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品评忍经-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以什么面目来见天下之人呢?〃
叛臣为世人所深恶痛绝一最终受到鬼神惩罚的,像安禄山,他世代受唐朝重恩,唐王任他为三道节度使,后来谋反叛逆了唐朝,以至于后来眼睛瞎了,自己人互相谋杀。
唐《叛臣传诉载道,高骄家世代担任禁卫,他经历了两个朝代,都担任了三镇节度使,皇上依赖他,看重他,遇上黄巢叛『乱』造反,高骄严兵自守。不久,长安、洛阳两城陷落,高骄暗地里企图割据封侯,被秦彦杀死。至于仆固怀恩、李怀光等人,世代享受高官厚禄,后来都因背叛朝廷而破灭掉,他们也都被列在《叛臣传》中。所以说:〃光明昭昭的史书中都写着叛臣的名字。〃正好像楚国的祷机,是历代坏的溢号。所以五代的周太祖也对唐主说:〃叛臣是天下人都深恶痛绝的。〃这足以使任何一位听者引以为戒。
老夫子品评忍经 19。多
父母的恩德和大地一样广大;子女侍奉父母,要怀着孝敬之心。轻声细语,悦耳动听,黄昏时要向父母请安,早晨要向他们问好。做儿子的没有比舜更遭难的了,他的父母用火烧仓库,用土填井,想把他置于死地,他在历山耕田,只有大声啼哭罢了;也没有比申生、伯奇更冤屈的,他们的父亲相信后母的坏话,他们也不敢违抗父命。晋献公祭地,为什么地面凸起来?毒蜂为什么系在伯奇后母的衣服上?侍奉最难侍候的父母,才能看得出做儿子的纯洁孝心;父母的爱恶不妥当,心中有疑问也不敢计较!做儿子的不孝敬父母,这种罪不轻呀;国家有刀锯之刑,上天有雷霆之威。唉,父母恩情似海深,做孝子的怎能不忍受父母对自己的责难呢!
【处世忠告】
人于事亲,存乎孝敬
父母的恩德只能以德来报一《诗经·小雅·寥莪》说:〃父亲生了我,母亲哺育了我,出去回来都让我肚子饱饱的,我想报答他们的恩德,但这恩德比大还大,没有极限。〃朱熹说:〃父母的恩德到了如此地步,只有用德来回报;而他们的恩德比天还大,又不知如何来报答了。〃
防记》教你如何侍奉长辈的礼仪一《礼记·内则》中说:〃孩子侍奉父母,媳『妇』到了公婆住的地方,要轻声细语,悦耳动听。〃《曲礼》中说:〃凡是做孩子的,冬天要让父母暖和,夏大要让父母清凉,黄昏时让父母安定下来,早晨则应该去向他们问安。〃这是向人们传授做孩子的侍奉长辈的道理,冬天要为他们御寒,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晚上要给他们铺好褥子,早上起来要问他们是否安好。
做一个像舜一样的孝子一舜,虞帝的名字,姓姚,是瞽叟的儿子,他接受了尧的禅让而拥有了天下。《尧典》说:在人间有个鳏夫名叫虞舜。他的父亲凶狠,母亲恶毒,他的弟弟象很骄傲,但他自己能够克制自己尽自己的孝道。
孟子的弟子万章说:〃舜的父母让他给仓凛封上泥,但又搬走了梯子,他的父亲放火烧仓库,他的父母又让他挖井,却又跟着用土把井填起来。〃注说:〃瞽叟想杀死舜,派他上房给他仓凛封上泥,却搬走梯子,在下面放火烧仓凛,舜凭借两个斗笠下来得以不死。后来又让舜下井挖泥,舜下去后,瞽叟和他的后妻生的儿子象就一起填井,以为杀死了舜,舜却从隐藏着的空隙中爬出来,又活了下来。这些都是杀舜的事情,是想把他置于死地。
《大禹漠》说:〃舜当初在历山。到田里去耕种,天天对着天空哭泣、号叫,表示父母的罪行可由自己承担。〃说的是他贫贱时在历山居住,耕种农田,日日对着苍大哭叫,向苍天求救,认为自己令父母失望,只有自己承担父母的罪行,因而把一切过错都归到自己身上。
因此,《中庸》称赞舜是个大孝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舜遭受到人伦的变化,父亲凶顽,母亲很坏,是最难侍候的父母,而舜能够侍奉他们并从心底里感到快乐,这实在是他人难以做到的。所以说〃服侍难以侍候的父母,才能看见为人之子的纯孝〃。大舜。伯奇、申生虽然都得不到父母的爱,但他们对父母的孝顺之心终身没有减弱。这难道不是纯孝吗?
