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功夫影帝李小龙 >

第47章

功夫影帝李小龙-第47章

小说: 功夫影帝李小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龙犯了“欲速则不达”之大忌。
  截拳道不适宜初学者,而适宜有相当功底之士。李小龙虽也强调“悟”,但对初学者来说,是“悟”不出深邃的“道”的,必须有一个刻苦而较长的磨练磨难过程。这也是哲学上的量变到质变。
  “以无法为有法”(不属任何一派招法,又可以是运用任何一派招法),首先还须先有“一法”。初学者,不妨“因师置宜”先学一种或多种有效的传统招法。有了相当的基础,再融汇贯通截拳道,必如虎添翼。
  李小龙的截拳道之所以这样厉害,是他掌握和了解数十种中外武术,汲取精华的结果。
  黑格尔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众多传统武学门派,之所以能沿续数百上千年,至今仍有相当的影响及威力,自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
  李小龙说:“传统的形式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类似一概否认传统的言论,在他的武道论著中几乎处处可见。应该说,李小龙失之偏颇。
  笔者犯了苛求死者之大忌。写上述的一段文字,于笔者内心来说,是十分矛盾和痛苦的——笔者一直是李小龙武道!的崇拜者。但又记人忧天:
  唯恐初学者盲目崇拜截拳道,而缺乏清醒头脑;唯恐初学者把截拳道当成武学的速成教材,以此作为不日成为功夫大师的捷径;更唯恐初学者迷一鄙百,只学截拳道,而把各门传统武学弃之如垃圾。
  李小龙由于生命短促,而来不及将其截拳道研创得尽善尽美,无瑕可击。对这一点笔者是坚信不移的——李小龙是中国武学史上伟大的改革家,其意义及光辉不亚于慧能对禅学的一次革命。
  这两者的情形是极相似的。禅宗在初唐给推向极致,枯坐渐悟,而慧能摈弃坐禅,主张顿悟,从而爆发一场禅学革命。结果,慧能的南禅打败了神秀的北禅,中国禅寺成了南禅的一统天下。
  中国武学的诸多门派也给推向极致——修心养性,而摈弃了武道的原始打斗。中国是东方武术的发源地,日本、韩国的武术最初是由中国传去的。在现代,中国的拳师常常打不过东亚小国的空手道、跆拳道高手——因为他们的拳道更讲究实战。这一点,李小龙在美国深有体会。这种体会也常会在与外界交流的中国武师间产生,他们会认为中国的武道成了养性之道,中国的武术成了“舞术”(传闻有这么一事,80年代南方某市一位全国武术单项女冠军,某夜在烈士公园,被两个大男孩拖去树丛欲强奸,女冠军手脚无措,束手待毙。幸得纠察路过,才将她解救)。
  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使中国的武术重新正视实战。
  去禅寺考察,人们会惊奇地发现,禅师们实际上都没有摈弃坐禅。如果李小龙长寿的话,他会不会把他鄙弃的传统武学又重新捡起来呢?
