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入汉-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
陆昌看看水面上留下的十几艘战船早已沉入水中大半,心头怒火中烧。这一仗虽然是胜了,可付出的代价也着实太大了。看看魏国主力舰队的投石和火弹渐渐稀少,甚至许久没有投掷了,吴国的主力水师也猛追了过去!
就在双方互相纠缠厮杀之际,另一侧的蜀汉水师也是如期而至。望着江面上烟火缭绕,杀声震天,黄崇回头苦笑道:“魏人来的也真是时候,这下倒是不好作战了。”
身旁的副将道:“吴人的水军战力比预计的多上数倍,是战是退,全凭大人吩咐。”
“嗯……”黄崇望着远方的战斗显然到了尾声,魏军开始撤退,而吴军紧追不舍。若是蜀军投身战场,那么魏军必然是借势而退,蜀军则要与天下最强的江东水师交手,要命的是远端依旧有数万江东水师按兵不动。
此时远方按兵不动的吴国大都督周炳也是发现了蜀军的到临,当下三万余江东水师开始渐渐移动,正面迎了上来。双方离的还是很远,然而却到了蜀人做出决断的时候了。
若是要退,就应该趁着双方还没有实质性接触前火速退去。若是要战,更应该趁着顺流而下的优势立即发动攻势。黄崇尚在犹豫,另一侧却是有讯息传来,蜀将罗宪使人通传自己的看法。
黄崇闻言一愣,旋即略一思索道:“此计甚好,速速撤军!”
蜀军略一露头就扬长而去,对此状况吴将周炳稍感意外,却也是在预料之中。自己这边严阵以待,无论兵力还是战术都无懈可击,加上魏军尚在战场之中,蜀人撤退也在情理之内。
就在此时,另一方的战局也有了变化。处于下风的魏军在汇合了大部分船只后,开始倒油放火来阻挡吴国船舰的追赶。
水文的流向和风势都对魏国有利,这也是司马汲的过人之处。无论做何事情,在自然条件方面都要自己占到优势位置才行。陆昌对此也是了然于胸,并没有安排吴军靠近,因此也没有什么损伤。
一场大战便如此结束,想象中的三方合战并没有发生。是吴人准备完全,还是蜀人准备不足,或是魏人的实力远超预计都不再重要。经此一战,吴国总算可以喘口气,缓缓神儿,振作士气进行接下了战斗了。
振奋人心这是最主要的,至于战果倒不是平时那般的看重。水面上除了大火黑烟,就是船舰的残骸,和寥寥几只来不及脱身的魏船被吴国围攻着。
陆昌和周炳汇聚在一起,眼中满是喜悦,只是心中也在思索着蜀人的动向和未来的趋势,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头吧……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吞吴(五)
“想不到连番大战,江东仍有如此虎臣,不可急图也。”黄崇负手船头,忍不住轻声叹息。
身旁的罗宪一脸坚毅神情,闻言笑道:“魏人之目的也在柴桑,以此推之淮北江南必然大战,既如此我等乐得观战也是美事。”
黄崇颔首点头赞道:“若非令则提醒转往长沙,黄某险些坏了陛下的大业。”
罗宪哈哈一笑道:“黄大人心中早有盘算,末将只是做应做之事罢了。”
黄崇望着远方道:“魏人速度之快远超我等预料,急袭之策再难奏效,然范天师下武陵,荆北吴军必然竭力抵抗,我等从长沙登岸,一路南下取桂阳等郡,则荆北定矣!”
“陛下分兵而行,看似兵力单薄,实则灵活机动,你我只要稳扎稳打,避吴人锋锐,击其虚弱之处,江东早晚平定。”罗宪应道。
黄崇道:“至此我也该与令则分兵而行了,令则入荆北一切需小心行事。八百御林军尽数交托与你,我自引水军迷惑柴桑吴人。”
罗宪摆手道:“御林军乃是陛下赐予黄大人护身之用,宪乃一介武夫难当厚爱!”