春秋时的申生,是晋献公的太子,献公讨伐骊戎时,得到一个女子,立她为骊姬。骊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深受宠爱,骊姬想立奚齐为太子,她就向献公说太子的坏话,献公于是让申生到曲沃居住,让公子重耳到蒲城居住,让公子夷臣到屈居住。《左传》僖公四年,骊姬想害死太子申牛,就派人对申生说:〃献公梦见了齐姜,你一定要立即祭祀她。〃太子于是在曲沃祭奠了她,并把祭祀用的肉献给献公。恰逢献公在外打猎,骊姬就把肉放了起来。过了六天献公回来,骊姬在肉里下了毒,并把肉献给献公。献公用它来祭地,地面马上高了起来。骊姬哭着说:〃这定是太子想害你。〃太子申生只好逃到了新城,献公杀了申生的师傅杜原款。有人对太子申生说:〃你离开了献公,但你必须辩解说明事情。〃太子说:〃献公如果没有骊姬就会吃不好、睡不好。我进行辩解,骊姬一定有罪,君主已经老了,我又不快乐。〃于是上吊死在了新城。
尹伯奇,周国的卿士,尹吉甫的儿子。他侍奉后母非常孝顺,他没有衣服和鞋子,就光着脚在冬无为母亲拉车子。他的后母曾经抓住一只毒蜂,去掉毒后系在自己的白衣上,伯奇看见,走近前想帮母亲拿走。母亲大叫:〃伯奇拉我的衣服。〃吉甫于是开始怀疑伯奇。伯奇不能洗刷耻辱,只能『自杀』身亡。《孟子·万章》说:〃父母喜欢他,他应该高兴并且不忘记;父母讨厌他,他就应该辛勤劳动并毫无怨言。〃
晋公子重耳遭到绷姬陷害,被贬出,居住在蒲城;后来骊姬又向献公进谗言,来讨伐他。重耳说:〃父亲的命令是不能违抗的。〃就翻墙逃走了。
不孝之罪不轻一《孝经》说:〃五刑的种类有三千种,而罪最大的就是不孝。〃所以说〃不孝之罪不轻。〃汉朝《刑法忐》说:〃大刑动用甲兵,其次用斧钦,中等刑罚用刀锯。〃
《续夷坚志》温之吴公说:〃有两个坏小子想出去作案,但各有母亲活着,他们想借同谋者的手杀了彼此的母亲,然后一起作案。他们的主谋名叫陈伍四。一天,他正在练店里烧锅做饭,他站在锅灶后面。这时有一个牧童忽然看见一个纹身的人携带着锦皮本子进了店门,隐隐约约看见他先把小孩带出门外。霹雳一声,伍四头巾被穿破,头顶上『露』出一个穿透的小孔。他靠着墙壁死了。所以道家有句话:〃一声霹雳震『荡』在天地间,专门打不孝敬双亲的凡人。〃
老夫子品评忍经 20。仁
有仁德的人就像『射』箭那样,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别人以粗暴的行为对待我,就自我反省罢了。孔子不愤恨桓魁对他的伤害,孟子没有丝毫怨恨臧仓的低毁,他们认为在己者有义,在大者有命,人欲怎能灭了天理!他们靠自己发横财,而我则靠自己的仁德;牙齿坚硬容易毁坏,舌头柔软尚能保存。尽力去做宽恕别人的事,这样就高达到仁德的境地更近了;克制自己就是仁德,请相信这个教训。正如孔子所言:若能克去己利,复还天地,即为仁矣;仁者〃非车匆视,和礼勿听,和礼句言,白礼勿动。〃。因此,实施仁德怎能不忍住自己的私欲呢!
