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感天录 >

第32章

感天录-第32章

小说: 感天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沉静片刻,才轰然暴起一阵喝彩声。

雷孟彬脸色苍白,默默抬起两只玉环,凝目注视了一会,突然仰天厉声大笑,说道:

“雷家三环兵刃出手,这是生平第一次,二哥,你的伤势如何?”

雷孟森切齿道:“区区四个手指,算得什么?”

雷盂彬道:“好!咱们兄弟总算见识了桃花岛的血气气功,三年之后,再分高低。”

说罢,三环连头也没回,迈步如飞而去。

凌茜耸耸香肩,未发一语,插回长剑,缓缓举起手来,仍将那薄纱掩住俏面,扳鞍上马,就待离去。

宫天宁忽然急奔上前,叫道:“姑娘慢走,请留下姓氏来。”

凌茜扬扬秀眉,冷漠地道:“你要怎的?”

宫天宁道:“通天宝箓乃敝教之物,在下请姑娘留下姓氏,乃为将来向姑娘索回。”

凌茜冷嗤道:“阁下要争夺通天宝箓,何不就现在赐教?我能奉陪雷家三环,自然也敢领教你们全真教的!”

宫天宁一愣,随即笑道:“嘿嘿……在下因姑娘力断那姓雷的四指,算是替我姑姑报了仇,所以不想现在逼迫过甚,要姑娘拿出通天宝箓来……”

凌茜不屑地冷哼一声,道:“哼!谢谢你的盛意,你如敢动手,就别废话,否则,我可没有兴趣跟你噜嗦,留什么姓氏,错开今天,随时候教就是。”话说完,一抖丝缰,蹄声得得,扬长而去。

宫天宁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呆呆发了半天怔,直到凌茜已经去得不见人影,这才恨恨一顿脚,低声骂道:“呸!不识抬举的丫头,仗持几手武功,就敢这样目中无人,下次碰上,姓宫的要你知道厉害!”

忽然有人接口笑道:“道爷,什么厉害?怎不当面开销却放这马后炮有什么用?”

宫天宁回头一看,见是个头戴皮帽,身穿绸衫,口衔铜烟袋的怪人,正瞅着他呲牙而笑。

他无话可答,只恨哼一声,转身便走……

陶羽连忙叫住他,道:“宫兄,怎不掩埋了姑姑的尸体再走?”

宫天宁一瞪怒目道:“人死了有什么好掩埋的。你有兴趣,尽管去埋你的好了,姓宫的可没有那闲工夫。”说完自顾大步循着凌茜的去路,疾追而去。

秦佑怒骂道:“这家伙连一点人味也没有,全真教怎会教导出这种厌物来。”

陶羽轻叹一声,道:“唉!人各有志,由他去吧……”

竺君仪插口道:“那本通天宝箓怎么办?难道就让它永远落在桃花公主手中么?”

陶羽摇摇头,道:“你没有看见吗?桃花公主一身武功已达化境,夺命三环也败在她的手中,这事实在棘手!”

秦佑也黯然道:“若在旁人手中,或许还有取回来的希望,如今落在她的手上,想要取回来,只怕很难很难……”

他们方在叹息,不想忽然一个声音接口说道:“世上无难事,只要意诚志坚,那有办不到的道理?”

秦佑一惊回头,心中不禁一动,原来此时围观的人群早已散去,说这话的竟是先前立在人丛中看热闹的奇特老妇。

陶羽也觉得十分诧讶,忙问道:“老人家莫非有何妙法见教?”

那老妇摇摇头,道:“为事之道,要在脚踏实地,埋头耕耘,世间纵有妙法捷径,也不值得去问它。”

陶羽听了这话,浑身一颤,惭愧地垂下头,喃喃道:“老人家训诲得是,晚辈受益匪浅,敢问老前辈尊讳称谓?”

那老妇神情漠然,说道:“人世匆匆,不过数十寒暑,何必定要留啥名姓,你以陶为姓,不也一样活了十六年吗?”

陶羽更骇然一惊,心里一震热血沸腾,暗想这老妇必是江湖隐士高人,要不然,她怎能对自己的身世知道得这么清楚?

