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时空的商人-第4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稷,寡人便舍了这个女儿罢!”
“圣人英明!”梁师成神色肃穆,行大礼!
宋徽宗赵佶舍弃的可不止是柔福帝姬这一个女儿。此刻他另外一个女儿正在常胜军的大营之中失声痛哭!
茂德帝姬,这个被称为天家第一美女的柔弱女子,在极短的时间里面遭受到了无情的打击。先是被自己的丈夫和父皇出卖,被当成交易的货物送往女真人的大营去做军季。
好不容易邀天之幸般的从尸山血海般的战场之中逃得性命出来,却没有想到,等待她的却更加让人绝望心碎的打击。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被夫家和父皇宣布已经暴病身亡!
更让她心如寒冰的是,那名给陈方亮带口信的太监就在马车边上说的话!她的父皇,让她去死!(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一章 清明上河图(五十二)
茂德帝姬悲泣着失声痛哭,那双漂亮的大眼睛之中满是晶莹的泪光。她是真的真的非常伤心!父皇和丈夫的背叛让她根本就无法承受。
一旁的娇俏侍女秋月神色黯然,面带哀伤之意的出声安慰着她,“公主,别哭了,眼睛都肿了。”
茂德帝姬转身死死的抱住了秋月,哽咽抽泣着说道“谁都不要我了,以后该怎么办?”此时此刻的茂德帝姬想死的心都有了。自己的父皇竟然想要自己去死!她只觉得整个世界一片黑暗,她就像是被关进了黑屋子里面一样,满心的恐惧。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公主。”秋月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姑娘而已,从小就在皇宫之中长大,她哪里会知道该怎么办?现在这个时候只好紧紧抱住自己的公主陪她一起哭。
只不过,秋月不像茂德帝姬那样被捧在手心里面呵护着成长。作为一名宫女,皇宫之中的宫斗和勾心斗角什么的也算是见过一些,眼光要比茂德帝姬看的远。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茂德帝姬才哽咽着出声说道“我要去拜祭母后,我要和母后在一起。”
秋月眉头紧皱,微微沉吟之后才带着焦虑的出声说道“公主,咱们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暂时就在这里待着吧,咱们还是不要出去了。我怕。。。。。。”
“什么?”茂德帝姬挺直娇躯从秋月的怀里坐直身子,水盈盈的大眼睛之中满是疑惑之色“你害怕什么?我们怎么能够一直待在这里呢?这里是军营,而且周围都是男人。。。。。。”茂德帝姬的声音越说越小,白皙的脸颊上面也泛起了淡淡的红晕。
作为一名温柔贤惠的公主,她其实是非常害羞的性格,原本在这男儿气息最为浓烈的军营之中就非常不自在。现在听秋月说要一直待在这里,心中害羞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公主。”秋月扶着茂德帝姬的双肩,神色严肃的说道“圣人可是。可是想要你那个啊!咱们留在这里还好,这要是真的出去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
“啊?!”茂德帝姬愣住了。听了秋月的话之后她也明白过来,在军营里面的时候还是很安全的。但是出去了的话,那自己的父皇可是想要杀掉自己的!
心中惶恐不安,哀伤至极的茂德帝姬一时间只感觉整个天地间都没有了她的立足之地,神伤之下又开始痛哭起来。
“公主。”秋月将茂德帝姬拥入怀中,轻声说道“那位高将主人很好的。他把咱们安排在军营里面就是想要保护公主。要不然圣人提出那个要求的时候,他早就把咱们交出去了。”
“高将主?”心神恍惚,泪光盈盈的茂德帝姬想起来那位曾经远远见过一面的高将主。身形俊朗。浑身充满了男子气息。不知怎的,光洁如玉的脸颊越发红润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公主。”秋月没有看到怀中茂德帝姬的神色,自顾自的接着说道“那位高将主很快就要迎娶柔福帝姬了。柔福帝姬和公主非常亲,她一定会照顾公主的。等柔福帝姬大婚之后,咱们去投靠柔福帝姬就好了。”
“嬛嬛吗?”茂德帝姬神色黯然,轻咬着嘴角,明媚的大眼睛好像在闪动着些什么,轻声呢喃道。
。。。。。。
汴梁城里的粮食危机越发严重起来。在漕运被断绝之后。这座有着数百万人口生活着的城市对各种生活物资的需求就开始急速攀升起来。
粮食价格从一开始的一天一个价位,到现在的一个时辰一个价位,最后压根就是没得买!宋朝可没有什么战略储备计划,汴梁城里的粮食压根就不够这么多人吃上多久的。
为了能够吃饱肚子。典当家产、卖儿卖女者有之,卖田卖地、自己卖身为奴者有之,被逼上绝路,打家劫舍。违反乱纪者有之。一幕幕人间悲喜剧就在这座天下第一城之中天天上演。
宋国的官僚机构已经逐渐失去了对这座城市的掌控。有限的差役和完全没有什么作用的都门禁军已经无法再控制城市。
至于张叔夜带来的兵和极少部分能战的汴梁城守军都在城墙上面防备着金**队,或者是在常胜军的大营外面监控。汴梁城里面的治安渐渐败坏起来。
当然了,作为掌控整个国家资源的权贵们是不会明白民间疾苦的。百姓们再怎么日子难过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这些权贵们依然每日里醉生梦死。过着和往昔一样的奢靡生活。
对他们来说,这反倒是一件好事情。借助着这次机会,他们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利益。粮食价格如此之高,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些权贵们才是其中的主要推手。
哪怕是有李纲和张叔夜这种爱惜百姓的人存在,可是他们也救不了那么多人!
