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 >

第149章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第149章

小说: 吴三桂的发迹史 (1-3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见尚之信来了,急召方献廷一起来商量。

  尚之信一见到方献廷,便以埋怨的口吻说:“昔日听世伯之言,逼家父上书乞请归乡养老,没想到皇上竟然答应了!弄得小侄今日不知如何是好。若撤了,自己此生岂不完了?若不撤,又是抗旨不遵,朝廷必派重兵围剿自己,朝廷势大,自己势弱,自己唯有失败一途!故侄儿特奔云南而来,求救世伯,请世伯指点明路。”尚之信故意只对方献廷言说,却对吴三桂手谕之事只字未提,其意便在试探吴三桂待己之诚心。

  吴三桂当即便说:“之信别急,本王不是早就有言在先么?今日你家有事,本王岂能袖手旁观?”

  尚之信说:“怎好劳平西王操心?”尚之信想进一步试探吴三桂之真实态度。

  吴三桂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所谓唇亡齿寒,本王便是想撒手不管也做不到!”

  尚之信说:“平西王之言令之信感动!”

  吴三桂知道尚之信对自己尚有疑心,便索性说:“其实,这并非本王为了帮你,也是为了帮自己!”

  尚之信说:“此话之信更不明白了。”

  吴三桂笑着说:“若任朝廷将你藩撤了,对本王有三大隐忧!”

  尚之信心中一怔,但外表却不动声色,问:“有哪三大隐忧?”

  吴三桂说:“一是唇亡齿寒之忧。你想想,皇上既然能撤平南王之藩,平西王之藩又岂能长久?二是实力受损之忧。本王历来将你二藩视为自家兄弟,是今后共举大事的中坚力量,若让其撤了,三藩之力不是已损其一么?三是丧失民心之忧。本王素以信义取信于天下,若置你于不顾,民众必会怨我失信于你而从此不归附于我,岂不是损失更大么?”

  尚之信听到这里,对吴三桂哪里还有半分怀疑?立即跪于吴三桂面前说:“平西王在上,尚之信此后必唯平西王马首是瞻。”

  吴三桂牵起他,笑着问方献廷:“方兄可有妙计渡过此关?”

  方献廷那日已对尚之信产生不愉之心,认为尚之信是势利小人。今日得见尚之信在自己与公子面前的一番表演,更觉得尚之信只可利用,不可深交。因为心中对他有着鄙视,本不想出什么主意来帮他,但见公子对他执礼甚恭,便知道自己不可造次。

  所以,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权当是为了公子这大业而出的主意吧!方献廷手捋胡须说:“妙计倒有,只要公子肯行!”

  吴三桂立即说:“说来听听!”

  尚之信也立即将目光投到方献廷身上,心想:看他出什么主意。

  方献廷说:“公子即刻上书请求撤藩!”

  尚之信闻之一怔,心里骂道:这叫什么主意?一只脚被朝廷套住了还不够,还要将另一只脚送进去?他怔怔地看着吴三桂,看吴三桂有何反应。

  吴三桂知道方献廷为人稳重,绝不会胡言乱语,所以十分平静地问:“方兄此计何意?”

  方献廷说:“其意有三:一是分散朝廷之注意,缓解平南王之急。”

  吴三桂笑着点头。

  尚之信问:“如何能解我之急?”

  方献廷说:“平西王没上疏之前,朝廷之注意必集中于平南王之身上。平西王上疏之后,朝廷之注意力必集中于平西王身上,而平南王之撤藩是否有行动,大家都不会关注!”

  吴三桂问:“那第二呢?”

  方献廷说:“二是可以给朝廷以压力。”

  尚之信说:“什么压力?”

  方献廷说:“皇上之所以敢顺水推舟同意平南王撤藩的原因有二:一是平南王势弱,撤之,不会有大动荡;二是平南王之藩本是朝廷所封,现在撤之亦是理所当然的。”

  尚之信听到这里,便有些不舒服,问:“难道其他之藩会有所不同么?”

