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风骚-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采铣始惚淼浪韭砉狻袄蟹奖誓畈坝鹎投瞥傩奘椤保肮首髋阊贫迨殖保耙跤肷塾骸⒎墩虻热讼嗑郏薪岬持印薄;噬纤坪醪炀醯降绥涸谖阑萸涞墓涛惶叭ㄐЯΓ懔糁写耸露捶ⅰR荒昀矗阑萸溆胪醢彩欢瘢浪穑讲幌嗳荨B阑萸渲找颉盎づ槔浮倍鲋轮荨M醢彩油蹼勛飞辈簧幔烨奥阑萸渖铣释醢彩八郊恪庇诨噬弦苑椿鳌;噬媳┡醢彩摹捌劬紊稀保种匦录衿鹆艘荒昵傲糁械恼夥莸雷啾恚⑴伤吹健岸览衷啊奔煨I蟛臁F湟馊绾危克膊虏煌福
在“独乐园”五天的生活,他破天荒地窥见了根本不同于宫廷生活的另一幅生活图景。园圃茅屋,漾溢着人间的质朴;翠竹青藤,托出了人间的宁静;清风流水,飘动着人间的淳美。入夜,站在高高的“见山楼”眺望整个“独乐园”,头顶是繁密的星光,脚下是几点灯火,夜色融合了天和地,一颗被宫廷生活折腾得紧张成习的心,一下子似乎变得十分舒坦、轻松。安逸得似乎能够听到自己均匀的心音。
人不能不讲良心啊!这五天来的酒肴是粗劣的,每餐数盘肉食菜肴,涩舌碜牙;一壶浊酒,难以下咽。可自己去读书堂、钓鱼庵、种竹斋察看过,司马光、刘恕、范祖禹等人,不都是一盘蔬菜、一盘辣椒,啃着馒头吗?他们连低劣的米酒也没有。
司马光的接待虽是冷漠的,可书局的帐目里却有着最诚挚的语言。这位黄面霜须的朝臣典范、史学大家,自书局成立八年来,除在京都三年时间里,如数领取过“尚方笔墨绢帛”和“御府果饵金钱之赐”,从熙宁四年至今,就分文、片纸未领。书局的所需所费,都是用“提举宫观使”些微的俸禄购买的。如此洁身自爱,两袖清风,在朝廷大小官吏中,只怕是没有几个人了。
读书堂、钓鱼庵、种竹斋那深夜和黎明照映夜空的灯火,是“独乐园”里几个学者的赤胆忠心啊!看到读书堂范祖禹、司马康置身书海,埋头书案,连茶也顾不上喝的情景,若再在他们身上寻觅“结党营私”的罪迹,那就是丧尽天良了。看到钓鱼庵里司马光床榻上的那只“警枕”和那桌案上三天删定四丈书稿的劳绩,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掉下泪来。如果硬要把这“警枕”和书稿看作是“插手朝政”,那还算个人吗?看到种竹斋里骨瘦如柴、卧床口授儿子论史解难的刘恕和四壁上邵雍、范镇等人与司马光相勉相励、相渡相嬉的赠诗,就什么都不必勘审视察了。“独乐园”里住着几个嗜书如命的呆虫,他们的兴趣和精力都投入了辉煌的学业,根本不屑一顾京都官场上的苟苟营营。
梁惟简决定明天清晨离开“独乐园”,而且要遵照皇上“什么也不说”的谕示离开。他心里又有些不忍:就这样一声不吭地离开吗?那样留给司马光的,将是更沉重的压力,更难解的谜和更为不安地折磨,对不起这位忠贞可敬的“陕西子”啊!向司马光吐诉这五天来自己的所见所思吗?万一有所泄漏,不仅自己违犯“天条”,司马光还真的会戴上一顶“插手朝政”的罪名了。他在辗转反侧地思索中,还是认定“圣命不可违”!皇上的心事是不可测的,自己本来就不知道皇上在想什么,况且皇上的想法时刻都在变化。
深夜四更时分,当钓鱼庵床头的“警枕”滚动,司马光落枕而醒,从床上爬起,埋头于书案的时候,宦侍梁惟简望着钓鱼庵的灯窗,默默向司马光拱手致敬。他走下见山楼,坐上华丽的双马四轮车辇,悄悄地驶出了“独乐园”的柴门。
天亮之后,大内宦侍不告而别的消息震动了“独乐园”所有的人。司马光闻讯,一声惊诧,眼前一黑,扑俯在书案说不出话来。
篇十六 汴京 延和殿
皇帝赵顼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吕惠卿凶狠的一击,从身躯上打倒了王雱,从精神上打垮了王安石 “一日凤鸟去,千载梁木摧”
宦侍梁惟简从洛阳回到汴京,不敢稍有耽误,便走进福宁殿御堂叩见皇帝赵顼几天不见,皇上的面色变得憔怀灰黄不敢认了,一双眼窝发黑,眉宇间堆着一层愤怒的郁结,心神不安地在御堂里徘徊着,似乎根本没有发觉他进入御堂。他熟知皇上的脾气,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不要靠近皇上,以兔引火烧身,挨一通无由无缘的臭骂。但自己已进入御堂,退不出去了,便硬着头皮,恭敬地跪倒在门口等待着。
皇帝赵顼在低头急步徘徊几圈之后,突然停住了脚步,头也不回地扔过几句话来:“司马光也在欺骗朕?司马光也在玩朕于掌上吗!”
