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焦点--财富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卓舒:〃我们提出'三本论',以德为本,以人为本,以法为本。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我认为卓达能有今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有一支好队伍,正像很多人说的是一支玩命的队伍。这种向心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一具体到某个企业或部门,常常会出现'武大郎开店'现象,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卓舒:〃我们真的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共同利用公司条件,共同创造财富!'武大郎开店'现象是世界上所有企业都难以避免的通病。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在观念上提升自己,眼光向上,寻找更强的人。如果眼光向下,寻找比自己矮半截的,这样一路找下去,结局是毁灭自己。好比一个金矿,把开采权给了你,给你配了素质极差的队伍,你的力量不仅开不了矿,最终可能连自己也得埋进去。眼光向上寻找的结果,也许是老总有一天会由老大变成老二,最后变成老九,但老九开出来金矿也比开不出来强。当然,改变企业'武大郎开店'现象,更需利益的激励与分享。〃
记者:〃在企业运作中,您是怎么把握才与财的关系的产
杨卓舒:〃对于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来说,第一资源是人。思想才是真正的财富工厂。我时刻都在学习做一名学生,要求自己真正用求贤若渴的态度去尊重人才,平等地与他们合作。欢迎更多的人才加盟卓达事业。〃
从知识中来,到知识中去,用知识去经贸,用哲学用理去缴税分析,里一个企业出实吴的能力,杨主势正因如此,他取回了成功,带营医个本达走向王美好的明天。创富历程
1953年,杨卓既出生于黑龙江省。
口8o年大学毕业后当记者。
u93年进入房地产行业。
目前,杨卓既已经是河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家之一,在房地产、旅游和教育方面都有所建树。该集团还新建了一所私立大学,学生人数达1000人。
最近,卓达正在着手发展内蒙古和海南的旅游业。
200年10月,杨卓舒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年中国内地100富豪第15位。
成为焦点——财富篇 4。每一丝机会都能嗅到
2001年,在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的中国50位富豪中,李晓华列第16位;拥有个人资产达20亿。他曾经在北戴河海滩卖过冷饮,放过录像。1979年,因为贩卖16块电子表,被判处了h年劳教。1993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个买法拉利跑车的人。
李晓华
财富:20亿元
年龄:sl岁
。出生地:北京
。教育背景:大学《东京商学院)
主要公司:华达集团
总部所在地:北京
首次证券市场出资:未上市
主要行业:投资、高科技、生物科技在苦难和挫折中积淀人生
苦难和挫折是一种经历,但它更是一种财富,这是李晓华的人生创业感壑。大多数创业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苦难和挫折是一种经历,但它更是一种财富,李晓华正是在苦难和挫折中积淀着自己的人生。
李晓华在吉祥胡同小学和北京22中读书时,学习成绩并不优异。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也照样参加红卫兵造反,上街游行,写大字报,忙得不亦乐乎。
1969年,他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浩大洪流,参加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奔赴北大荒,在荒林沼泽地开荒种地。那时候,只有18岁的他,真的认为自己是在干革命大事业。他和大家一样住帐篷和土坯盖的〃干打垒〃房子,一块干庄稼活,当过炊事员,开过拖拉机,一起在寒冷的北大荒洒下思乡泪。
在北大荒,李晓华还谈过恋爱,但因家庭条件太差而告吹。
1975年,回城无望的李晓华费尽周折转到与北京为邻的河北省琢县农村『插』队。幸运之神与磨难也许就是从此开始的。
在派县,李晓华当上了公社企业的推销员,如果说起他经商的经历,倒可以从这时候算起。凭着属兔者的机敏与天生的经商才能,李晓华使企业产品的销量上升了10倍。
一次,李晓华的父亲病了,他匆匆忙忙赶回北京。经人介绍,他要到西直门外的海军医院找人买『药』,要找的人是位姑娘,叫张吉苦,父亲是中央警卫局的首长,住在中南海。张吉会出身将军门第,而李晓华是工人的儿子,只身『插』队,仍在农村。他们之间的出身门第与社会地位差距太悬殊了。但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不顾一切地真诚而热烈地相爱了。社会的偏见,家庭的阻力,使他们的爱情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谁听了都为之动情的故事。为了爱情,张吉美甚至以死抗争……
1978年,李晓华终于返回北京。托人帮忙,在灯市口一家银行科研所找到一份烧锅炉的差事。小锅炉不大,只供十几间房子取暖,活儿还不算太累,但冬天一过,只好失业了。后来,又在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当炊事员。每天的工作是『揉』面做馒头,虽然是累点,倒也驾轻就熟,因为他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炊事员。
1979年,头脑灵活的李晓华在『揉』馒头之余,开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生意,像成千上万白手起家致富的人所经历的那样,干点倒买倒卖的事。李晓华出师不利,只因贩卖16块电子表,就被判处了3年劳教,尽管因为胃病,李晓华并没在团河农场呆上多久,但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他被单位除名。
