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7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76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见里宾特洛甫,苦苦哀求德国给他们任何形式的帮助去对付希腊,这时里宾特洛甫恳切地告诉他,南斯拉夫之所以迟迟不给德国答复,无疑是由于意大利军事上惨败的缘故。他还补充说,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贝尔格莱德对意大利极端敌视。12月31日,希特勒写信告诉墨索里尼,在轴心国取得一些新的军事胜利之前,没有什么可同南斯拉夫谈的,但是,看来它绝对不会加入三国公约。它已经同意的,只有在1940年12月12日同匈牙利签订的一项永久友好条约,但是直到那时为止还未批准。
  南斯拉夫的统治者们虽然滔滔不绝地大谈南斯拉夫的统一,但这只是一句空话,看来,他们倒是在加剧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之间长期的不和。这两个民族由于对他们的统治者痛心疾首,结果自己探索着去达成一种谅解,它具体地表现为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联合民主抵抗阵线,由克罗地亚人的领袖马切克领导,不过也许可以说,激发成立这个组织的反倒是塞尔维亚人。可是,一项“和解协定”又称1939年8月26日协定的缔结,在当时虽曾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可是到了1940…1941年之交的那个冬天,情况却似乎是,与其说它导致了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的真正和解,还不如说它反而破坏了联合抵抗阵线的成就。因为,“和解协定”是由保罗亲王和他任命的茨维特科维奇与马切克谈判的,而没有与直到那时为止一向同马切克联合在一起的塞尔维亚反对派领袖们商量。根据这个协定,克罗地亚人获得了自治权和相当程度的民主自由,可是塞尔维亚人却仍然听凭贝尔格莱德政府的警方摆布,在斯托亚迪诺维奇垮台以后,警方的手段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而曾经担任过南斯拉夫内政大臣并得到保罗亲王信任的斯洛文尼亚牧师派领袖科罗塞斯博士的影响曾一直被用来防止一切自由化的倾向,因为他觉得自由化的做法对共产主义正是美味可口的东西;总之,他主要关心的是保护斯洛文尼亚人的利益。
  因此,这个“和解协定”在把真正具有民主思想的马切克与不得人心的摄政亲王作为该协定的共同起草人联合起来的同时,似乎也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各个民族中赋予克罗地亚人一种特权的地位。在处理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杂居的波斯尼亚问题时,解决的方式不仅使塞尔维亚人的怒气火上加油,大多数克罗地亚人对许多细节问题也表示不满,克罗地亚的沙文主义极端分子更趁机大肆活动。他们的恐怖主义的乌斯塔沙组织越来越得到轴心国的资助和支持;该组织的领袖安特·帕韦利奇住在意大利,受到意大利的保护,同时他的副手克瓦特尼克则在发展乌斯塔沙组织同德国的关系。
  1940年间,
  马切克不肯承认,克罗地亚农民党再也没有能力控制它的右翼和左翼。……于是,他和他的朋友就想尽种种方法去迁就极右派,把他们留在党内,以便先发制人,削弱与自己势不两立的帕韦利奇那一小股势力。为了这一目的,许多克罗地亚官方发言人发表了煽动性的反对塞尔维亚人的演说,把过去的伤疤统统重新揭开来。贝尔格莱德的民族主义者被激怒了,他们抓住这个机会,印发报纸和小册子对克罗地亚人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这些书报虽然被政府当局查禁了,但是人们的怒火却有增无已;在贝尔格莱德市内,传说克罗地亚人要对塞尔维亚人进行专政。克罗地亚的极端分子则利用塞尔维亚人的这些抗议来煽起那里的人们对塞尔维亚人的仇恨。
  等等,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轴心国的代理人乌斯塔沙组织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克罗地亚人则越来越慌乱。大多数克罗地亚人仍然忠于马切克,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自愿结合的南斯拉夫联邦,但是纳粹党提出的反对野蛮的贝尔格莱德的口号,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另一方面,塞尔维亚人却越来越恼火。他们不要听克罗地亚农民党反对使用武力的诚意劝告;除了宫廷、警方、银行界和商业界以外,其余的人全都万众一心地深恶痛绝希特勒所主张的一切。老派的抱有泛塞尔维亚思想的军官们忠于同法国结盟的传统,同时,由于禀有塞尔维亚人的气质,他们并没有因为法国土崩瓦解而丧失斗志。有影响的塞尔维亚青年不满当时社会的贪污和压迫,政治上完全倾向于左派。他们中间有极少数人或许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过,即使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俄国,也能投合农民家庭的深厚的泛斯拉夫感情,而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正是来自农民家庭。在德俄两国蜜月时期,他们被弄得莫名其妙。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同情沙俄而从不与苏联打交道的南斯拉夫政府,却于1940年6月,即德俄蜜月结束的那个月,同莫斯科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这时起,塞尔维亚的公众情绪越来越对轴心国怀有敌意,其程度或许可以说使保罗亲王和他的顾问们进退两难,既受到轴心国的恐吓威胁,又害怕贝尔格莱德发生暴动。希腊战事当然鼓舞了所有痛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人们,12月中旬科罗塞斯死后,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也去掉了。谣传要在德军到来之前先去进攻保加利亚;无论是在塞尔维亚人中间,还是在一般人中间,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观念,宁死也不能丧失民族气节,这就是科索沃之战失败和拉扎尔王殉国的古老传统。