那老妇痴望了他半晌,忽然叹息一声,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包,递给陶羽,道:“这是你一个朋友托老身带给你的,要你妥为保存,以后对你大有用处……”

陶羽诧声道:“我的朋友?他是谁啊?”

老妇道:“你不必问他是谁?将来自能知道,老身别无他物可赠,就送你四句话吧!”

陶羽连忙肃容道:“敬聆前辈金玉之言。”

那老妇不再开口,拾起宫玉珍留在地上的长剑。匆匆在地面上一阵挥划,写了一大片字迹,然后一沉手臂,将创插在地上,暗叹一声。掉头如飞疾驰而去。

陶羽和秦佑等一涌上前,低头向地上一看,只见写的是:“身世既明,大祸将至。力所未达,诸宜隐忍。”秦佑惊呼一声,忙从怀里掏出陶羽交给他的那张纸条,两相对照,这四句话,正是字条上所写的四句,竟然一字不差。

陶羽机伶伶打个寒战,急急打开老妇留给他的小包,一看之下,更惊得失声叫了起来……

原来包中乃是一本薄薄的书册,封面上,赫然竟是“通天宝箓”四个大字。

竺君仪惊讶得瞪着一双大眼,张口难下,她一眼便已认出。这本秘册正是自己曾埋在罗伟坟前的一本,也就是后来自己被“陆家双铃”掳住,以致落在桃花公主手中的那本西漠异人摩沙坷所著的奇书。

可是,桃花公主刚离开不久,这本人人俱欲得而甘心的奇书,又怎会到了那神秘老妇的手中?老妇是谁?她为什么要把“通天宝箓”送给陶羽?

这真是件不可思议的奇事,不久之前,三环还为了“通天宝箓”,跟桃花公主血战拼命,转眼间,这本书竟会轻轻易易地到了陶羽手中。

陶羽捧着“通天宝泉”,如痴似呆,许久未曾一动,口里并不住地喃喃自语:“她是谁?

她是谁?她是谁……”

她是谁?谁也不知道。辛弟吁了一口气,用一种轻微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她一定是菩萨的化身,特地来点化我们的……”

许久,伍子英才笑着自道:“发什么呆?宝贝先收起来,把死人埋了,难道你们要在这里站上一辈子不成么?”

众人被他一叫,顿时瞿然清醒,陶羽黯然收好“通天宝箓”,大家一齐动手,在路边掘了个土坑,草草掩埋了宫玉珍的尸体,立石为碑,做了表记。

一切就绪,陶羽把廖五姑唤到面前,含泪说道:“我已决定从此不再回飞云山庄了,请婶婶转告我娘,养育之恩重如山,杀父之仇深如海,能有相聚之日,终当报答她老人家的养育厚思,但外公杀死我生身之父,此仇不共戴天,我也势将必报……”说到最后两句,已硬咽不能成声。

廖五姑也不禁神情怆然,道:“公子,我也愿终身追随公子,不再回鲁西分堂了……”

陶羽正色道:“这怎么可以,婶婶身受外公识拔大恩,理无背叛,你我今后已成仇敌,假如再跟我一起,被外公发觉,天下将没有你容身的地方了。”

廖五姑沉吟片刻,道:“公子真的从此跟飞云山庄成仇了么?你纵不念老庄主养育之恩,也该念令堂十月怀胎,所受艰苦,这件事,万不可听凭片面之言,公子最好三思而后行。”

陶羽热泪横流,无法作答,只挥挥手,道:“婶婶,你去吧!我这时心里很乱,请你不要再说了。”

廖五姑见如此情形,自知已无法进说,长叹一声,说道:“既然公子此志已决,婶婶自然不使违拗,飞云山庄势力遍及天下,公子今后务要分外谨慎,我廖五姑虽决不会与公子为敌,但如另遇他人,那就难以预测了,公子多多保重。”

说罢,拭泪告辞而去。

陶羽待她去远,忽然放声大哭,拉着秦佑的手,说道:“秦兄弟,我从此真正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了,这件事传到我外公耳中,他必不肯放过,杀身之祸,随时都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大哥不愿牵累你,听大哥的话,快回家里去看望奶奶和家人,你有家,应该回家去……”

