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精神现象学句读 >

第27章

精神现象学句读-第27章

小说: 精神现象学句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那个同性名词嘛,它应该是加之于内容,当然加之于上帝也可以,因为它们是名词,都是阳性的,而且加之于上帝呢,跟后面更加好衔接一些,下面讲,——由于这样的精神完全委身于实质的毫无节制的热情,他们就以为只要蒙蔽了自我意识并放弃了知性,自己就是属于上帝的了,上帝就在他们睡觉中给予他们智慧了;但正因为这样,事实上他们在睡眠中所接受和产生出来的,也不外是些梦而已。

——由于人们委身于实体的毫无节制的热情,他们就以为只要蒙蔽了自我意识并放弃了知性,自己就是属于上帝的了,上帝就在他们睡觉中给予他们智慧了;因此,他们在睡眠中这样接受或产生出来的东西,也是一些梦境。

“由于人们委身于实体的毫无节制的热情”,热情,它原文是发酵、发酵膨胀,由于人们委身于实体的毫无节制的发酵膨胀,发酵膨胀这个前面也讲到了,前面也有,实体的膨胀,把实体生活膨胀起来、发酵起来,“他们就以为只要蒙蔽了自我意识并放弃了知性,自己就是属于上帝的了,上帝就在他们睡觉中给予他们智慧了”,就是说由于委身于实体性的毫无节制的膨胀,实体性毫无节制地膨胀起来,它放大为上帝,实体性,实体的毫无节制的发酵膨胀,把这样一个实体毫无节制地膨胀起来,毫无节制的热情,就意译为说还是比较准确的,就是凭自己的热情、凭自己的感觉嘛,凭自己的感觉就很容易膨胀起来了,这个你在自己在内心要恢复这种实体的扎实性、实体性的扎实性,那么就凭自己的感觉去把它膨胀起来,你自己内心、每个人自己内心有信仰,实际上是有信仰的,包括无神论者,实际上还相信某些东西,你把那个信仰那个东西单独抽出来,那它就是一种信仰,无神论的信仰也是信仰,也是对上帝的信仰,你把这个信仰膨胀起来,那就是对上帝的信仰,这种信仰是一种实体性的膨胀,你把它当成一种实体,你把这种信仰当成一种实体,把它膨胀起来,“他们就以为只要蒙蔽了自我意识并放弃了知性”,自我意识是进行反思的,自己反思自己,“并放弃了知性”,知性是用来推理的,把这些东西如果都撇开,“自己就是属于上帝的了”,这个属于上帝在原文里面就是***,***,属于上帝,其实它,就是说属于它的,它的了,这就是它的了,这个它的了跟前面的联系起来,实际上讲的就是上帝,它是大写它的,它的东西,这也就是它的东西了,它这里没有明确的说是上帝,但是它是大写的它的东西,那么一般在西方文字里面这个不言而喻地指的就是上帝,你就是属于上帝的了,你就是它的东西了,你就是它的人了,你就是上帝的人了,只要你把自我意识、把知性把它放弃,那么你就是属于它的人了,所以我们前面讲,把你的任意武断加之于上帝,我本来想把它改成加之于内容,考虑到后面的这个***,更具有连贯性,我们这里还是把它翻译成把你的任意武断加之于上帝,你认为上帝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在这个时候,你把自己看成就是属于它的,那就是属于上帝,既然如此,“上帝就在他们睡觉中给予他们智慧了”,你把自我意识放弃了,你把知性也放弃了,那你不是跟做梦差不多吗?你就在睡觉中上帝就给了你智慧了,你就属于上帝的了,你对上帝的这种感悟那岂不是对上帝的一种智慧吗?岂不是上帝给你的一种智慧吗?所以你在放弃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时候呢,你才会给予智慧,这个在西方历史上当然是有来头的,从柏拉图开始,理性的迷狂,这个时候你要把一切推理都要抛到后面去,这个时候你才能够达到一种出神的境界,新柏拉图主义讲出神、迷狂这样的境界,“因此,他们在睡眠中这样接受或产生出来的东西,也是一些梦境”,这个在语气上我改了一下,“因此,他们在睡眠中这样接受或产生出来的东西,也是一些梦境”,就是做梦,直接知识我鼓吹者实际上跟做梦差不多,他放弃自我意识,放弃知性,放弃起码的思维,诉之于感觉,诉之于内心直觉、直观的知识,那岂不是跟做梦一样?这个是对直接知识的一种批判,我们可以对照《小逻辑》60几页到70几页,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三种态度来读它,并且呢,我们最好把这三种态度都看一看,一开始是形而上学,然后是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被归为一类,都属于怀疑、批判、反思、无实体的反思,对现存的一些东西加以否定,这个康德也可以说是怀疑主义,他的批判哲学,虽然他建立起了人为自然界立法,建立起了知识的一套体系,但是他的体系都属于现象,不是本体,那岂不是还是怀疑主义吗?科学有它的必然性,但是必然性只是在现象界起作用,你不能把它推到本体界,本体界还是不可知,所以它跟休谟的怀疑主义在这个方面是非常相近的,属于同一个层次,怀疑主义和批判哲学,那么第三种态度呢就是直接知识,以雅可比为例,其实还不只是雅可比,这个里头还隐藏着后来还提到的谢林,但这个地方没有提,这个地方连暗示都没有,后面马上就有了,后面马上就是一个谢林了,谢林也是直接知识,理智的直观,艺术的直观,这是谢林最后所达到的境界,就是理智直观和艺术直观,那么这里对雅可比的批评呢实际上也涉及到谢林,我们再看下面第三个小标题,
3、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这是编者加的标题,在黑格尔那里并没有这个标题,真理肯定是要走向科学,知识肯定要走向科学,走向科学才是真理,那么真理作为一个原则,它的展开,它是怎么展开的?它是怎么扩展的?

