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通史 >

第41章

世界通史-第41章

小说: 世界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告!斯拉朗是座空城,蒂博尼哥罗他们不知去向。侦察兵滚鞍下马,急促地说。
  德·科克大吃一惊,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莫非蒂博尼哥罗又在耍什么花样?他想收兵回去,可又不愿意丢了面子。这么强大的荷兰军,竟连一群起义者都对付不了,实在说不过去。他一狠心,就下命令说:给我放火,把斯拉朗烧成灰烬,看他们往哪儿躲!
  眼看着大火熊熊而起,德·科克才轻松地吐出一口气,留下将军范·兴带一支军队驻守,自己回日惹去了。
  其实,蒂博尼哥罗的队伍并没有走远。当荷兰主力军撤回以后,他们又迅速回师斯拉朗。途中,起义军和范·兴的军队相遇,战斗立刻打响了。起义军发起攻击,猛打猛冲;荷兰军晕头转向,损兵折将。当他们准备反击的时候,对面的枪声反倒停止了。原来,起义军在重创荷兰军以后,立即转移了。范·兴下令追击,可他们东奔西跑,始终找不到起义军的踪影。
  蒂博尼哥罗的战术取得了成功。几个月以后,起义军已经控制了爪哇岛的大部分地区,蒂博尼哥罗被拥立为苏丹。
  但是,不久以后,形势急转直下。荷兰人增派援军,加强镇压;起义军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有的叛变,有的离队,他们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在一次战斗中,蒂博尼哥罗身负重伤。随后,他的长子被荷兰人俘虏了。德·科克如获至宝,马上修书一封,派人送给蒂博尼哥罗。蒂博尼哥罗打开书信一看,顿时气得脸色发白,两眼直冒火星。仿佛狡猾凶残的德·科克正对着他狞笑:你胆敢不投降,我就杀掉你的儿子。蒂博尼哥罗咬紧牙关,毅然把手一挥,大声说:万恶的强盗,你可以杀我一个儿子,可是你杀不完起义军!他把书信撕掉,根本不理睬德·科克的威胁。1830年初,德·科克派人邀请蒂博尼哥罗谈判,还保证,如果谈判破裂,蒂博尼哥罗可以自由回去。可是,会谈这一天,当蒂博尼哥罗带着他的次子和官员来到会议厅时,他发觉院里隐隐约约藏着好些持枪的士兵,军官们也佩带武器进入会议厅,气氛十分紧张。蒂博尼哥罗预料到自己可能上了当,但他仍然镇静地应付着敌人。德·科克假意问蒂博尼哥罗有什么要求。蒂博尼哥罗回答说:我希望为爪哇人民的精神纯洁化做点事情,当一个伊斯兰教长。今天我还不准备开始谈判。德·科克马上变了脸色,下令逮捕蒂博尼哥罗。蒂博尼哥罗起来抗议说:你们逮捕我,是背信弃义,真可耻。你为什么害怕战争?为什么不敢在战场上决一胜负?德·科克不敢答话,赶紧离开了会议厅。荷兰军官和士兵一涌而上,逮捕了蒂博尼哥罗和他所有的随从。
  蒂博尼哥罗被终身囚禁在远离爪哇的苏拉威西岛的望加锡。起义军也因为失去自己的领袖很快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荷兰军队损失了1。5万人,耗去了大笔军费。他们在印度尼西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71。文 坛 巨 匠
  近代的欧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也出现了繁荣局面。大作家、好作品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法国和俄国的文坛上,成就更令人瞩目。
  法国文学最重要的代表是巴尔扎克和雨果。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本来出身于商人家庭,可是在个人前途问题上,和家庭发生了矛盾。家里要他学法律,当律师,他喜欢的却是文学创作。为此,家里不再供给他生活费,而他的第一部作品又告失败,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地步。他想做出版商,借了钱当老板,可又不会做生意,不但丢了本钱,还欠了债,被政府下令逮捕。他只好改名换姓,躲进贫民区。生活的逼迫,使他对社会的腐败现象,特别是上层社会追求金钱的丑态,看得很清楚,也充满了憎恶;对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善良人民,则满腔同情。他的文学创作从此走向成熟。
  巴尔扎克最杰出的成就,是创作了一部《人间喜剧》丛书。他曾经计划写137部小说,实际完成了96部。看一看计划中的《人间喜剧》的规模,就可以知道巴尔扎克的气魄多么宏大了。他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个部分。在最主要的风俗研究部分中,又有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人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在96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中,巴尔扎克塑造了2000多个人物,有形形色色的资产者和个人野心家,有没落的封建贵族,也有普通的百姓正像他自己说的,他要写一部史学家忘记写的历史,即风俗史。这些作品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农民》、《驴皮记》、《夏倍上校》等,都是影响极大的传世之作。
  高老头是一个发了大财的面条商人,十分疼爱自己的两个女儿,把她们像贵族小姐一样养着,千方百计满足她们的金钱欲和虚荣心。可后来两个女儿一个成了伯爵夫人,一个成了银行家太太,却抛弃了她们的父亲。家产荡尽的高老头在孤独中死去,女儿们连送葬也不参加。在《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把金钱当成生活的唯一目标。他十分吝啬,把和包括自己妻子女儿在内的周围人的关系变成纯粹金钱关系。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显示出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特性。
  和巴尔扎克同时期的作家,也是他的好朋友雨果(18021885年),在文学创作上又是另外一种风格。他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又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作品情节曲折动人。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都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各阶级的状况。雨果是一位热情的爱国者,坚持反对专制统治,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他捐献出自己的钱,铸成两门大炮,并支持巴黎公社的起义。