梁惟简一惊,不知皇上这股怒冲冲的火气从何而来,更不知何人在皇上耳边又念了司马光的邪经。在他疑惑尚不及理结的片刻工夫,皇帝赵顼猛地转过身来,两眼射着愤怒的目光盯着他,厉声叱道:“如实禀奏,若有隐瞒,决不轻恕!”
梁惟简一时心慌胆怯,不顾语言的繁琐混乱,如实禀奏了在“独乐园”看到的一切:司马光的勤恳、简朴、忠君、守礼;钓鱼庵的灯光、警枕;司马光三天删定四丈书稿的劳绩;司马光用“提举宫观使”俸禄购置书局用的笔墨绢帛、“两袖清风”的洁身自爱;刘恕卧病口授儿子刘羲仲代笔治史的献身精神;范祖禹、司马康在读书堂书海苦熬的情状……他特意禀奏说:“司马光居洛阳,近年来足不出‘独乐园’,埋头于钓鱼庵,与范镇、张方平、邵雍等人,已有一年不曾交往。‘独乐园’内,除范祖禹、司马康和前天刚刚来到的刘恕父子外,只有他的哥哥——七十岁的司马里了……”
在梁惟简杂乱无章地禀奏中,皇帝赵顼听得十分入神,渐渐神色趋于正常,最后坐落在软榻上,自语道:“朕知司马光必不欺朕,朕知司马光是个脚踏实地的老实人。像这样的老实人,朝廷已没有几个了,也许连一个也没有了……”说着,仰头闭目,不再理睬面前跪奏的梁惟简。
梁惟简望着眼前神情有些迷乱的皇帝,心里禁不住浮起一层凄凉。他熟悉皇上在闭目沉思中,是讨厌任何人打扰的,便悄悄地站起,退出了御堂。
皇帝赵顼此刻的悲哀,是他登上皇位九年来最大的悲哀。
吕惠卿揭发王安石“弄权矫命、罔上欺君”的《讼奏》和作为王安石罪证的“亲笔信笺”,是今天清晨由刑堂堂吏亲自送进福宁殿御堂的。刑堂堂吏极聪明,如实地禀奏了东府“蒙混文书”下达刑堂的时间和经过,并如实禀奏了吕惠卿上呈《论奏》的情状,充分显示了一个位卑微吏的坦诚忠心,然后诚惶诚恐地离开。
皇帝赵顼翻开吕惠卿的《讼奏》‘一看,一股热浪冲上天庭,他感到眼前一黑。他着实地感觉到自己早就被臣下欺骗、愚弄和摆布着。自己这个皇帝,在王安石、吕惠卿心目中,只是一具由他们提线跳舞的木偶!