  尚之信的其他之藩自然也包括平西王了。吴三桂听了,却像未听见一般。

  方献廷却以揶揄之口气说:“岂止不同,而是大大不同。”

  尚之信涩着脸问:“不同在何处?”

  方献廷佯装没看见一般,笑着说:“像平西王之藩,兵多势重,历来为朝廷所看重,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朝廷不敢轻易许之。况且,皇上若同意撤除,必会陷皇上于不义之境地。”

  吴三桂与尚之信同时一惊。吴三桂问:“怎么会陷皇上于不义之境地呢?”

  方献廷笑着说:“难道公子忘了?公子之藩是顺治帝所赐,后经大学士洪承畴所请,已被顺治帝御准世镇云南。如今,皇上若要撤之,岂不是失信于天下,陷入不义之境地么?”

  吴三桂听后大喜,说:“方兄所言极是。”

  尚之信心中不得不佩服,但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便问:“那第三呢?”

  方献廷不以为然地说:“给自己创造机会。”

  吴三桂也有些不解,问:“创造机会?”

  方献廷点点头说:“依臣看来,朝中之臣对撤藩之事本来是各执一词,无法统一。要不,凭皇上青春年少的血气之勇,早就下令撤藩了。现在公子若上疏请求撤藩,便会使朝廷更加陷入混乱之中。”

  尚之信问:“怎么会混乱呢?”

  方献廷说:“因为主张撤藩和主张不撤藩之间会争得更厉害。这样,我们便赢得了时间。有了时间便是创造机会,我们可以作好充分之准备。”

  吴三桂听到这里,心中再无顾虑,便对方献廷说:“便依方兄之意上疏。”

  四、康熙帝勇骑老虎

  公元一六七三年七月(即康熙帝十二年)。

  与所有炎热的夏季没有什么两样,今年的京城依然闷热,令京城之中的人酷热难耐。

  然而,压在康熙帝心中的石头比酷热更使他难受。他没想到同意平南王尚可喜撤藩的圣旨刚下数月,朝中还没来得及派人去监视平南王撤藩之虚实,而平西王吴三桂与靖南王耿精忠竟然一同上疏请求撤藩。

  刚接到吴三桂与耿精忠的请求撤藩的奏折时,康熙帝心里确实舒服过一阵。面对奏折,他轻吁了口气。心想:三藩同意自撤,事情总算了结了,但随即他心中便疑惑了。他在想:按吴三桂之为人,绝不可能如此顺从和屈服,甚至不打自降的。否则,多尔衮也不会费那么多周折才将其折服,而父皇也不会始终对他存有疑心了。

  想到此处,他在心里问自己:难道吴三桂有什么阴谋?一想到其中可能有阴谋,康熙帝不寒而栗。此时的康熙帝刚好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且在十四岁时有过除去逆凶鳌拜的壮举。按说,此时面对吴三桂,不应该有惧怕之心。然而他明白这是两回事!如果说自己在少年时期是凭血气之勇除了鳌拜的话,而今日却是无法用同样方法面对吴三桂了。虽然自己已经比那年大了好几岁,变得更强大有力了。然而,自己此时面对的吴三桂绝非鳌拜可比!鳌拜专横跋扈、勇猛凶残,但同时也锋芒毕露。俗话说至刚易折,这是鳌拜之弱点。而吴三桂却阴险狡诈深藏不露,刚柔相济且大智若愚,谁也摸不透他的心思,抓不到他的弱点。他给你的感觉是认为他毫无特长也毫无短处。况且,吴三桂手中有那么多虎将和勇兵,一旦发动起来,必有铺天盖地之势。