  这仅是设想。但笔者相信,后世截拳道的传人,是会冷静而客观地对待传统武学的。
  是为笔者对截拳道的粗浅解读。
  李小龙死后,其妻莲达带着儿女定居她的故乡西雅图。
  1974年,美国举行超级武术大赛,邀请李小龙遗孀莲达以第一嘉宾的身份出席开幕式。以后年年如此。1981年,洛杉矶上映后经补拍的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莲达应邀观摩,洛杉矶市长向莲达颁发了荣誉奖。在李小龙死后,莲达潜心整理李小龙遗著,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陆续出版发行。这些著作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李小龙的母亲何金棠,1991年度过80岁生日,现定居在美国佛罗兰市。她的晚年十分孤独,常常陷入对儿子的追忆中并向人讲述李小龙。她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为此她十分感叹地说:“没人相信,儿子曾是世界明星,而做妈妈的还要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最值得一提,也是世人最关注的要,数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
  李国豪从小生活在武术的环境下,他刚刚学会走路动作,就开始自觉地模仿武术动作。李小龙也有意识地培养他,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李国豪在幼儿学校经常炫耀武力,跟同学打架,打得同学鼻青脸肿,致使家长向李小龙告状。李小龙为避免麻烦,不再教儿子。
  李小龙在一篇自传性的文章中说:“至于孩子的将来,还是让他自由发展好了。”
  1970年,李小龙携妻子回香港度假,5岁的李国豪随父亲上电视台作武术表演。父子俩都作了脚踢木板的表演,人们对李国豪的功夫惊叹不已。
  鉴于李国豪好斗的性格,李小龙曾多次表示不能教他习武。但李小龙的话往往又是不算数的,他仍教李国豪功夫,并且是攻击性非常强的截拳道。李国豪小小的年纪,哪里领悟到什么截拳道的旨义,他只会见人拳打脚踢。
  李国豪跟父亲学武的经历非常短暂。7岁那年,李小龙“死于非命”。在葬礼上,李国豪指着父亲的遗体叫:“Movie!Movie!”(电影!电影!)他以为父亲是在拍电影。20年后,李国豪却是在拍电影时奇怪地死去,又是一起“死于非命”!
  父亲死后,李国豪随母亲定居西雅图。母亲莲达,鉴于丈夫练武经受的磨难和死后的阴影,竭力反对儿子国豪学功夫,而主张他安心念书。这情形,极似李海泉夫妇对儿子李小龙未来的期望。
  李国豪的性格跟父亲极相似。他喜好打架斗殴,滋事生非,他两次被中学除名勒令退学。进第三所中学又中途辕学,结果不能毕业。
  李国豪既打别人,也挨别人的打。于是就拜父亲的生前挚友、武术家依鲁桑杜为师学武术。李国豪对武术没有父亲那样虔诚、执著。据后来亲睹过李国豪身手的陆正说,他的功夫与李小龙相去甚远。
  莲达说李国豪,他从小就是“反斗精”,天生的叛逆性格,而不听母亲和老师的劝教。他对找他麻烦的小朋友一律还以颜色,结果没有中学可以容身。他曾说:“我相信反叛的哲学。”这种反叛精神,至他读大学都不见丝毫改变。
  李国豪是读特别班才拿到同等学历的中学文凭的。随后,他到离家万里之遥、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波士顿,就读于麻省爱默生学院戏剧表演系。这是他违背母愿的选择,因为李小龙的缘故,莲达不希望儿子做演员,而做一名生活宁静、收入稳定的医生。
  李国豪是在父亲的光环和阴影下长大的。
  李国豪的外貌更象欧美人,他从小在美国长大(只在香港生活过一年多),他的意识中他是美国人。因为他父亲的名气太大,人们总把他说成中国影帝、或中国功夫大师李小龙的儿子,因此,他怎么也做不了美国人。曾跟李国豪合作过拍片的香港导演于仁泰说:李国豪陷入“情意结”而无法自拔。他常想: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是香港人?自己是美国人?他曾对于仁泰满腹牢骚地说:“呸,美国人不当我是美国人!我又不算是中国人!又不是香港人!”