  地处东欧的俄国,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开创俄国近代文学先河的是诗人、作家普希金(17991837年)。普希金青年时代因为接触进步人士,对沙皇专制统治非常不满,写了不少讽刺统治者的诗,惹恼了沙皇,先被流放到南方,又被流放到自己的家乡,失去行动和言论的自由。但是他有机会接触广大劳动人民和民间文学,搜集了大量民歌、谚语,为他的创作丰富了营养。他写了很多优美的诗,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普希金的才华和声望,使沙皇对他更不放心了。后来沙皇尼古拉亲自召见他,宣布解除流放,却又要亲自审查他的作品。但是这并不能消减普希金奔放的热情。他接连创作了诗歌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等许多小说和诗歌。
  《叶市根尼·奥涅金》中的主角奥涅金是一位贵族青年,热衷社交,又觉得生活无聊,为了一件小事就进行决斗而打死了好友;为了摆脱内心的苦闷,到处游逛这个年轻而精力旺盛的人又是个毫无作为的废物。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的人形象的最早代表。
  后来,普希金请假离开彼得堡,到喀山一带搜集农民起义英雄普加乔夫的事迹,写了《普加乔夫史》和《上尉的女儿》。他在作品中,大胆歌颂了反对沙皇的农民起义领袖,表现了他痛恨沙皇专制统治的情绪,从而更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对他加强了监视。他的信件经常被警察拆看,甚至送交沙皇。终于,普希金被黑暗势力吞没了。
  普希金和娜塔丽娅结婚后,又引起了烦恼。娜塔丽娅挥金如土,爱出风头,总要普希金陪她出入社交场合。后来,一个叫丹特士的法国人也公开追求娜塔丽娅,并诽谤恐吓普希金。普希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与丹特士决斗。
  1837年1月27日,在彼得堡郊外的黑溪,两个人进行决斗,丹特士抢先开枪,击中普希金的腹部。普希金忍痛击伤对方右手,自己却倒下了。两天以后,这位年仅38岁的伟大诗人和作家离开了人世。
  普希金虽然逝世了,但是他开创的俄国近代文学,一直朝前发展。果戈理、车尔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赫尔岑、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等大作家,交映成辉,使俄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72。新和谐公社
  正像巴尔扎克等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虽然迅速发展,可是在18、19世纪,欧洲各国的劳动人民都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不平等的待遇。他们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反抗和斗争,期待着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有一个新型的村庄在人们的这种期待中诞生了。
  这个村庄地处丘陵起伏、碧水长流的地带。村外的山岗和谷地上,是一片又一片的葡萄园,紫红色的串串葡萄挂在绿叶成荫的架下,把村镇周围点缀得分外秀丽。远处,与天际相连的绿茵茵的草场上,牧羊人头戴宽边草帽,悠闲地随着雪白的羊群向前走动。村后的果园里,苹果树、桃树、李树排列成行,好像村子的翡翠屏障。往村子里走,只见街道两旁种着白杨和桑树,还有美丽的金雨树。再往里,是相隔不远的一处处厂房,有面粉厂、鞋帽厂、啤酒厂、麻布厂,另外还有酒坊和染坊。到了村子的中心,可以看到崭新而又整齐的住宅和各种公用建筑,还有会议厅、阅览室、学校、医院和接待室,偶尔也可以见到作为临时住房的圆木小屋。这些房子的周围,是连成一片的小花园。微风吹来,村里到处飘逸着花草的芳香。
  当太阳升起,薄雾刚刚散去的时候,村里的人们就开始一天的劳动了。看上去,他们的衣着倒不讲究,但干净利落。人们按年龄大小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5岁到7岁的儿童,跳跳蹦蹦地走进小学,远远地可以听到他们琅琅的读书声;8岁到10岁的儿童,或是修整花园,或是做家务劳动,从中获得有益的实际知识;12岁以上的青少年,在课堂里学习科学知识,也在工厂、作坊学习某种手艺;20岁到25岁的青年人,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基本队伍,在工厂劳动,或是在农田耕作;25岁到30岁的人,每天只参加两小时生产劳动,其他时间从事保卫工作和产品分配,也有的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工作;30岁到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各部门的生产;40岁到60岁的人,主持对外来往,如接待来访的宾客、交换产品等等;60岁以上的老人负责捍卫宪法──这也是这里独有的。人人各得其所,和睦相处。
  这岂不是一个世外桃源吗?是的,这的确是很理想的世外桃源。然而,它也确实在这世界上存在过4年之久。它的地址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南部沃巴什河岸边,名字叫新和谐公社(或叫新和谐村)。它是英国人欧文创立的。
  英国和法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工人们受到的剥削压迫和资本家的穷奢极欲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但工人们要起来反抗、斗争,就连一些出身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人也感到气愤不平。他们想找到医治这种社会不平等的药方。有的人详细地设计了他们理想中的社会:消灭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灭了私人经营和雇佣劳动;全社会人人平等,产品要平均分配或按劳分配,国家只不过是管理生产的机构
  但是,想在资本主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