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事实上,人种改良论者也承认,能力的遗传从理论上讲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能力的遗传并不像财产的继承那样。财产的继承是现实的,能力的遗传却不是现实的。由父母遗传给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发掘它就没有效力,只有发掘了才会产生效力。
天才的出现与天赋有关,但是,更要强调的是,孩子如果只靠天赋那将是一事无成的。孩子生下来即使具有很高的天赋,若得不到发挥,也是无济于事的。社会上曾出现了很多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可惜其中很多人由于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成为极平凡的人。尽管能力的遗传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出现遗传性天才的例子却很少见,其原因就在于此。
深受卡尔?威特影响的塞德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教育得如何,决定他成就的大小!小孩只要从小接受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诗人、学者等等。”可是,有的人也许会说:“成为音乐家就需要有敏锐的耳朵,如果没有敏锐的耳朵,多么早教他音乐也不行。而敏锐的耳朵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你的教育我不信。”
有没有敏锐的耳朵,这是对大人或小孩长大以后才说的话。如果两三岁开始训练,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敏锐的耳朵来的。心理学家所说的视觉型和听觉型,也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在欧洲,有的人说如果三代都是音乐家,才能出一个大音乐家。这是从天才遗传论的角度来说的,是很错误的。从莫扎特的例子来看,他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是由于他出生于充满了音乐气氛的家庭里,从小就培养了对音乐的爱好。
米开朗基罗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到乡下,寄养在别人家里,他的保姆是位石匠的妻子。后来他说:不仅在这个家庭里吃了保姆的奶,而且从小就爱上了锤子和凿子。而他的家庭却是非常有名的豪门世家,非常反对他成为雕刻家。但当心之火已经燃烧起来后,他父亲也无可奈何了。
林内家住在湖泊之滨,周围有野花、有森林、有马叫、也有小鱼游泳。他所以能成为大生物学家,就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幼儿像制造陶瓷的黏土一样,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把他培养成什么样。
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成为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五六位教员在一次集会上做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不是正确的判断,而且,孩子能否成为伟大人物,只看学校的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这却是事实。世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才能的问题。才能这东西不光是遗传问题,重要的是脑髓是否发达。
我们决不否定遗传的重要性,但是遗传对孩子的命运来说,也决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具有强烈的决定力。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威特警告人们:“不要失望,不要相信万能,坚定不移地去做吧,你们的孩子也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运用递减法则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产生这一法则的原因是这样的,每个动物的潜在能力,都各自有着自己的发达期,而且这种发达期是固定不变的。当然,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很长,有的动物潜在能力的发达期则很短。不管哪一种,如果不让它在发达期发展的话,那么就永远也不能再发展了。例如小鸡“追从母亲的能力”的发达期大约是在出生后4天之内,如果在这期间不让它发展,那么这种能力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了。所以如果把刚生下来的小鸡在最初4天里不放在母鸡身边,那么它就永远不会跟随母亲了。小鸡“辨别母亲声音的能力”的发达期大致在出生后的8天之内,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不让小鸡听到母亲的声音,那么这种能力也就永远枯死了。小狗“把吃剩下的食物埋在土中的能力”的发达期也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把它放到一个不能埋食物的房间里,那么它的这种能力也就永远不会具备了。
人的能力也是这样。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即使生下来有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到15岁时就会只剩40度了。
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杜绝这种递减。由于这种递减是因为未能给孩子发展其潜在能力的机会,致使其枯死所造成的。因此,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之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
