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通史 >

第6章

世界通史-第6章

小说: 世界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了4年,到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被提图斯淹没在血泊中,他屠杀了全城的犹太人。另外有9。7万人被变卖为奴隶,有的送到矿山采矿,有的成了罗马斗兽场的角斗士。
  犹太历第11个月第9日是耶路撒冷被毁灭的日子。每年这一天,许多犹太人聚集在那里,倚着城墙哀哭,悼念它的毁灭。这就是耶路撒冷有名的哭墙。
  时间消逝,岁月流转,犹太人像漩涡中的软木塞,一时被淹没,一时又重现出来,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异常曲折的历史。
  9。“宇宙之王”的帝国
  我是居鲁士,宇宙的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伦的王世界四方的王
  这个居鲁士,就是前面说过的那个未经一战就拿下巴比伦的波斯王。他进入巴比伦城以后发布了一个安民告示,古代史上叫它做居鲁士文书。文书的开头就用了上面的一连串头衔。
  居鲁士是波斯帝国第一个著名的国王。他登上王位以后,逐步统一了伊朗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在公元前550年(中国春秋末期)建立了波斯帝国。攻陷巴比伦城以后,他把波斯首都移到这个城市。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波斯东北部和游牧民族作战时阵亡了。他的儿子冈比西继承了他的王位,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正当冈比西远征埃及的时候,波斯的本土爆发了僧侣高马达领导的政变。高马达长得和冈比西的弟弟巴尔迪亚有些相像。冈比西早就把自己的弟弟暗地里杀死了,他一直不敢让别人知道。高马达利用了这一点,自称是王弟巴尔迪亚,打着居鲁士之子、冈比西之弟的旗号,吸引许多人跟随他。公元前522年4月,高马达夺取了王位,宣布减免赋税徭役。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冈比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急忙返回波斯,不料却在途中突然死了。
  不久,一个贵族的儿子,名叫大流士,起兵讨伐高马达。结果高马达被杀死,各地起义也被镇压下去。大流士成了波斯王,称为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做了国王(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6年)以后,继续对外进行侵略战争,把附近的许多国家和部落都征服了。波斯成了一个疆土十分辽阔、国势十分强盛的大帝国。它的版图东边到达印度河,西南包括整个埃及。黑海、爱琴海、地中海、里海、咸海、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波浪,拍打着波斯帝国的海岸。为了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大流士把苏萨、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4个城市作为首都。他一年四季轮流在这4个首都发号施令。
  大流士把帝国分成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为了防备总督反叛,他还派出许多人去监视他们。每个总督的一举一动,大流士都能很快知道。如果某个总督企图谋反被发现,他的皮就要被剥下来,铺在总督坐的椅子上,来警戒他的继任人。
  为了便于迅速调动军队和发展帝国贸易,大流士十分注意修筑大道,把首都跟各个行省联结起来。最大的一条从苏萨通到爱琴海海岸,有2500公里长,这就是波斯著名的皇道。皇家的信使在皇道上骑着快马来往奔驰。他们采用接力赛的方法传递紧急文书。一个信使飞马急驰20公里,把文书传给在路边等候的另一个信使,这个信使再传给前面的人。步行需要几十天的路程,信使3天就可以到达。希腊人羡慕地说;波斯王住在巴比伦,爱琴海鲜鱼进宫廷。
  由于波斯的交通发达,沿途又派有士兵保护商旅行人免遭抢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国的贸易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据说,水稻和孔雀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印度传入波斯的。
  每年,大流士从各行省勒索大量黄金,铸成金砖,保存在皇宫金库里。他还第一次铸造和使用金币。金币的一面是一个弓箭手,另一面是他本人的头像。这种金币叫做大流克,直到现代仍然被世界各国古币收藏家看作珍品。
  大流士向被波斯征服的各国人民强迫征收沉重的贡税,还逼迫波斯本土的农民奉献给他丰富的礼物。靠着对各地人民的残酷压榨,大流士过着极其豪华奢侈的生活。他调集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和其他地方的能工巧匠,为他建造宏伟的王宫。王宫里面的奴仆多达1。5万人,卫队由1000骑兵和1万步兵组成。大流士平时吃的是从各行省进贡来的奇珍佳肴,穿的是绣着金丝的大红袍。他的臣下都不敢走近他,生怕自己的呼吸冒犯了这个众王之王。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继续对外扩张,大流士还建立了强大的常备军,自己担任最高统帅。但是,只靠武力维持的国家是注定要灭亡的。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大流士和后来的几个国王多次发动侵略希腊的战争,结果都遭到惨败,这对波斯的军事优势是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在以后的100多年里,波斯境内被奴役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一直没有中断,使帝国的势力一天天衰落下去。公元前330年(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出生后第10年),巴尔干半岛中部的马其顿王国军队打败了波斯军队,庞大的波斯帝国灭亡了。它一共存在了220年。
  10。王子成佛记
