各种教具、桌椅板凳。都是大使馆捐赠的。

维和分队的战士们这次去,给学生们送去了大家捐助的文具和书包。

由于连年内战,达尔富尔的物资匮乏,文具这些非生活必需品都价格昂贵,所以这里的孩子们一直都是在石板或沙地上写写画画。

当他们拿到了崭新的文具和作业本时,都高兴地用中文说着“谢谢”,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战士们也有一种帮助人之后特有的快乐。

就在大家和孩子们聊得很高兴的时候,忽然变天了。

狂风大作,炙热的阳光迅速被翻滚的乌云吞噬,天也黑了下来。

乌云的缝隙间,不时见到一道道电光闪过,也听得到天空中一阵阵的闷雷由远及近。越来越响。

终于,一道雪亮的闪电突然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转瞬又陷入了黑暗之中。

不一会儿,“喀喇喇——”一个炸雷正好在头顶炸响。即便大家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这一声震得心惊肉跳。

紧接着。瓢泼暴雨就噼里啪啦地砸落在了房顶和空地上。

大家都及时躲进了教室和屋檐之下,没有被雨淋到。不过,屋檐上流下的雨水,很快就由雨帘变成了瀑布。操场那干涸松散的沙地上,也很快出现了一道道小河沟和积水潭。

达尔富尔的雨季,就随着这场暴雨,来到了!

这场暴风雨虽然惊天动地,声势惊人,却也给大家带来了清凉。

友谊小学的孩子们,都对着屋外的暴雨又唱又跳,手舞足蹈,兴奋的不得了。

校长对蒲英等人说,幸好学校早在雨季到来前就建好了。不然的话,这样的暴雨,学生们在难民营的帐篷里可就没办法学习了。

这场雨的时间倒不是太长,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就风停雨住,阳光又重现了大地。

当蒲英带队回营的时候,却发现维和营地有些狼藉。

原来这场风的风力太大了,将住了好几批官兵的旧板房的一些屋顶都刮掉了。

没吹掉的房子,据说当时屋里也是漏雨漏得厉害。

蒲英看到,方霖天参谋长正带着留守的男兵女兵,热火朝天地修补着房顶。

她觉得方处长今天有点怪,在屋顶上叮叮当当地敲得特别欢实,而且见到她带队回来后,更是傻乐个没完。

住的房子都漏雨了,有什么可高兴的?

蒲英又到别处转了转,视察灾情,发现工程兵分队的人正在忙着在营地周围重新挖排水沟。

因为这场大雨让营地中央也出现了好几条小河,古树边上甚至形成了一个水池。

比较可惜的是,昨天才挂到树上的红丝带,让这一场风雨吹掉了不少。

不过,蒲英倒并不担心这个。以后让大家再重新系上去就是了,只是这回有经验了,一定要系紧了!

她看到那个水池后,却又想到了一个点子,急忙跑去找工程兵分队长,请他们干脆将那个水池扩大,她准备在那里面养鱼了!

这个想法,迅速得到了一帮吃货们的赞同。

不久之后,重新挂满了红丝带的古树,很快长出了绿叶。每到风起的时候,一条条丝带随风舞动,婆娑多姿。树下的水池,映着蓝天白云和绿树红笺,不时有游鱼嬉戏,充满了生机。

这里,也就成了官兵们喜欢驻足流连的一道美丽风景,和他们寄托情思、舒缓压力的一个好去处。

ps:

不好意思,今晚写得太慢了……【谢谢谭万力、蔸蔸兜兜(双)、无风而翔(双)筒子们的粉红,谢谢书友121018230751226的平安符】……这卷还有两个大情节才完呢,本来大纲里还有第七卷,不过我想还是算了,不写了,那个脑洞开得太大也不好……起码不能在正文里写了。

073章尼亚拉郊外

雨季来临之后,这片红土地上多了些绿意和生气,早晚的气温也稍稍凉爽了一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维和官兵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好转了,恰恰相反,大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倒是更多了起来。

首先,雨季的天气更加变幻无常,不但旱季的烈日暴晒和沙尘暴并没有消失,又多了冰雹雷暴这样极端的恶劣天气。

雨水虽然使得万物生长,但是,蛇鼠毒虫之类的也泛滥成灾了。战士们总结,维和营中的四害就是“蚂蚁能堆山,苍蝇会咬人,老鼠有猫大,白蚁像飞雪。”