怎样才能杜绝孩子潜在能力递减呢?卡尔?威特认为,应该尽早教育,应该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进行教育。从出生到3岁之前,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简直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记忆不是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才记住的,而是在反复的观察中,将整个事物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了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之中。
婴儿的模式识别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对3岁以前的婴儿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婴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是成人远不能及的。他的大脑还处在一个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能力。如果不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入幼儿尚未具备自主分辨好坏能力的大脑的话,他也会毫无区别地大量吸收坏的东西,从而形成人的素质。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给3岁以前的模式时期“硬灌”些什么呢?大致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根据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在婴儿期,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接受了卡尔?威特的这一教育思想,坚持早期教育,使女儿的记忆能力明显超过了常规孩子。以“认生”——婴儿第一次表现出记忆能力——为例,刘亦婷3个月大就开始认生,比平均水平提早6个月,6个半月就出现了“理解记忆”(即明白词汇与物体的关系)。而50%的婴儿则是在10个月大时出现的。当她长到1岁1个月时,记忆力的发展又出现一个飞跃。在记忆方式上,她已不再仅仅依靠人类3岁以前所特有的“模式记忆”,而是提前萌发了3岁之后才有的“分解记忆”能力。经过妈妈的不懈努力,对女儿的教育也结下了满意的果实。
在女儿满1岁半时,妈妈就试着教她背唐诗。刚开始是两个字一段地教她,没过几天,女儿就可以流利地背诵朝辞、白帝、彩云……虽说她并不懂诗的含义,但唱歌一样的朗诵,却能使她感悟到诗歌韵律的美妙。自那以后,婷婷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姥姥教她背了一首诗:“雄鸡一唱天下白,千家万户把门开……”在从工厂的路南区到路北区的路上,她看见一只公鸡就把诗背了一遍。
”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小威特学有所成后,人们开始议论起老威特培养孩子的动机。如有人认为他是在用造就学者的目标来教育儿子的;还有的则更赤裸裸,以为他是想造就一个神童而一鸣惊人。老威特对此感到委屈不已,认为这是对他教育目的的误解。下面摘录他在书中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儿童早期教育与孩子正常发育的关系: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
我喜欢身体和精神都全面发展的人。以我儿子为例,每当我看到儿子只热衷于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即想办法纠正他这种倾向。
人们以为我只是热衷于发展儿子的大脑,这是错误的。我不喜欢没有爱好和常识的人。我和妻子同心协力培养儿子在常识、想像力和爱好等方面的能力。我还努力培养儿子的情操和情感,使他具备高尚的道德和爱憎分明的品质。
我讨厌所谓学者。所谓的学者都是些呆头呆脑、形同枯木、板着面孔、难于接近的人。他们只懂得自己的那一点专业,为了显示他们有高人一等的学识,不论对谁,走到哪里,总是一味卖弄他的专业,不管人家是否欢迎。对于专业以外的东西,他们一概不知,也毫无兴趣。比如,他们非常缺乏常识,就像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对时事问题等发表的拙劣看法,也会成为人们的笑柄。这就是所谓的学者。再听听他们所说的或看看他们所写的东西吧,他们用些很少听到过的学术用语和难于理解的装腔作势的话,让人不知所云。他们视那些具备常识和爱好广泛的青年为凡夫俗子,贬低那些善交际、具有生活情趣的人。我怎么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学者呢?说我要造就神童而一鸣惊人的说法,更只不过是诬蔑而已。什么是神童呢?不就是温室里的花草吗?!如果我有把儿子培养成什么神童的企图,那我不就成了伤害他人、冒犯神灵的人了!
一般说来,儿童智育方面的超前发展容易锋芒毕露,例如我们曾经耳闻的,某某孩子8岁时就己学会了6国语言,某某孩子刚9岁就上了大学,某某孩子年仅14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等等。但是,对于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发育到底如何,一般容易为父母和周围的人忽视,而且也不易被人们作为衡量他们才能的尺度。
对此,老威特的做法值得所有为人父母者关注。他的理想是要把威特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他特别下力量的与其说是智育莫如说是德育。他这样做也符合自己的身份,他是一位严肃认真的牧师,因而特别注意对儿子性情方面的培养。威特从小就受到特别虔诚的教育,凡与他相识的人都夸他“像天使般的纯洁”。他确实是个非常虔诚的、富于情爱、和蔼可亲的孩子。他从未跟人争吵过。对待自然,不要说动物,就是一朵野花也舍不得乱摘。
威特所受的教育和所取得的成就,大致如上所述。可能有人要问,受到那样的教育,他的健康是否受到了影响呢?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威特不仅在小时候,就是长大以后也一直是非常健康的。语言学家海涅在一封信中写道:在威特10岁时,他考过威特。当时他不仅为威特的非凡语言学才华而诧异,同时也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