  保罗亲王及他选中的大臣茨维特科维奇和辛卡尔…马科维奇,都是懦弱、怕事而又不得人心的人。根据确切的消息,1940年10月28日,他们同陆军大臣奈迪奇将军曾秘密地计划同意大利联合,以便攻占萨洛尼卡,但是一星期后,他们放弃了这个主张,这一点从奈迪奇的辞职表现出来。德国前任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哈塞尔——他是保罗亲王的好友,又是一个决不会高估塞尔维亚反对派实力的人——于11月到南斯拉夫访问归去后,却在日记中写着:“保罗亲王的处境非常困难,因为他在塞尔维亚同谁也没有真正的联系。他同克罗地亚人是有联系的,但问题是,他将来是否能不被他们无情地出卖。”11月底当德国重新开始施加压力时,保罗只有采取拖延的办法;德国人以萨洛尼卡作钓饵来诱使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公约的做法一定会被大多数塞尔维亚人认为可恶而予以拒绝。1941年1月19日,里宾特洛甫在伯格霍夫对齐亚诺承认说,南斯拉夫的公众舆论“基本上是敌视”轴心国的,但是他坚信,这种敌对情绪将不会在政治上或军事上有任何具体的表示。
  1941年2月间,轴心国继续向南斯拉夫施加压力。德国人劝诱茨维特科维奇和辛卡尔…马科维奇于2月14日到伯希特斯加登拜会希特勒,可是,连德国元首本人也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墨索里尼违背德国人的意愿,自顾自继续同贝尔格莱德谈判下去。2月初,他似乎已经同意把萨洛尼卡划给南斯拉夫,希望借此给希腊人一个致命的打击。可是,2月22日墨索里尼写信给希特勒,感谢他把德国…南斯拉夫会谈记录给了意大利一份时,却抱怨说,南斯拉夫人的敌对态度是不会改变的,要交萨洛尼卡也只能交给真正友好的南斯拉夫。在这个阶段,南斯拉夫批淮了它同匈牙利签订的条约(2月27日在布达佩斯签订),德国人劝意大利人要谨慎小心,三思而行。几天以后,3月4日,也就是说在保加利亚被公开占领之后,保罗亲王秘密地访问希特勒,进行了四小时会谈。亲王和他信任的那两位代表,虽然看来是力量弱的一方,但无可否认,他们却步步为营,表现得极其顽强。结果,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发现,为了要使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公约,就不得不接受南斯拉夫人提出的全部条件:对南斯拉夫连同萨洛尼卡在内的边界作出领土保证(这就牺牲了墨索里尼长期渴望的目的);轴心国军队不得通过南斯拉夫领土;南斯拉夫免于负担任何特别军费。最后一点曾引起意外的争端,里宾特洛甫坚称,这只适用于对希腊的战事,但结果仍是里宾特洛甫被迫让步。至于南斯拉夫使亚得里亚海非军事化的问题,早已不再提起。不无值得注意的是,那个热烈崇拜轴心国的斯托亚迪诺维奇却在3月19日被匆匆忙忙地逐出南斯拉夫。
  3月20日,德国人通知意大利人,新的谈判已告结束,南斯拉夫将要签字了。可是,那天晚上南斯拉夫内阁开会时,却有三个塞尔维亚族的大臣康斯坦蒂诺维奇、布迪萨夫尔耶维奇和丘布里洛维奇提出辞职,另有五个大臣反对签约。柏林对这个理应是仆从国方面表现的这种罕见的顽强态度既惊又恼,因而在3月22日向贝尔格莱德发出了最后通牒,南斯拉夫必须于3月25月加入三国公约,否则它将失去这个唯一的机会。当时,哈塞尔正在德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公使馆,他注意到,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似乎都认为不言而喻非得顺从不行,因为只有默从才能获得一个保证来对付意大利。
  就在1941年3月22日这一天,在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掀起了风暴。来自四面八方的抗议书开始源源递向保罗亲王。军官协会向他呼吁不要签字;有谣言说,有一些军事领袖已经前去希腊。索科尔青年运动发表了一项声明,说宁愿牺牲一切,不愿丧失荣誉和自由。东正教会的领袖拜会了亲王,警告他要注意全国人民的情绪。可是保罗不无理由地反而更害怕德国人了。3月23日,贝尔格莱德公布了德国作出的三项让步中的两项:(一)当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公约时,德国(不是意大利)将保证南斯拉夫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二)在作战期间轴心国决不要求南斯拉夫让它们的军队过境。3月24日,英国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向辛卡尔…马科维奇递交了一份抗议照会,但是,就在那一天,茨维特科维奇得以更换掉那些已经辞职的大臣,然后与外交大臣一起启程赴维也纳。据说,由于铁路工人举行的抗议罢工,他们乘坐的火车晚点了。
  1941年3月25日,星期二,在一种预兆不祥的阴郁气氛中,举行了加入三国公约的仪式(也是在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参加这个公约的国家,这时已增加到八个。另外德国又递交给南斯拉夫三份照会,其中两份谈到星期日公布的那两项让步,第三份被认为是绝密的,其内容包括德国和意大利作出的保证,说它们不指望南斯拉夫在军事上合作。这种谅解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但如果南斯拉夫愿意在军事方面作出贡献时,它可通知其他两国。茨维特科维奇和里宾特洛甫先后发了言;茨维特科维奇显然很痛苦,里宾特洛甫虽想尽量利用这个机会作宣传,但他显然也很疲乏而且心事重重。希特勒决心要使这个仪式显得隆重而亲自出席,但是据科尔特说,他抱怨道,这个仪式看上去完全象一个葬礼。可是,科尔特在同时却认为,当希特勒在几天后接到从贝尔格莱德发回的消息时,他才真正地感到意外。
  3月26日,黑伦从贝尔格莱德发回电报说,局势很紧张,谣传正在策划军事政变的一些青年军官已经获得南斯拉夫空军首领西莫维奇将军的支持。3月24日以后,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不断成为历史上最自发的人民起义之一的地点。贝尔格莱德四郊农村的农民来到了市区,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