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利益都挣满,挣该挣的钱,让利于人,见好就收,这是他的经商原则。
李晓华寻找各种发展的机会,由做买卖到经营大产业,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
他第一次到广州进货,正值t恤衫、变『色』眼镜走俏,虽然利润丰厚,但他并未为之所动。他来到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站在一台美国进口的冷饮机面前凝视了许久,然后问道:〃小姐,冷饮机怎么卖产服务员说:〃没有货。〃
李晓华灵机一动,找到了经理,先交朋友,请他吃了顿饭,又送了几条名牌香烟,这才把冷饮机买下。当他把冷饮机运回北京时,几乎囊空如洗了。
没有多久,就进入夏天了。他把这台新鲜玩意儿,运到北戴河海滨。他向当地人介绍说:〃这是新玩意,在中国是第一台。如果你们同意,你们出场地、人员,办营业执照,我出设备。赚钱各拿一半。〃
于是这个临时的冷饮〃合资公司〃开张了。来避暑的人们,游完泳了、玩累了或在太阳光底下走乏了,看到这个清爽冰凉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汗排起了长队。五角钱的饮料一杯接一杯,那种清凉甘甜劲儿直沁心脾。这成了北戴河海滩浴场一大景观。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天。已届而立之年的李晓华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信心。
这个夏天他净赚了十几万元。
秋风乍起,北方寒冷i冷饮机终于可以休息了。李晓华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想,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不会那么新鲜了。于是他决定改弦更张,另辟爆径,准备将冷饮机卖掉。
当地的合作伙伴听说车晓华的冷饮机要出手,急忙找到李晓。说:〃我愿出一万元买下。〃李晓华却用原价将冷饮机卖给了合作伙伴。
〃79年的冬天,满怀喜悦的李晓华漫步街头,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敏锐的李晓华又一次感悟到,物质生活的改善必然唤醒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长期处于〃极左〃禁姻中、看惯了样板戏的中国人,渴望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这正给商务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他利用手上这笔〃原始积累〃干起了一项从未有人涉足的新买卖,购买了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做起了放录像的生意。据说当年河北省仅此一家,改革开放之初的人们禁不住港台武打片、言情片的诱『惑』,排队买录像门票成了当地一大景观。人们挤破脑袋也要进去看一看。一块钱一张的门票,有时被炒到元。
1984年,当中国大陆上众多的人正争当〃万元户〃时,李晓华已经是一位百万元的〃大款〃了。
大智慧者往往见人所未见,凭着敏感的直觉李晓华感觉机会即将来临。
李晓华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结识了一位忘年之交,他就是原北京市一商局副局长宋学进。这两代人也许有缘分吧,两人一见面几乎无话不说。有一天,两人促膝畅谈,老宋说:〃你听我说,我是做了一辈子生意的人,旧社会当过店员,新社会当过营业员,在西单商场当过经理,又在一商局当副局长。在做生意上,我是前辈,你是晚辈。那么我告诉你:要学做生意,先得学做人。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无一不是道德修养非常好的人,这点是肯定的。做商人可不能只满足于几十万元的生意,要做就要做大生意……〃老宋继续说道:〃你现在的文化水平太浅了。要学做大生意,应该出国去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虚心向外国人学习经商之道。要有志气成为中国的大商人、爱国的商人,将来为国为民效劳。〃
宋学进一席肺腑之言,使李晓华茅塞顿开。
1985年底,年己34岁的李晓华毅然告别娇妻幼子,东渡扶桑。他一面在东京国际学院学习,一面在中华料理店刷盘子,又到日本商社打工,留心学习日本的经营之道。
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老板桌上的报纸有条不起眼的新闻,〃中国生产的『毛』发再生精在日本价格一路上扬。〃
凭着敏感的直觉,李晓华感觉到机会即将来临。他立即返回国内。
数日后,北京*'『毛』发再生精厂门前来了位中年汉子,他走到门房前打听道:〃我想买'101',在哪里办手续产'
门卫告诉他:〃一年以后再来吧。〃第二天,这汉子又来到〃101〃『毛』发再生精厂,被门卫放进去了。他找到销售科,一个办事员接待了他。他说明来意,接待人员仍然告诉他:〃一年以后再来吧。〃
第三天,一辆当时京城尚不多见的新款式奔驰280直驶进〃101〃厂大门:〃海外华侨李晓华先生慕名来访。〃
于是,西装革履的李晓华被礼貌地让进会客室。谈不多时,李晓华了解到门〃厂职工上下班和领导公务活动有缺少交通汽车的困难时,便说:〃只要贵厂在一个月后供应我'101',我捐赠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
协议在厂家的满意中达成了,从此,李晓华便与〃101〃结成了生意伙伴,并成为门〃『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经销代理商。
他回到日本后,对市场进行了精心策划。在他的策划下。门〃成了日本红极一时的极品。一年以后,李晓华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不仅给李晓华带来丰厚的收益,而且也成了他事业的重大转折点。李晓华语重心长地说:〃在我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赵章光先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生活远比书本生动一万倍,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
1989年夏天,〃六四风波〃之后,从日本来到香港的李晓华看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