他痛恨王安石的“背叛”和“怀有贰心”,他痛恨吕惠卿的“奸巧”和“阴毒诡诈”,他把“变法”九年来出现的错事、坏事、鬼事都归咎于王安石,根本不去分析这些“弄权矫命、罔上欺君”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具体原因是什么?他已经陷于帝王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急于报复的愤怒之中。
在他心境极坏的时候,西北熙河路铃辖韩存宝兵败五年谷的塘报于午时送进福宁殿御堂,在皇帝赵顼愤怒悲哀的心头又刺了一刀。
傍晚时分,挑州、眠州遭受西夏兵马围攻的塘报接踵而至。
一日三惊的刺激,使赵顼失去了理智。他迁怒于王安石,认为这些战场上的败北,都是王安石封锁消息、罔上欺君的结果。他决定起用司马光之事暂缓,先彻底消除王安石、吕惠卿在朝廷的势力,一劳永逸地消除朝廷的内争,全力对付外患的侵扰。
五月二十七日深夜,皇帝赵顼在福宁殿御堂,紧急召见了王安石。
西北熙河路铃辖韩存宝兵败五牟谷的塘报和西夏兵马围攻洮州、岷州的塘报,这一天也苦苦折磨着王安石。枢密使吴充原是一个不爱出头露面的人,又是王安石的儿女亲家,两人在商议了应付西北边境战事方略之后,便托王安石转奏皇上。
事有凑巧。王安石接到皇上深夜召见的浙召后,便带着应对西北战事的方略设想走进福宁殿御堂。
皇帝赵顼异常热情地接待他,并亲自为他斟茶设座。
在王安石受宠若惊的惶恐中,皇帝赵顼把一份《讼奏》表文放在王安石面前,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他的宰相。
王安石打开《奏表》一看,是吕惠卿写的《讼诉书》:……安石尽弃素学,而隆尚纵横之末数以为奇术,以至谮愬胁持,蔽贤党奸,移怒行很,方命矫令,罔上恶君。凡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间,莫不备具,虽古之失志倒行逆施者,殆不如此……
王安石压根儿没有想到现居陈州的吕惠卿还会讼告自己于皇上,更想不到还有何事可讼告!他望着似笑非笑的皇帝赵顼,不知从何说起,欲辩无语,欲诉无声。
皇帝赵顼含笑不露地从御案上一叠下狱制罪的案件中,捡出一件厚厚的“案情”,放在王安石的面前,若无其事地说:“弄权蒙混,偷天换日,才智超群啊!先生可察而览之……”
王安石拿起“案情”一看,是邓绾几个月前弹劾吕惠卿“华亭弄权奸利”的条列“案情”,立即猜出有人企图蒙混于其它案件之中下狱制罪。这是罔上欺君啊!他冷汗涌出,两腿瘫软,跌跪在皇帝赵顼面前,叩头禀奏:“圣上明察。臣居东府,有不察失职之罪,但此事确非臣下所为。臣虽厌恶吕惠卿的为人,痛恨吕惠卿的弄权贪读,但决不敢方命矫令,蒙混欺君……”
皇帝赵顼大笑,声韵干涩,边笑边冷眼盯着王安石:“朕相信先生不会欺君蔽上,更不相信先生会以如此手法玩朕于掌中。但先生官居东府,有责任查清此事以告朕!”说罢,拂袖而走入内室。
月色茫茫,王安石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大内皇宫。他回想自己第二次任相以来一年间的所作所为,觉得无愧于皇上,无愧于朝廷,也无愧于同僚。即使在吕惠卿反目相噬的陷害、污蔑中,仍以委屈相让,不予反击,以图有利于“变法”的推行。可皇上今夜不仅是对自己失职不明的谴责,而且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了。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在痛苦的思索中行走着,走了多长时间?他不知道。何时走进家门的?他不知道。
四更时分,在泪烛照映的书房里,在病妻吴氏的拂照下,当他弄清这桩不光彩、不道德、不得人心的“弄权蒙混事件”是出自儿子王雱的筹划时,他的一颗心真地要碎了。他的老泪滂论而下,以拳捶胸,仰天嚎吼:“‘种瓜得豆’,人生的一大悲哀啊!我一生坦诚耿直处世,为什么弄权诡诈之徒却出于我的门下?我一生光明磊落待人,为什么奸佞阴谋之徒却是我的学生?我一生负重如牛地耕耘着自己的田园,为什么收获的只是一把棘手的蒺藜!是我的狂狷执拗、偏狭少容造成的恶果吗?我误了国家,我误了黎庶,我误了英明的皇上,也误了自己的儿子啊!‘变法’何其如此之难!王安石再也挺不起腰杆了,愧对圣上,愧对大宋江山,愧对古圣先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