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游戏电子书 > 在路上 >

第53章

在路上-第53章

小说: 在路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时代还在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机会。

  第七十九分钟,机会终于来了……

  马成在左路带球,然后在与禁区线附近平行的时候他把皮球传给上来接应的高劲松;高劲松甚至都没把皮球停下,就直接用右脚外沿轻轻一磕,皮球从三个青岛双喜的队员之间蹿过,不差毫厘地落在恰好绕过防守队员的马成面前;马成把皮球向前趟了两步,就突然半转身射门??他打的近角!完全判断错误的双喜守门员手忙脚乱地调整重心时,皮球就已经在门柱上一碰,旋即滚进了网窝……

  马成只接受了几个靠得近的队友的祝贺,就跑到网窝里捞出了皮球,帮青岛人把皮球带回中场。他甚至都没跑到场地边去和队友们庆祝一番,只是朝他们挥舞了几下手臂。

  青岛双喜的主教练咧着嘴笑了,并且朝他的助手说:“回头你找人打听一下,看看那个十二号高劲松有没有可能来咱们这儿。”他不怎么担心比赛结果,丢一个球是可以接受的事情。“看见他的传球没有,既隐蔽又精确,我们那仨队员都未必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这小子本事不小哩!”说着话,他站起来走到场地边,重新对球队做了一番布置,并且要求他们,重点防住十二号。他甚至比划了一个有力的手势来加强自己的语调:“盯死他!”

  耐心的新时代又寻到一次机会。

  第八十七分钟,皮球又一次交到高劲松脚下,就在他控制住皮球的同时,双喜的盯人中卫立刻倚到他身后防止他转身,另有两名双喜队员一左一右从侧翼和横向朝他包抄过来。他们把他可能的传球线路全部封堵住了,有可能接应的右前卫也在对手的紧随纠缠下,很难有机会获得皮球;

  转身,再转身,再转身,高劲松接连三次摆脱都无法从三名防守队员之间觅到空隙,可三名双喜队员频频伸出脚来企图从他脚下勾走皮球,却都扑了个空;皮球就在他碎步挪动的两只脚之间来回滚动;

第四个双喜队员也朝这里奔过来;

  高劲松终于放弃了突破的想法,事实上当他护着皮球向回启动的时候,他的对手就都明白了他的心思,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对他的防守??除非皮球不再在他的控制之下;

  高劲松马上就如他们所愿,把皮球向右边前卫的方向轻轻地传出去;

  右边前卫还无法摆脱对手的纠缠,他被对手背在了身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皮球贴着草皮滚动;

  早就和高劲松对过眼神的魏鸿林突然插上,迎着皮球就是一脚;

  这是本场比赛里魏鸿林的第五次远射,前四次全部打飞,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打飞,不仅没有打飞,而且打得恰到好处??门柱和门梁的结合处!这几乎是所有守门员防守的死角……

  二比二!

  这一回新时代的球员们可以真正地欢呼庆祝了……

  是的,这仅仅是个平局,但是这一分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关键了!

  只有有了这一分,他们才能继续走下去,继续朝着那个越来越近的目标走下去……

   第二章(26) '本章字数:9330 最新更新时间:2008…04…27 13:59:44。0'
 
   新时代的第二场比赛依然被安排在那个破败的小体育场里。

  早晨时分刚刚落过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勉强替体育场的工作人员完成了他们份内的清洁工作,因此上四面看台上水泥墩子不再象上次那样灰蓬蓬地一付沧桑感。有些水泥墩已经裂开了罅隙,长长短短的绿草乱纷纷地探出头来,争先恐后地打量着这个世界。主席台上挂着一面红色的横幅,上面用黄色油漆涂抹着一排大字:“1995年全国乙级联赛总决赛”,只是“全”上面的“人”字部首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隐没得快让人辨认不出来,因此上这横幅就成了“王国乙级联赛总决赛”。