  康熙帝觉得自己必须慎之又慎。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又拿起吴三桂的奏折读起来。

  “……臣自顺治元年,以猥琐之身从龙行空,附骥绝尘,即受先圣主不次之恩,委以专阃之任,膺以无尚之爵,仰恩俯叹,泪湿重枕……唯当以犬马之年效命于当今,报忠于先帝,本不应惜身爱命,惮劳畏巨,然近年来精竭力疲,且患目疾,深恐以臣之耆耄庸聩,误圣上臻隆治化大图,有伤先帝知人之明,则臣罪不可逭矣!请辞藩国之位,退养辽东,庶几朝廷不虑西南之忧,三桂可免敝弓之愆,则圣主爱我深焉……”

  康熙帝经过琢磨吴三桂的奏折,立刻看出问题来了。康熙帝在心里骂道:好个吴三桂,原来是绵里藏刀!名上是请求辞藩,实上是在威胁朕。康熙帝仿佛看到了吴三桂那双慵懒而又锋利的眼睛,心里立刻腾起万丈豪情。心想:吴三桂,你便是只老虎,朕也要骑一骑。

  康熙帝便向内务府走去。

  自从打算撤藩以来,康熙帝命索额图、熊赐履、明珠三人成立了专门处理有关事务的小组,并设在内务府。

  康熙帝走进他们办公的房间之时,吓了众人一跳。众人连忙行礼,让康熙帝挥手止住。康熙帝说:“想必众爱卿已将吴三桂之奏折看过?”

  三人躬身答道:“是的!”

  康熙帝问:“各位有何想法?”

  熊赐履说:“若能如平西王所请,自动撤藩自然是社稷之幸,民众之福!”

  康熙帝听出熊赐履话中有话,便笑着问:“大学士何必假设?难道你从平西王的奏折中看出什么异端么?”

  熊赐履连忙说:“为臣并没有看出异端,只是猜忌罢了!”

  康熙帝在心里笑骂熊赐履:这个老滑头!连朕都看出了平西王的奏折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他既为大学士,岂有不知之理?

  康熙帝问:“索额图认为如何?”

  索额图说:“臣觉得平西王的奏折之中是话中有话!”

  康熙帝饶有兴趣地问:“爱卿觉得那些话有弦外之音呢?”

  索额图说:“像奏折之中的‘有伤先帝知人之明’便是话中有话。”

  康熙帝问:“话中之话是什么?”

  索额图说:“分明是提醒皇上,他是先帝御准世镇云贵的,皇上若撤藩,既是有诽先帝失察之意,又陷皇上于不义之境。”

  康熙帝点点头说:“索额图说得有理。明珠,可有话说?”

  明珠说:“臣觉得平西王在威胁皇上。”

  康熙帝笑着问:“何以见得?”

  明珠说:“奏折之中的‘庶几朝廷不虑西南之忧,三桂可免敝弓之愆’一言,便既有对朝廷不信任他而发牢骚之意,又有威胁朝廷须担心因此而引起的祸乱之威胁!”

  康熙帝极有兴趣地看着三人。若论水平,当然是大学士熊赐履独立鳌头了,次之要论索额图,最后才是明珠。然而,从他三人阅读吴三桂的奏折所发表的看法来看,熊赐履仅知其皮毛,索额图已及皮肉,明珠才揭其精髓。不是熊索二人不知,而是熊索不说也。由此可知三人的为人之道与为官之道。

  康熙帝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若论年龄排列,熊赐履年长,索额图次之,明珠最年轻。结合三人刚才所发之议论,康熙帝不禁要在心中问自己了,难道真如世间所传说那样,为官愈久,棱角愈少,处事愈圆滑!于是,康熙帝觉得要逗逗大学士。

  康熙帝喊:“熊赐履。”

  熊赐履连忙说:“喳。”

  康熙帝说:“你身为大学士,学问较之明珠必深。岂有明珠读懂平西王之奏折而你不懂的道理?”

  熊赐履吓得瑟瑟发抖,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康熙帝突然大笑起来,之后对吓得如乌龟般的熊赐履说:“不是你不知也,而是你不说也!”

  熊赐履赶忙叩头请罪说:“罪臣该死!”

  康熙帝笑道:“死罪没有!但略施惩罚还是有必要的。熊赐履,下面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