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雪域残阳 >

第131章

雪域残阳-第131章

小说: 雪域残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桑,你快醒醒吧。你知道吗,我们的孩子没有了,你可不能再有事啊,你答应过我,要照顾我一辈子的,你忘了吗?你真的就忘了吗?!格桑,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呢,抚养孩子长大诚仁,还要在父母百年之后为他们送终呢,你想做个不负责任的人吗?你不孝……”雁南一遍遍的在格桑的耳边呼唤着,随时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两个姐姐默默的听着雁南的哭诉,肝肠寸断,撕心裂肺。“格桑,你的命咋就这般的苦呢?格桑,醒醒吧,姐姐们都来看你了,阿爸阿妈年龄大了,你想着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吗?醒醒吧,格桑……”几天时间里,两个姐姐既要照顾两位老人,又要到医院里来看望格桑,还得不时的帮助处理公司的生意。谁也一样,她们的心情也许比雁南还要迫切,血浓于水啊,十指连心,看到弟弟如今到这个份上,弟媳妇哭得死去活来的,父母亲又……姐姐们的心被刀割了一样难受,可她们还是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雁南——毕竟,她是要和弟弟白头到老的女人。
    二姐见天的陪伴老人左右,大姐则入驻公司——绝不能让格桑的产业落入外人之手。集团已经有人想着要从格桑手里拿去一部分了,如果不及早制止,他们的阴谋一旦得逞,那损失的可就不是几万元,而是上千万的资产啊!老吴一方面处理下面这些分公司居心叵测的经理的“错误行为”,一方面还得到医院照料格桑,把他给累坏了。
    曰久见人心。老吴的忠诚在这一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特殊时期,就必须用特殊的手段来处理这些特殊的任务。对于老吴的处理意见,大姐签字确认了。过去,大姐的管理思路颇具温情,但在弟弟重病期间出现的这一突发事件,大姐再也不能手软了。
    雁南把心思都放在了照顾格桑上,公司的事根本就顾不上。其实,她在公司也就是个总裁秘书,要不是和格桑的特殊关系,公司的事她能插得上手吗?而且,就算是总裁秘书,格桑也没有让她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生活秘书的角色出现的。
    大姐持家有方,这个时候有她在公司把舵,一家人都很放心。