  主席台上倒是置办了两排桌椅,桌子也全用红布包裹着,上面整齐地摆放着茶杯矿泉水之类的物件,但是却没有一个观众。主席台的一角还放着一张桌子,桌上面立着一个话筒和一部外壳都起了锈的机器,体育场的播音员坐在桌子后面,无聊地打着哈欠,把捧在手里的一本封面花花绿绿的杂志又翻过了一页。

  主席台边的看台上相隔不远坐着两簇观众。看得出,他们对这场比赛是真的很关心,除过时不时地为场上某个队员的出彩动作鼓掌,偶尔还会交头接耳地议论一番。但是他们这两群人之间倒是绝没有任何交流。恰恰相反,他们会为场上某个队员的愚蠢举动而发出几下嘘声,并且大声吆喝着难听话,用这个来嘲笑那个犯下错误的家伙,要是那家伙再一次犯同样的过错,他们就会用肆无忌惮的大笑和更难听的话来刺激他。从这些人身上衣衫的明显标识我们就知道,这是正在场上比赛的两支球队各自的球员和俱乐部工作人员。

  空旷的体育场里只有他们这寥寥可数的几十个不是观众的观众,他们不遗余力发出的喝彩声和倒彩声是那么的单薄,而且是那么的空洞,就和球场上队员们相互之间提醒和警告时的吆喝吼叫一样,空荡荡地缭绕在体育场里。

  郑昌盛蹙着眉头,两手撑在裤兜里,安静地伫立在场地边。老人挂着两个大眼泡的脸上看不出有什么表情,就和平常时节一样的呆板,他的目光也没什么波动,只是冷冷地注视着场地上发生的一切。炙热的阳光撒在他身上,让他白色衬衣的肩头泛起一层薄薄的细芒,同时也让人注意到顺着他灰白鬓角缓缓滑下的一道汗水。阳光映照下他额角那块隐入鬓角的老人斑格外地刺眼。

  场上沁园队又一次由守转攻,后卫队员把皮球转移到右边路,右边前卫带球跑了几步,就在离着郑昌盛不远的地方抢在马成上前防守前把皮球传递给已经越过中圈的十七号;负责看守沁园十七号的魏鸿林立刻贴了上去;沁园十七号背倚着魏鸿林,用脚尖拨弄着皮球,一点,再一点,左脚向外一拉身体一侧,魏鸿林便被这个假动作给骗得向左侧移动,而沁园十七号却把左腿一收鞋底在皮球上一抹,折向了另一侧……看台上立刻传来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和叫好声。连郑昌盛都不禁微微咧咧嘴??沁园十七号的这个动作实在是太逼真了。但是十七号摆脱魏鸿林之后并没有推进多少,已经退回来协助防守的高劲松一个干净利索的铲断便重新拿回了皮球的控制权,并且让对手一头栽倒在草丛里。

  “小心!后面!”马成和魏鸿林同时出声警告高劲松。

  高劲松立刻半侧身撩起了右腿,从他身后扑过去的沁园队员马上便调整了路线,他要掐断高劲松和马成之间的联系;

  可他的企图没能得逞,高劲松撩起右腿同样也是一个假动作。直到那个沁园队员和他的队友们一道回撤重新组织好防守,皮球依然被高劲松控制在原地。高劲松没传球,也没带球向前推进,他只是站在原地唆着嘴唇四下里张望着自己队友们现在的位置和跑动的路线,甚至还伸出舌头润了润自己干涩的嘴唇。看模样,他压根就没有马上就传球的意识,更别提靠着这个机会给对手制造什么威胁了。

  他这个莫名其妙的动作让一开场就你来往的激烈比赛突然停顿下来,虽然防守的沁园抓紧时机调整着防守位置,新时代队员也在尽快地重新转入进攻,但是所有人都禁不住自己心头泛起的疑惑,因为他们没看见他传球,也没看见他在带球跑动。他这是想做什么?