黄崇双目一转道:“将军陆路作战,甲兵正有用武之地,黄某纵横水上却是用不得御林军的。一切以国家大事为重,个人安危倒是其次了。”
二人一番交谈后,终是罗宪引一万蜀军并八百精锐御林军登岸,而黄崇则是带着水师回头前往柴桑,吸引吴军的注意力。
柴桑是吴国内陆的首要之处,然柴桑到长沙也有陆路相同。只是因为其中群山纵隔,路途崎岖难行,因此三吴屡屡下荆州皆不愿意行此路。毕竟有水师之助,比起难行的陆路要方便许多。
一万八百蜀军在罗宪带领之下兵分五路潜行,罗宪之目标虽是长沙,可却使众军绕远路越过长沙城,五支蜀军在长沙各个方向形成合围之势,然后才大张旗鼓的杀奔城下。
长沙的吴国守军也有八千之众,可为了防备武陵方面水路来袭,其中六千多兵力都集中在罗县。罗县是武陵水路来袭的重要港口,长沙水军和守军都是集中在罗县附近布防侦查。
而这万余蜀军却是从另一个方向选择无人区域登陆,罗县的吴军不知情,长沙的守军也是不知情。城下瞬间聚集了近万蜀军,留守城中的吴将心知事有蹊跷,急急指挥剩余的一千多名吴兵守御城池。同时在城头点起狼烟,通知罗县的驻军来救!
蜀军围着长沙也不攻打,城中的吴军看出蜀军的目的何在,却苦无兵力突围只好等待。不久之后西方烟尘大起,正是罗县的吴军杀回来援,长沙守军见状也开城杀出!
既然你要以逸待劳,伏击我方援军,那么我便提前出击,缠住你,使你动弹不得!
主意打得虽好,可蜀军亦非蠢材。
罗宪一声令下,三千蜀军趁机攻城,八百精锐正面迎击出城的吴军,而自己带着五千蜀军列开阵势面向吴国援军应战。
八百精锐面对万余敌军也是无所畏惧,区区一千来人实是不在话下。交锋片刻的功夫,吴将被杀军卒受戮,千余吴军近乎全军覆没。而另一方三千蜀军攻打一座几乎没有兵力防守的城池,同样是手到擒来。
反过来战场另一端,任凭吴军攻势如同狂风暴雨,然而面前的蜀军如山岳一般屹立不摇。
罗宪治军之能更在已死的阎宇之上,精心布下的阵势甚为坚固,稍稍拖延些许时间后方已然大定。
短短时间内蜀军由守转攻,吴军正在惊愕间,八百蜀军精锐迎面切入了阵势之中。
崩溃,阵势崩溃,斗志崩溃,人心崩溃,这仗还怎么打?
当吴军残部四散奔逃之时,附近的路口早有两千余蜀军设伏,设卡。这一战,除了战死的吴军之外,蜀军收降吴兵四千余人,一战定长沙!
长沙的吴军兵力不少,桂阳可就差多了。前有零陵的重兵固守,后有长沙作为屏障,桂阳的吴军大半支援二处,留守的吴军不足千人。罗宪留下四千蜀军和一千降兵镇守长沙,自己用投降的三千吴军作为先锋,七千余蜀军随后而行直取桂阳。
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前方零陵尚在苦战,后方却是出现了蜀军。留守桂阳的吴将见状只好出城投降,兵不血刃罗宪连下二郡。
兵贵神速,罗宪再留三千蜀军守卫桂阳,依旧吴国降兵打头阵,自己带着蜀军压阵而行急急奔赴零陵。
长沙也好,桂阳也好只是相对的军事重镇与要地。取下了这两座城池,周围的郡县依旧是吴国的地盘。留兵是为了守卫,出击却是为了把吴军在荆州北部的兵力全数歼灭。
这样一来,蜀军才有足够的时间与气力收服荆州北部的大小城池,而吴军也再无抵抗之力。
零陵的吴军在伍延的带领下占据要道,与蜀军形成对峙之势。怎奈蜀军利用这段时日,平定了武陵各处不说,更是联络收买了武陵蛮夷作为蜀军的战力。
这些蛮夷长期生活在吴国的统治之下,本来应该是协助吴军的。可平日里吴国对待蛮夷的政策就是镇压压迫,蛮夷不仅要出钱财还要出人力。如此的蛮夷政策,自然是不得人心的。
当你强大的时候,蛮夷慑服于威势不得不从,等到眼下形势有变,反而是外来的蜀军更让蛮夷觉得亲切——当然,伍延并不知道蜀军也是恩威并施才搞定的武陵蛮夷——拥有精锐之师的蜀军早被蛮夷奉若神明了。
蛮兵悍勇,蜀人狡诈,二者各逞其能让吴军疲于应付,战败只在早晚。伍延频频催促后方调兵支援,可调来的却不是吴军,或者说是投降蜀军的吴军。罗宪数百里急袭早是强弩之末,然而吴军的防线也早已岌岌可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罗宪这边这好赖不计也是近万人的队伍。里应外合之下,吴军大败,伍延被罗宪立斩马下!