【处世忠告】
仁者如『射』,不怨胜己
一个人要多检点自己的不足一《孟子》说:〃为仁就好像『射』箭,『射』箭的人先摆正自己然后『射』箭,『射』出之后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是反过来寻找自己的缺点。〃是说为仁的人要学习『射』箭的人,一定先摆正自己,站直身体然后『射』箭。要是没有『射』中箭靶,就不要去埋怨别人能『射』中箭靶胜过了自己,而是要反过来责怪自己,为仁全在于自己啊!这是孟子在勉励人做一个仁者。
《孟子》说:〃有个人在这里,他对待我非常不恭顺,对待这种情况,我反过来自省:我一定有不仁之处,一定没有礼教,这样的事情也是应该发生的啊广是说如果有个人在这里,对我非常粗暴不敬,侵犯欺侮我,那么如果你是君子绝不会责备他,而是会责备自己。我心中必有不仁之处,一定没有礼教,不然这样的事如何会发生在我身上?这是孟子在勉励人们反省自己、修身养『性』。
度量大的人才能做到从容不迫一赵歧说:〃宋国的桓魁想害孔子,孔子称:'天生了德给我啊。'鲁国的臧仓讲坏话阻止孟子见鲁侯,孟子说:'臧仓怎么能使我不遇见鲁侯呢!'那宋国司马桓魁,因为出自桓公门下,所以称他为桓魁。孔子到了宋国,他和弟子们在大树下学习礼教,桓魁厌恶他就砍倒了那棵树,孔子离开了那儿。所以《论语》中孔子说了:〃上天把德给了我,桓魁能把我怎样〃这句话,这是讲上天既然把德赋予我,桓魁又怎么奈何了我?圣人的度量大,待人从容不迫就像这样。臧仓,是鲁平公的宠人,所以孟子》记载鲁平公将要出来接见孟子,臧仓说:〃孟子家是一代比一代衰落,您不要见他。〃鲁平公说:〃行。〃当时有一个孟子的弟子乐正子,名叫克,先来告诉孟子说:〃我告诉了鲁君,他就要来见你。他的宠信臧仓阻止他来,所以他就不来了。〃这就是说,靠自己的讲道义的,相信上大的人是命中注定的。孟子是修身养『性』的人,听从上天安排的人,因而没有丝毫不满和怨恨留在心中。砍树、说坏话阻止见面,是人想的;修身养『性』听从上天安排,是大理。仔细想想,人原怎么能和大理抗衡?
仁德可以成为立世之本一贾谊《鹏鸟赋》中说:〃有德行的人心中没有牵挂,乐大知命,一点点细小的事情,怎么会让他们生疑?
孟子引用曾子的话说:〃晋楚两国很富裕,我是赶不上的;它们靠自己的财富,我凭藉我的仁德。〃这是孟子引用来回答景丑氏的。是说过去曾子说晋楚两大国,自己靠自己的财富,而我却用我的仁德。这是说仁者怎么能屈服于暴富者呢!
尽力宽恕别人,以达到求仁的最佳境界一《说苑》记载:常枞生了病,老子前往问候。常枞张口就问老子:〃我的舌头存在吗?〃答:'在。难道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还有吗?〃答:〃没有了。难道是因为它硬吗?〃常枞说:〃天下的事情都在这里了。〃大概硬的就好像残暴,柔软的就好像仁义;硬的容易坏,软的却容易保存下来。
孟子说:〃尽力推己及人,宽恕别人,再行动,这样求仁就找到了最佳途径。〃
克制自己,恢复礼教是仁的根本一《论语》记载,颜渊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回答:〃克制自己,恢复礼教就是仁。能够天天如此,天下都归向仁了。〃颜渊说:〃我虽不聪明,但请让我实践它。〃孔子还告诉他做仁的纲领:〃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讲,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子默默记下,他虽不聪明,但会尽心尽力地实行孔子的教导。
老夫子品评忍经 21。义
义,就是适当。以义为准绳立身处事,则应做的事,虽死而不推辞;该诛杀者,虽是亲朋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