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精神现象学句读 >

第20章

精神现象学句读-第20章

小说: 精神现象学句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不凡已经取得我们时代信任的保证,保证它是真理,但是我在反对这种观念的时候,我这反对同样也仅仅是一种保证,你不要当真,你不要以为我说的就是真理了,我也没有说他的是错的,我的是对的,我也没这样说,我现在说他那个东西不对,我摆出我的观点来,并不是说明我这个观点是对的,而是呢,我这种观点也仅仅是一种保证,我保证是对的,但是你们等着看,你们走着瞧,现在我还没有证明,要证明要到后来,要以后,跟着我走过了才能够证明,所以他在这个地方是预先预留了一个余地,前面不是讲,就算是开端,你把你的目的摆出来,也要留有余地,也要留到后面去加以解释,你不要一开始就认为我说的就全是对的了,但是呢作这样一个说明,仍然不是多余的,虽然我做了保留,但是呢我仍然可以对这个矛盾作出一个说明,“即使这个说明在这里也与它自己所反对的那种观念同样只能是一个保证也罢”,一方面它仅仅是一个保证,所以它即使仅仅是一个保证,它也不是多余的,另一方面呢,我作一个说明,但是呢又仅仅是一个保证,他正反两个意思都有,实际上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实际上还是一种保留,就是说我这里说的只是一个保证,这个保证能否兑现?

那要看以后,你不要马上在这里就把它拿来当作真理了,那你就陷入我所反对的那种观点同样的误区,我所反对的那些观点就是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真理,他们一开始就说出了真理,似乎不需要经过什么历程,真理跟谬误是绝对对立的,那么我现在拿出一个观点来跟它对立,那么是不是我就是真正的真理?那岂不是跟它的对方是同样一个层次?所以他在这个里面预先声明,我在这里只是一个保证,我保证你们将会得到真理,但是现在还不是,这有点类似于康德的二律悖反,康德就是说要把这种怀疑论加以利用,要提出一个完全相矛盾的观点跟现有的观点去冲突,这是一种策略,你提出一种观点,当然我看出你这种观点并非绝对的真理,那么我怎么办?我就提出一个跟你完全相矛盾、相反的观点,来跟你抬杠,抬杠的意思并不是说我就是对的,而是通过这种矛盾冲突显示出你的缺陷究竟何在,康德当年是这样,从这里面提出了这样一种手法,这样一种训练,思维的训练,理性的训练,就是要利用这种怀疑论,利用这种矛盾冲突,来凸现矛盾所在,以便推进我们的思维,这也是苏格拉底开始就提出、已经采用过的方法,在这里黑格尔也是采用这种方法,下面,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存在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或者甚至于说真理就是作为直观或直接知识这样的东西而存在着的,那么按照这种观念就等于说,为了给哲学作系统的陈述我们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
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实存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或者不如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的东西而实存着,那么由此出发,为了陈述哲学我们同时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