  李小龙既给儿子带来荣耀,也带来过耻辱。
  李国豪说:“我两岁开始,父亲就教我学功夫,他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然后,李国豪稍大时从一份杂志上看到他父亲是死在一个女人的床上的,并且说他父亲与这个女人关系的密切甚于他母亲。李国豪难于接受这样的事实,这对他刺激太大了,他曾沉默忧郁了好些日子。
  李国豪后来说,父亲死后,“报上出现种种传闻,说他吃了禁药(指大麻),甚至玩巫术(指在室门悬明镜驱邪),这对我打击很大。”
  很长一段时期,李国豪禁止别人谈他父亲,说他是李小龙的儿子。若有人无意中提及,他立即会示以愠色,甚至以拳还击。李国豪一度拒绝看他父亲拍的电影。他远离家乡与亲人去波士顿上大学,很大的原因,是想从父亲的阴影下逃离出来。李国豪学的是表演,从事业的角度讲,留在西部的机遇要大一些,但他却去了东部。
  无独有偶,李国豪与他父亲,都是由于香港而促使他们在影坛出名的。李国豪从20岁起,到纽约市谋生,他一边上演艺课,一边在百老汇充当跑龙套的小角色。
  纽约是仅次于洛杉矶的全美第二大电影电视制作中心。从这点来看,李国豪当时混得并不怎么样。因为任何一个学表演的人,都想主演电影,绝不会满足于在舞台跑龙套。
  据后来传出的消息,说美国很多片商都想借李小龙的知名度,而约他儿子李国豪拍动作片,遭到李小龙遗孀莲达的婉言谢绝。这类消息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倔犟的李国豪是不会听从母亲安排的。因于他父亲的荫庇,他在演艺上的运气,不象父亲那样多舛。他21岁时,已先后实现他的影视梦。他的电视片处女作是哥伦比亚电视公司的长片《功夫》,电影处女作则是由香港出品的《龙在江湖》。
  李国豪绝没想过他要去香港拍电影,因为他仇恨香港。
  1986年,香港导演于仁泰奉老板潘迪生之命来到纽约,游说李国豪赴港拍电影《龙在江湖》,遭到李国豪一口拒绝。他认为:香港人在舆论上杀死了他父亲。他甚至对亚洲人也反感,当于仁泰问为什么,他忿忿道:“亚洲人使我父亲死亡,他死在亚洲。”于仁泰解释道:“如果你父亲不回亚洲他不会成名,也不会掀起国际间的中国功夫热。”
  于仁泰凭着流利的英语,凭着真诚和耐心,终于打动了李国蒙,加之他也确实对这个剧本感兴趣,终于答应赴港拍门。
  因为他是李小龙的儿子,他成了媒介追踪的热点。一记者问他对香港的印象,他说:“我最早的记忆是香港的臭味。”
  人们无法想象他对香港的印象是这么恶劣,甚至漂亮的香港姑娘也激不起他的一丝好感。在一个公开的场合,他以鄙夷的口吻形容香港女人是“鸡”(妓女)。
  李国豪不承认他是中国人或香港人,他拒绝学讲中国话。有一次,有人叫他中文名字“李国豪”他也火冒三丈,他要人家叫他的英文名字“BrandonLee”(普拉顿·李)。
  李国豪甚至不愿人家提他的父亲。这一方面是他不愿背父亲的盛名,一方面又是他想竭力摆脱他父亲的“丑名”。他说:“我不想人们只知道我是李小龙之子,我不想坐在父亲的魔毯上登天,但这很不容易。当然,我也有责任,谁叫我不去做牙医?”
  在一次招待会上,一群记者问他李小龙对你的影响时,他怫然不悦,怒冲冲地作出退席的姿势。
  那时,香港影视界和新闻界的人,几乎没人对李国豪有好印象。
  李小龙生前好友陆正,回忆李国豪在港拍片时他们的一面之缘。在李国豪离美赴港前,母亲莲达有这样的交待,她说你在香港有事可找陆正,陆正是你父亲在嘉禾的同事,是你父亲的挚友,你父亲主演的《龙争虎斗》是他担任摄影。莲达要儿子转达她对陆正的问候。
  别的都不说,就论年龄,陆正是李国豪的叔辈。小时候,陆正还抱李国豪坐在他膝盖上嬉耍。且说李国豪来“拜访”陆正,一副盛气凛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他只是说:“我想看看你是什么样的。”当陆正问起他母亲莲达的近况时,他说他不愿谈,现在唯一想的就是练功。陆正以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