  2500年前(中国春秋时期),印度有个王子创立了佛教。佛教徒尊称他为佛陀,简称佛,意思是大智大党的人。
  印度是和埃及、巴比伦、中国齐名的东方文明古国。1931年,在印度河流域南部的极深的泥层下,发现了一座5000年前的古城遗址。一些建造得很好的砖屋,许多雕像、陶罐和铜器,证明印度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可以同埃及媲美的古代文明。这座城市是达罗毗荼建立的。达罗毗荼人是最早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他们的肤色黝黑,在今天印度南部还有他们的后裔。
  公元前2000年,自称为雅利安人的民族征服了印度河流域。雅利安就是统治者的意思。雅利安人把达罗毗荼人变成了奴隶。他们残酷地压迫被征服的民族,在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根据高级僧侣写作的《摩奴法典》,印度人分成四个界限分明的等级,又叫种姓。僧侣是第一级,叫婆罗门,他们掌握着印度的古代宗教──婆罗门教,享有种种特权。第二级是武士,叫刹帝利,他们的地位比婆罗门低,但是掌握着政治和军事实权。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阶级。第三级是一般平民,叫吠舍。第四级是被征服的本地居民,很多人成了奴隶,叫首陀罗。这四个等级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受体刑,包括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只罚款50帕那;侮辱吠舍,罚款25;侮辱首陀罗罚款12。首陀罗如果辱骂了举行过再生宗教仪式的雅利安人(叫再生人),要被割掉舌头;如果用无礼态度评论再生人的名字和种姓,就要把烧热的铁钉插入他的口中。
  除了以上四个种姓外,还有所谓不可接触者,被认为是最下等的人。他们必须穿死人的衣服,用被人家扔掉了的破碗钵吃饭。晚上不得在村落和城市周围走动。白天工作的时候,要带上特殊标志。他们的工作是搬运无主死尸,当刽子手或屠夫。这种种姓制度一直延续到现代。
  高种姓的人和不可接触者之间,界限非常森严。传说有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因为饥饿难忍,吃了不可接触者的剩饭。事后,他想起自己是出身高贵的人,怎么能吃低种姓人的饭呢?他悔恨交加,竟然呕吐不止而死。还有一个故事,说两个高种姓的女子进城的时候,看见了两个不可接触者。她们就赶快回到家中,用香水洗净自己的眼睛。那两个不可接触者被迫逃进森林,死在那里。
  这种极为荒谬的不合理的等级制度,得到了婆罗门的拥护。他们用经典、法律来维护这种制度。但是遭到了其他种姓人们的反对。
  那时候,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中间有一个释迦族小国,实际上是个部落。国王叫做净饭王,他的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他们属于刹帝利种姓。一家人过着富裕享乐的生活。悉达多19岁的时候,同表妹耶轮多罗结了婚,家庭也十分美满。可是,这个王子总在想: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而且,婆罗门的子子孙孙都是婆罗门,首陀罗的子子孙孙永远是首陀罗,这又是为什么?
  悉达多29岁那年,有一天,他出东城游玩,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地移动着脚步。过了几天,悉达多出南门,又看见一个病人倒卧在污泥中。第三次,他从西门出游,正遇着一群鸟啄食一具尸体。他感到十分烦闷和苦恼:难道人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吗?
  最后一次,他在北门外,看见一个人赤着胳膊,捧着一个瓦钵,现出一副心安理得,自满自足的样子。悉达多问随从这是什么人。随从说:这是沙门,出家修道的人。悉达多赶忙向沙门行礼。沙门对他说:世事无常,只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脱。这就是所谓看破红尘。悉达多听了沙门的话,全身颤栗,泪如雨下,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回到家中,正好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全城鼓乐阵阵,庆祝净饭王得了孙子,悉达多有了儿子。悉达多走过爱妻的房间,看见她怀抱着的儿子。他多么想进去抱抱这个新生命啊!但是,他停住了脚步,叹息说:要出家是多难啊!终于,他下定决心,抛开妻儿,毅然离开了家。
  第二天,悉达多走出了国境,在一条河边拔剑把头发削去,成为沙门。
  相传这是公元前6世纪发生的事。当时印度流行所谓苦行,就是少食、少睡,自找苦吃,用这种办法来求道。悉达多也曾经实践过这种修行法,结果弄得精神萎靡,体力衰竭,还是一无所得。他觉悟到,只有身强力壮,才能找到真理;于是,开始注意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他走到尼莲河边的菩提树下,在那里闭目沉思,静坐了6年。第七年的一天,他忽然觉得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后来,悉达多就到各地去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化了一些有学问的人,其中有婆罗门种姓的三兄弟,也带领自己的上千名教徒来接受释迦牟尼的教化。这以后,又有许多婆罗门僧侣前来受教。据说,他共有忠实弟子1200人。
  释迦牟尼得道的过程,只是一个被涂上了神秘色彩的传说。最初,佛教在反对婆罗门特权和它所维护的等级制度的斗争中,曾经起过作用。释迦牟尼认为:既然恒河流域的四水都流入圣河,不分清浊,信佛的人同属众生,也不应该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因此,佛教不排斥低种姓的人入教,不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这就是早期佛教提出的众生平等口号,这个口号反映了被压迫种姓的平等愿望,但是,这只是一个宗教性的口号,不是主张现实生活中的平等。
  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人生充满着苦,所谓苦海无边。只有信佛,消除一切欲望,才能回头是岸,断绝苦根。它要人们相信什么命中注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