秦佑听到这里,心中一惨,佛然不悦,道:“大哥,难道兄弟是贪生怕死的人么?从前渔村的秦佑,早就死在海中,死在荒岛上了,现在的秦佑,是你的兄弟,大哥去那儿,无论天涯海角,刀山油锅,兄弟也永远跟你一起。”

辛弟却“噗”地跪倒,大声道:“陶公子,不要难过,辛弟也是无家可归的人,辛弟跟你一起……”

陶羽赶忙将他拉起,三人相拥痛哭,泪水交错,衣衫尽湿,已分不出是谁的眼泪。

竺君仪也哭着劝道:“公子,天下如此之大,难道就没有可以容身的地方,我们都没有家,可是我们生死在一起,不就成了一家人了么?飞云山庄虽然势力庞大,但天下却到处都是不甘被他们欺凌的武林同道,目前我们只要先找一处隐蔽的地方,公子好好练成武功,那时继承令尊罗大侠未竟遗志,主持武林正义,中原武林的希望,都在公子的身上哩!”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极力劝慰,陶羽真情触动,越发痛苦难止,“天南笑客”伍子英看在眼里,却忽然仰天放声哈哈大笑。

秦佑怒道:“陶大哥正在伤心,你笑什么?”

伍子英道:“我笑那罗大侠何等英雄,舍身卫道,数十年深受天下武林景仰,不想却生下个脓包儿子,什么主意也没有,只知学那女人样,一动就哭,罗大侠要是九泉有知,不顿脚追悔才怪啦!”

陶羽蓦地一震,连忙收泪,憾然说道:“伍老前辈教训很好,但如今茫茫天涯,无处可归。外公一旦发觉我已知悉当年恨事,一定不会放过,我死不足惜,连累了你们,却难安心……”

伍子英哈哈笑道:“难道你已经准备受擒,引颈就戮,让你外公再像十五年前一样,把你罗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陶羽叹道:“我自然不甘引颈受戮,可惜从未练过武功招式,一时间,无技自保,何况外公武功几拟神人,我纵然苦练五十年,也难是他的对毛”

伍子英正色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你只要立志习武,专心以赴,不见得就永远赶不上飞云庄主。目下最要紧的,是尽快参悟一二种防身之术,以免遭遇强敌时,无法自保。”

陶羽点点头,道:“这本通天宝箓上,倒有一种十分精妙的‘七星幻影’玄功,假如配合‘达摩二十四式剪虹手’,遭遇强敌,便足可自保,但要练习这两种奇妙的武功,使它们能够配合施展,却必先解决一桩困难。”

秦佑直道:“有什么困难,大哥快说出来商榷商榷。”

陶羽道:“要揉合这两种绝世武学,必须寻个安全隐蔽的所在,静坐七日七夜,使内腑散漫的真气,能够凝聚一点,以后方能提散自如,发挥威力……”

秦佑道:“这有何难,咱们就立即寻个安全之处,让大哥静坐练功好啦!”

陶羽道:“不要把这事看得太容易,真气凝聚,乃内家最难驾驭的一层难关,七天七夜之中,必须外魔不侵,独自静坐导引内腑真气,假如中途被人惊扰,不但功夫练不成,反而会走火人魔,轻则瘫痪,重则损命。”

秦佑爽然道:“这也不用大哥烦心,七天之中,可由我们四人轮流为你护关守卫,日夜不停,务能使你安心静修。”

竺君仪、辛弟和伍子英等同声附和,于是四人拥着阳西,开始在附近山区中寻找可供练功的安全处所。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寻找一个既隐蔽又安全的地方,却大非易事,皆因此处临近泰山和济南府,武林中人来往频仍,五个人在乱山中找了一天,竟寻不到一处比较理想的地方。

“天南笑客”伍子英道:“据我所知,狙徕山中,有一处极合理想的所在,只是路途稍嫌远了一些,而巨,我们一大群人,行动起来,目标太大,途中尚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