我的翻译是比较逐字逐句的,比较这个硬的,比较硬的,我主张硬译,象鲁迅所讲的硬译,就是说你不要加些东西,你也不要掉了一些什么东西,你一定要从句式、从用词、从这个语法方法尽可能地按照德文原文,它这个地方本来的翻译有一些发挥,也许是从英译本来的,那么这一句话实际上就是点出了当时流行的到底是一种什么观点,前面讲了半天,还没有出来,那么这句话就出来了,“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实存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也就是说对立的观点就是直接知识的观点,直接知识在黑格尔的时代,这个最有名的代表就是雅可比,在黑格尔的小逻辑里面一开始就讲到了,思维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这是第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形而上学,就是理性主义的独断论,思维对客观存在的第一种态度、最简单的就是形而上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谈到本体论,谈到作为存在的存在,那么建立起一个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一直延续到黑格尔时代的理性派,甚至于康德以前,莱布尼茨、沃尔夫那些人,理性派的形而上学,这是第一种态度,你要建立形而上学,那首先就是理性派的形而上学,经验派在那个时候是不讲形而上学的,象洛克、培根这些人哪,都不太关注形而上学,他们有时候关注形而上学,他们就有理性派的因素了,休谟就完全不讲形而上学,那就是彻底的经验派,所以第一种态度就是对待客观性呢,就是形而上学,第二种态度呢,分两个层次,一个是经验主义,一个是批判哲学,我们看小逻辑的前面,很长的一段分析当代的几个层次,首先是形而上学,第二呢就是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第二种态度,第三种态度就是直观的知识,直观的知识就是雅可比,雅可比,雅可比,那么这里讲的直接知识呢就是讲的雅可比,他没有点明,但是呢是实际上是以雅可比作为他的靶子,我们要,读到这里的时候可以翻一翻小逻辑,从第62节开始到70多节,一直都是对他进行批判,对他进行比较,对他进行追根溯源,对他的价值进行某些肯定的评价,他也不是完全说一口否认他,他还是看到了一些东西,还是有一些推进,但是是不够的,跟黑格尔自己的观点比起来是不够的,但他影响很大,在当时影响很大,我们来看这句,“这就是说如果说真理只实存于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的直接知识的那种东西中”,这个括符里面讲,“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这句也比较难以理解,神圣的爱,那就是直接知识了,在雅可比那里就是直接知识了,我对于上帝不需要证明,每个人心里都有上帝,每个人通过直接的知识就有上帝,上帝不是推理,不是推理出来的,上帝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呢就是一种神圣的爱,每个人总要信某些东西、叫要有某个最高的信仰,尽管哪怕是原始人,他们信自然崇拜,他们信偶像,但这个里头已经包含着一种后来到基督教发展到高级程度的那样一种信仰,那么雅可比主要是以基督教的成熟形态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类,包括中国人、包括东方人、包括印度人,他认为都其实已经有信仰在内心,已经信仰一个绝对的东西,而这种信仰呢它不是一种推理,它就是一种爱,它是一种情感、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但是黑格尔在这里讲了,“不是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而就是这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这两个层次呢,黑格尔把它区分出来,就是说“居于神圣的爱的中心的存在”在黑格尔看来倒还是可以接受的,就是说神圣的爱,包括原始人也好,包括东方人也好,它都有一种神圣的爱,但是是潜在的,还没有发展出来,但是在这种爱的后面,你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这种爱的中心你会发现,最深的层次实际上就是存在的范畴,就是一个存在范畴,那么这个存在范畴应当怎么样分析它,那只有通过概念来分析,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应当是这样的,但是按照雅可比的观点就是不是那样的,没有什么概念,就是爱的中心它本身,就是存在了,存在就是爱,存在不是概念,存在就是种信仰,就是种爱,“有时称之为直观有时称之为关于绝对、宗教、存在的直接知识”,这种直接知识就是爱,爱本身,就是爱的本身的存在,爱的中心自身的存在,如果说真理只存在于这样一种东西之中、这样一种直接知识之中,这是雅可比的观点已经在这里了,下面再进一步讲,“或者不如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的东西而实存着”,不如说就是更准确地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一种直接知识而实存着,这个跟黑格尔自己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黑格尔前面讲到,真理在概念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前面讲的第一句话里面讲了,真理的真实形态被建立在这种科学性中,真理被断言只有在概念之中才拥有其实存的要素,那么这种直接知识的观点,它是相反,他说,真理只是作为这样的东西而实存着,只是直接知识,直接知识就不是概念,那就是爱,那就是情感,他这里说,如果说这样,实际上就是假定如果你说的是对的,下面讲,“那么由此出发,为了陈述哲学我们同时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这个就跟黑格尔的观点颠倒过来了,完全相矛盾了,由此出发,按照、从这样一种观点出发,“为了陈述哲学”,他前面讲了,陈述是最难的,结合判断、结合理解,作出对哲学的陈述,“为了陈述哲学”,陈述当然是要把它说出来,***,要把它表达出来,“为了陈述哲学我们同时所要求的就不是概念的形式而勿宁是它的反面”,是概念形式的反面,是非概念的形式,非概念的形式下面要具体地解释,他说,按照这种说法,绝对不是应该用概念去把握,而是应该予以感受和直观;应该用语言表达和应该得到表述的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

按照这种说法,绝对不是应该用概念去把握,而是应该予以感受和直观;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才应该诉之于语言和应该说出来。

这个概念形式的反面是什么呢?就是感受和直观,也就是说接受、直观,你不要先加上一些先入之见,每个人你拍拍胸脯自己想一想,你排除一切杂念,你敞开你的感受和直观,你看一看你的内心,你就会看到绝对、宗教、存在、爱的存在,换言之,你就会看到上帝,上帝在每个人心中,你只要敞开你的感觉,敞开你的直观,那就可以看到,那就是绝对,绝对不是应该用概念去把握,而是应该予以感受,下面这半句我把它颠倒过来,这样改一下,语气会好一些,前面一个应该和后面一个应该不是一路贯下来的,“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才应该诉之于语言和应该说出来”,诉之于语言和说出来都是***,***就是陈述,才应该陈述,应该陈述的是什么呢?不是绝对的概念,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这个绝对的概念呢还不太清楚,我们加个对字,“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才应该诉之于语言和应该说出来”,就是应该陈述出来,应该陈述的不是对绝对的概念,而是对绝对的感觉和直观,这是雅可比的这个核心思想,雅可比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这样,不是通过概念而是通过感觉和直观来把握绝对,把握存在,把握上帝,把握宗教,这就是一种直觉主义,有时候变成了一种神秘主义,我们参照小逻辑里面相应的部分也可以看出它这里的意思,我们看下一段,对于这样的一种要求,如果我们从它的较为一般的关联上来理解它的出现,并且就自觉的精神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予以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