从下荆北到击溃吴军主力,前后不足一月时间,如此速度可谓神速。两军汇合各自欢喜,一番计议之后由范长生督羊祜等将,在武陵蛮夷的配合下攻略荆北大小城池。范恩,罗宪则点兵两万三千人进驻长沙,与黄崇联系谋取柴桑。
而此时此刻,南方大陆的马承一族也彻底战败。马承带着族中男女数百人乘船逃亡海外,余下被蜀军捉拿擒杀的党羽足有三千余人。
当初执掌兵权之副的老将龚衡与南中大将孟豹留守南方大陆,被马承杀害的老将军张翼之长子张微与谯周的爱徒陈寿则是负责南方大陆的政务。一切安排妥当,诸葛瞻引军返回南中,挥军五万开赴交州!
交州在荆州之南其地广人稀,却是多产珠宝象牙。从南中抵达交州路途遥远险恶非常难行,诸葛瞻引五万蛮兵却是惯了在这等环境,一路畅通无阻,速度极快。荆州方面也有羊祜引五千蜀军南下作为副攻,配合诸葛瞻夺取交州。
南方战事不休,刘禅在襄阳却是洞悉全局按兵不动。魏军的重心都移往江南,司马昭更是修书一封给刘禅,邀请蜀军平分江东。对此刘禅感到些许的惊讶,又有所不安。
魏国战力强盛凌驾江东之上这是事实,然江东水师为天下之最也是事实。司马昭非是短智之人,明明知晓蜀军会选择作壁上观,偏偏愿意出力去打这头阵和吴国相互消耗。
出力未必得到好处,这种事情以司马昭的算计会抢着做,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陛下,雍凉军情。”文立收到雍凉方面最新的战报便第一时间转给刘禅。
“这……廖元俭怎么说?”刘禅看过军情眉头一皱,抬首问道。
文立拱手答道:“深入异域作战需要大量战马,一时恐是鞭长莫及。”
“着廖,霍二人稳守边疆即可,不得深入。”刘禅微微摇头道。
本以为对于异族的战事可以一战而定,不想廖化霍弋引军进入大漠经月,没找到异族敌军不说,反是自家兵士损失了不少。大漠草原均是地理环境特殊之处,少数民族游牧惯了,藏身其中无迹可寻。
就算有迹可循,没有足够的骑兵也难以形成实质的交锋。十万蜀军绝大多数都是步卒,往来追赶征战疲倦不堪,而恶劣的天候更是让蜀军的后勤变得无比的脆弱。各方条件综合到一起,本该是决战的此行,未曾与敌军交过手,自家损失却达一万之众,廖化只得陈书请罪。
蜀汉和东吴骑兵都是不多,虽然取得了雍凉之地,可想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也是需要时间的积累。骑兵的消耗远远超过了步卒的开支,训练一支足以征讨异域的骑兵队伍,需要的钱财消耗的国力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达到的——尤其是蜀汉现在全面开战,本身的消耗已然极大了。
数日之后,更为惊人的消息传入襄阳城中,魏国大将王基率军攻克濡须口,震惊三吴,兵锋直指吴国都城建业!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吞吴(六)
濡须口始筑于建安十七年,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的水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