  末了高劲松什么都没做,他也开始向前场跑动,但是皮球却还留在原地,直到魏鸿林过来把皮球踢给自己的后卫,并且再由后卫转递给又回过头来接应的马成……

  这个高劲松在搞什么?不少人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是他们都不会有答案。

  一直板着脸看比赛的郑昌盛嘴角倒是泛起一抹笑纹。在比赛之前,他就再三叮嘱过他的队员,让他们一定要想办法把比赛的节奏放慢,不能随了长沙沁园的快节奏。但是这事说说容易做起来却难,他的队员显然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压下比赛的频率,比赛一开始就和对手较上了劲,你快我就要比你更快,几个来回下来,虽然场面上没吃什么亏,但是从攻防高速转换的一番光景看来,明显是着了对手的套??他站在场地边就是想着该怎么样去解开这个扣,不能让对手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可即使是他打手势带吆喝并叮嘱,队员们也没法慢下来。直到高劲松这个莫名其妙的停球张望。郑昌盛就是为这个看上去莫名其妙的动作而得意的。假如说比赛是一塘静水的话,那么从比赛开始到现在的十几分钟里,这塘水都在随着长沙沁园扔进来的那颗石子在起伏荡漾,但是,现在高劲松又往这塘水里扔进了一颗石子,一前一后两圈涟漪交汇倾轧,谁输谁赢就难说了。

  郑昌盛又看了几分钟,确认场上局面已经是真正的胶着状态之后,他就满意地回了自己的座位。他需要的就是这种平衡,需要的就是这种波澜不惊不浮不躁的场面,只要能安稳地过渡到下半时,只要他的队员不犯拙劣的愚蠢错误,那么,他至少能保证这会是一场平局。当然,他,还有他的助手们,都不相信这会是一场平分秋色的比赛,在把长沙沁园的比赛录象反反复复揣摩吃透之后,他们终于发现对手一个致命的弱点??沁园的板凳远远不够深度,他们的替补队员和主力队员实力差着很大的一截,而且,除罢屈指可数的三数个位置,沁园的绝大多数主力都是即将退役或者已经退役又重新出来的老队员,他们压根就没有支撑九十分钟比赛的体力。戴振国作了个统计,沁园接近一半的失球都是在比赛的最后二十分钟里,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丢球是在最后十分钟里……

  郑昌盛坐下来,从椅子旁的挎包里拿出包饼干,掏了一片塞进嘴里。他的胃病还没有好,需要不时地拿点东西哄哄它,但是他又没有吃东西的胃口,所以他就象畏惧吃药的孩童一样艰难地咀嚼着。干巴巴的饼干在嘴里化成了碎渣,同样是干巴巴的。他很困难地把它们咽下去,还没嚼碎的大块让他的喉咙被顶得生痛,有那么一刹那他甚至有一种即将呕吐的感觉。这个简单的吞咽动作让他挣出了一头汗。坐在他身边的戴振国马上递给他一瓶水。守门员教练和孙峻山也很关切地转过头来望着他。

  他好歹是和着水把饼干末都咽下肚,这才勉强对他们说:“没事。”这更象是他在自己安慰自己。

  看他的脸色渐渐缓和过来,戴振国就说:“魏鸿林防不住。”

  他们都知道戴振国在说什么。沁园的十七号非常活跃,经常从左侧一直带球运动到右侧,看来尤慎给予了这个得意弟子很大的活动范围。而且十七号的速度非常快,魏鸿林根本就没法跟上他的节奏,更不要说这个踢野球出身的家伙还有一手细腻得让人赞叹的脚下活……即使是身体对抗上魏鸿林也不占什么优势,三次争顶一次都没能成功??对手足足比他高出十公分,弹跳力也不输给他。现在全靠着高劲松时常回来协助防守,才没让沁园十七号觅得什么机会。

  戴振国又说:“要不,让高劲松回撤一点?这样压力没那么大。”

  郑昌盛思忖了一下,果断地拒绝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