李纲不是贪官,虽然他的俸禄很高,但是也买不到多少粮食。自己家里面吃的都是朝廷发下来的。
而张叔夜那边倒是有一些军粮,可是他不敢用啊!这可是军粮!军中无粮是什么个情况,作为知兵之人,他张叔夜可是清清楚楚的很!
李纲和张叔夜等人多次上书两位皇帝,希望朝廷能够开粮仓救济百姓。但是蔡京他们的回复很简单,没有!
那俩位父子皇帝也不是傻子,汴梁城里面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们也从皇城司那边了解了个大概。他们不是不想救济百姓,问题是粮食是真的不多。那么多的军士(包括不能作战,只能吃饭的都门禁军。)那么多的各级官员们,那么多的勋贵和他们的走狗们。这么多张嘴都在等着朝廷发粮食吃饭。一旦救济百姓,那数以百万计的嘴很快就会将整个朝廷吃个一干二净!
没了粮食之后该怎么办?这些人可能会闹事,更有可能会造反!宋朝向来优待文人,各级官员们不能少了吃的。勋贵们权利巨大,很多都是皇亲国戚,更是不能得罪。至于那些原本地位最为低下的都门禁军,打仗他们不行,但是闹粮闹饷全都是一把好手!
虽然各级官员和勋贵们都不缺少朝廷发的这些粮食,但是一粒都不能少!这可是原则问题。
在这种情况之下,唯一能够被牺牲的只有那些百姓们了。用宋徽宗的原话说就是“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在这种近乎于秩序崩溃的情况下,高阳出手了。
常胜军在汴梁城里面设立了多个临时搭建的粥棚,向所有汴梁城里的百姓们免费发放!
这下汴梁城里面的所有人都傻眼了。这么多张嘴要吃饭,就算是将常胜军的大营里面全都装满了粮食也养不了他们多久!
甚至张叔夜还特意跑到常胜军的大营里面去规劝高阳。劝他不要意气用事,常胜军可是守卫汴梁城的主力中的主力。他们的军粮可是不能动的!
张叔夜对高阳说,这件事情他会去向朝廷请求赈济的。
高阳笑着感谢一番之后,表示自己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饿死。他会继续开设粥棚救济百姓。至于朝廷那边,不提也罢。
张叔夜无奈之下缓缓离开。不过,因为这件事情他对高阳的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
原本他因为高阳在众目睽睽之下擅自杀害朝廷大臣,心中非常愤怒。只不过因为此刻的常胜军对于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实在是太过重要,他只好将愤怒压抑在心底。心中未尝没有秋后算账的想法。
只是高阳在这种危急关头愿意用比性命还要宝贵的军粮去救济百姓,这让张叔夜再也提不起对他的不满。“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比那些整日里醉生梦死,外面金军围城还在勾栏之中买醉,抬高物价让无数人家破人亡的权贵们好上一万倍!”那些权贵们做的事情,谁会不知道?那么多的走狗每日里耀武扬威的抬高粮食价格,这座城市里面的人谁看不到!
不仅仅是张叔夜这样想,所有得到救济的汴梁城百姓们都是这样想的。
人只有在危机关头才会发现别人对自己的好。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才是真心实意!
那些每天依靠喝着常胜军提供的米粥度日的百姓们心中,那个无能的朝廷早就已经被常胜军所取代!要是高阳现在高高举起反旗,说不定就会有许多人闻风而从。
高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他不是拿不出供给这座城市日常用度的物资。只是因为他心里明白,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珍惜。只有经历过痛苦才会明白,究竟谁才是对自己真心好的人。
收揽民心。这对高阳日后在这座城市之中的举动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他在刷声望。
只是,这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复杂社会。高阳的举动极大的伤害了那些依靠抬高粮食价格,大发国难财的权贵们的利益。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如果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去铤而走险。如果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目着被绞死的危险!
这条定律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国家,在这个城市里面同样适用!(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二章 清明上河图(五十三)
现在的汴梁城里面倒卖粮食何止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润?百分之一千都是往少了说的!
再说了,那些权贵们也不会害怕去践踏法律,被绞死什么的。他们就是制定法律的,向来也只有他们去绞死别人。他们有什么好怕的?
高阳的行为就是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有了口吃的百姓们怎么还会去卖儿卖女般的买天价粮食呢?
虽然那些权贵们早已经在这次的危机之中赚的体满钵满,赚的满脑袋流油。但是,又有谁会嫌弃自己的钱多呢?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高阳这次可算是和那些统治着这个国家的权贵们交上死仇了。
权贵们要对付高阳和他的常胜军!哪怕他们是常胜军也一样!
至于外面有金国大军围困、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什么的,城中百姓们衣食无着、卖儿卖女的快要活不下去了,常胜军是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希望什么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趴在这个帝国身上吸血的权贵们心中早就没有了国家和朝廷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场风暴正在悄然形成。
。。。。。。
城北一座常胜军搭建的大型粥棚。
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时候,大批神色萎靡的汴梁城百姓们就开始在粥棚外面自发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是等待着救济的百姓,每天都是依靠这座粥棚里的救济度日。
从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