在这个小节里面呢,他实际上讲到了真理展开的过程、真理展开的历程,近代自觉的意识、自觉的精神,自觉的精神在近代已经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就是真理自身的,按照真理自身的原则展开自身的这样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是怎么展开出来的?这个是黑格尔在这一小节里面所要谈的,它是怎么样展开出来的?前面是批判,前面两段两个小标题,一个呢是讲到了哲学体系的目的,目的就是要把知识变成科学,第二个呢是讲到了,这样一个目的在当时黑格尔的时代它所处的各种关系,主要是跟雅可比的关系,同样的观点,同类的观点,同一个对象的观点,但是呢是两种不同的思路,黑格尔对雅可比的这种思路进行了评价,有褒有贬,更多的当然是批判,因为他要超越他嘛,更多的是批判,那么这个小标题呢,第3个小标题呢,它就是正面地来阐述真理作为原则它的展开的过程,这个很值得注意的是,他从我们这个时代,就是近代这个时代,开始进入到他的话题,他说,此外,我们不难看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

这句话是很有名的。“我们这个时代”,黑格尔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时代精神现在已经正在转型,我们为什么讲德国古典哲学他们都有这种意识?比如说康德,我们的时代查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要经过批判,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一开始,序言里面讲到这一点,费希特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知识分子的使命,也有这个使命感,那么黑格尔这里也有这样一种类似的感觉,“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新时期降生和过渡的时代,新时期降生,当然还没有立起来,还在过渡,新时期的降生和新时期的过渡,我们要过渡到新时期,是一个过渡的时代,他说,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
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定在与观念世界决裂,正要使之葬入过去而着手于自己的改造。

“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定在与观念世界决裂”,我们把这个生活都改成定在,“已经跟他旧日的定在与观念世界决裂,正要使之葬入过去而着手于自己的改造”,“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定在与观念世界决裂”了,这个跟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转型时代非常相近了,黑格尔处的、康德和黑格尔处的那个时代,跟我们这个时代非常、有非常多的相似之点,为什么我要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就是因为它最现实,德国古典哲学对我们来说最现实,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相通,因为它时代相通,他处的那个时代跟我们这个时代有非常多的吻合之点,因此,当时这些哲学家们所发出的呼吁、所做的研究对于我们来说最有启发性、最有教益,“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定在与观念世界决裂”了,我们旧日的传统,我们历来的定在,已经被定住了的那样一些存在、存在方式,我们今天已经跟它决裂,“正要使之”,使之这个之就是定在了,“正要使之葬入过去而着手于自己的改造”,人的精神要使它的旧日的定在和观念世界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自己的改造,精神、人的精神要进行它的自我改造,下面讲,事实上,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

精神虽然从来没有停止不动而永远是在前进运动中被理解的。

“精神虽然从来没有停止不动而永远是在前进运动中被理解的”,这句话要改一下,虽然,它这里有个虽然,精神从来就没有停止不动,而永远是在前进运动中被理解的,从来精神就是在前进运动中被理解的、被把握的,它从来就没有停止不动的,历史从来都在前进,尽管看起来好象中世纪的黑暗哪、很长时间有一种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啊等等,但是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是这样被理解的,但是犹如在母亲长期怀胎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仅仅是逐渐增长的那种渐变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来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地拆除了它旧有的世界结构。

但是犹如在长期无声的孕育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仅仅是逐渐增长的那种渐变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来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成熟,一块一块地拆除了它旧有的世界结构。

“但是犹如在长期无声的孕育之后”,这个地方有一点意译了,加了一些东西,“长期无声的孕育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仅仅是逐渐增长的那种渐变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来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成熟”,这个成熟不能掉,它把这个成熟丢了,“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成熟,一块一块地拆除了它旧有的世界结构”,这句话是很有名的,就是我们讲到黑格尔的量变到质变,经常就引这样一句话,从量变到质变,量变好象是无声的、逐渐的、渐进的,但是突然一下就中断了,就产生了一个小孩,生孩子、母亲生孩子也是这样,十月怀胎,肚子一天天的大,但是每一天看起来好象跟头一天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一个量的区别,但突然一天就把孩子生出来了,“犹如在长期无声的孕育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