还有,暴雨山洪对营中水井的水质,也产生了威胁。所以,医疗分队近期又对官兵开展了一次关于霍乱、脑炎、疟疾等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活动,也加强了整个营区的防疫工作。

雨季对工程队的施工影响就更大了。

大暴雨时,根本没法施工。雨停了,太阳一晒,热气蒸腾,那种潮湿闷热的蒸桑拿的感觉,坐着不动都会汗流浃背,战士却还要干活!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战士们之中长痱子的、得日光性皮炎的,反而比旱季的时候还更多了。

而最辛苦最劳累的,还得是运输分队的官兵们。

出车在外,日晒雨淋的就不说了,路况更是由原来简单夯实的土路,变得泥泞难行了。

以前一天就能走完的路程,现在基本就得两三天。行车的安全性也成了大问题,因为慢车很容易中伏。

偏偏进入雨季以来,当地的形势变化,使得运输任务也更重了。

在年初的大选结束之后,达尔富尔地区的政治形势,依然是一团乱局。甚至在选举刚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些重要的反对派别宣布退出大选,不承认选举结果的有效性。

所以。政府军和*武装在当地展开的各种战斗,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状况,都严重影响到了联合国的人道救援行动。

苏丹全国有170万注册难民,必须依靠联合国的救济维持生活。尼亚拉周边就居住了将近36万难民。占苏丹全国难民总数的五分之一,这里当然是联合国救援物资的重点投放点。

可是受暴雨和沙尘暴的影响,空运的运力难以满足难民们的需要,很多物资必须依靠陆路运输,但这又受到*武装的威胁,所以,尽管维和营的各运输分队加班加点地往返运输,从联合国发过来的物资,却还是常常滞留在喀土穆机场。

尼亚拉周边的难民营,有的已经6个月都没有接到任何人道主义援助了。甚至已经饿死了数名儿童和老人。

超级营地的高级官员们,一直努力和苏丹政府协商、协作,以解决这些困难,但还是难以做到令人满意。

甚至有时候,维和营地自己的给养。也都会发生困难。

联合国总部对参与维和的军人和文职人员,都提供津贴和给养。但是为了防止抬高当地物价,这些给养按规定不能在当地购买,大多只能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采购。

维和人员每天的伙食标准是15美元,听起来是不少,但是海外采购价本来比较高,再扣除昂贵的空运费用。真正能发到维和官兵手中的东西,其实比较少。甚至因为从海外辗转万里运到尼亚拉之后,蔬菜肉蛋都不新鲜了,还经常会腐烂变质。

另外,这里的食品供应,也主要是照顾西方人和穆斯林的饮食习惯。品种有限、肉多菜少,每顿只能有一荤一素两个菜,多是牛肉、土豆、洋葱、卷心菜这几样,口味十分单调。供应紧张时,每顿甚至只有一个菜。

长期吃这样的饮食。自然导致了很多战士都有水土不服、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的人甚至还出现了失眠、脱发,便秘和腹泻的也不少。

中国士兵们虽然也自己搞起了菜园子,但是那里的产量毕竟有限,只能偶尔调调味,解解馋,指望靠它增加营养,还不如天天吃金维他。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别说战士们了,就是蒲英,有时也会觉得郁闷和压抑。

她倒不是怕艰苦,而是为看不到这片土地的和平希望而沮丧。

这里的人太穷了。有人总结,非洲人就是“吃饭一棵树(芒果、香蕉),穿衣一块布,出入茅草屋,光着脚走完人生路。”

可是,非洲人本不该这么穷的,因为非洲其实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大陆,已知的产量丰富的矿产就有黄金、钻石、铜、铁、铀、铝土等,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也是仅次于中东和拉丁美洲。

更何况非洲还有很多地区,因为长期战乱,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科学系统的勘探。

而且,非洲虽然有沙漠,土地其实还是很肥沃的,只是很多都是无人开垦的荒地。

这里的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低下,完全是靠天吃饭,撒下种子就不管了。说非洲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也一点不为过。

如果非洲能够大兴水利,引进机械化农具和良种化肥这些农业技术,一定会成为世界粮仓。

其实,就算是以干旱著称的达尔富尔,地下水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只是一直没有被人们有效地利用起来。

非洲的人民,坐拥这么多没有开发出来的资源宝山,却只能白白忍受着干旱和饥荒,怎不让人惋惜?

如果这里不再有战乱,当地政府能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普及教育,再在人道卫生组织的帮助下,也应该是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消灭饥饿、贫穷和瘟疫的。

可惜,愚昧落后的意识、狭隘极端的仇恨,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