第二百零四章 苍天啊,救救格桑
    “苍天啊,你睁睁眼吧,救救格桑。”
    年迈的父母天天在佛祖面前烧香磕头,祈求平安,他们还不顾大家的反对,主动到寺院里去背经,绕着寺院的围墙一圈又一圈的转,每转一圈都拿自己的脑袋在寺院门口的白塔上撞,三步一叩首,腰弯了,额头肿了,脚步蹒跚了……老人的善心感动了寺院的喇嘛,感动着前来烧香的信教群众,大家自发的加入到了背经的行列里来,像一条长龙蜿蜒在寺院的周围,随着人数的增多,转的圈子越来越大,从转寺院,发展到转山——人们在格桑父母的引领下绕着寺院所在的小山顺时针转动,一圈下来,花费了足足十一个小时,山不是很大,可转山的人们是三步一叩首用等身长头丈量了一遍。父母亲的双手磨破了,鲜血慢慢的渗出,手上沾满了血液和成的泥巴,身上背着三四十斤的经卷,眼里克制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医生已经尽力了,神明保佑吧,保佑这个可怜的孩子吧,要是能拿我们的命换回格桑一条命的话,就让我们下地狱吧……
    听到父母的话,两个姑娘的心好像被什么扎了一下,她们不忍心父母……哭了,女儿们都哭了。只要弟弟能早一天醒来,姐姐们做什么都愿意,陪着年迈的父母转山回来后,姐姐们来不及休息,再次赶到了医院,去守望昏迷的格桑,他还是沉睡着,没有任何苏醒的迹象……
    父亲请来了当地寺院的大喇嘛,顾不得医院的规定,公开在病房里摆起了法场设起了经堂,诵经祈福。法号悠扬,低沉而又悲凉;铃铛声声,清脆但又不安。大喇嘛洪亮的诵经声沁人心脾,可叫不醒昏迷的格桑……对于老人的一片好意,谁又能说什么呢,他是格桑的父亲,他比任何人都爱格桑。
    “妈妈,我有一个办法,想和你商量,你还记得格桑是怎么生出来的吗?”雁南红肿的眼睛望着婆婆。
    “记得,格桑命硬,他是不会有事的,孩子,有什么话你就说吧。”只要能让儿子醒过来,是什么办法都行。
    “我们再找一口大锅,把格桑扣起来,然后杀红公鸡……”雁南把自己从格桑那里听来的关于自己出生时水库大坝上那个老阿妈的法子说了一遍。
    “得亏你还记得,要不你就去试一试吧……”母亲揉着红肿的双眼,点头同意了。阿妈的眼睛都快哭瞎了,整天以泪洗面,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啊,只要儿子健康不比什么都强?
    “妈,你同意了?”雁南扑倒在婆婆的怀中。
    “我儿子现在是你男人,我有什么不同意的?”
    雁南就想试一试,可到哪里去找那么大一口铁锅呢?刚出生时最多也就是两尺长,随便拿口大锅就能将他扣住,可现在格桑是一个身高一米八二的成年人了,那里才有能把他扣住的大锅呢?就在雁南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司有个人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在我们老家,遇上这样的事情是要招魂的……”于是,雁南大胆的就让这个人找人去给格桑“招魂”。医院里忙乎了半晚上,家里也忙乎了半晚上,那个女人在那里念念有词,上窜下跳的,一会儿烧纸敬神,一会儿又长又跳的,一会儿又要别人应她的声。
    “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显神灵,各路大神齐请到,今曰显灵在堂前,大鬼小鬼让开路,家亲神灵听我令,速把魂灵附上身……”
    “格桑,回家来——”
    “来了——”别人附和道。
    “格桑,冷了回家穿衣服来——”
    “来了——”
    “格桑,饿了回家吃饭来——”
    “来了——”
    “格桑,大门没开就从窗户进来——”
    “来了——”
    “格桑,白天不来了晚上回来——”
    “来了——”
    父母亲觉得很好笑,这么叫上几声格桑就能好过来吗?眼看锅里的两个红枣游到了一起,那个女人就说,“格桑的魂魄归壳了。”临走,带走了所有摆出来敬献神明的五十几个馒头,以及十六尺六寸红布,四斤白糖,四斤红糖,布鞋一双,手套一双,衣服一件,裤子一条,白酒两瓶,纯白公鸡一只,大红公鸡一只,各色纸张若干,现金一千元……比起寺院的喇嘛,这个女人哪里来是给格桑治病的,简直就当成了“捞稻草”,也许,这就是宗教和迷信的区别吧。
    格桑还是昏睡着,没有一点儿苏醒的迹象。家里人都快熬不住了,一个个面黄肌瘦,憔悴不堪。家里有一个病人,所有人都不会轻松的,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煎熬。格桑一家基本上和笑声告别了,眉头紧锁,表情痛苦,脚步匆匆……
    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早晨,雁南发现格桑的眼睛睁开了一条小缝,在她为丈夫擦脸的时候,格桑的眼睛分明是动了一下的,她很兴奋,她再也不去找医生了,自己一个人知道就行了,格桑是她的丈夫,她最想一个人独享这种喜悦。真的动了,格桑的眼睛睁开了,他的眼睛睁开了……雁南大叫,拍着手大叫,“格桑醒了,格桑醒了!”
    是的,格桑真的醒了,他的眼睛睁开了。
    全家人都高兴的围在格桑的病床前,高兴的泪水再次流下,佛祖显灵了,格桑醒了。
    然而,他不认识所有的人了,嘴里依依呀呀的说着话,谁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藏民听不懂,汉人也听不懂。
    医院马上把这一好消息汇报给了马书记。
    很快,首都的曹教授给医院打来了电话。
    还好,格桑没有失去语言功能,渐渐的,他的语言和思维恢复了一些,他可以和别人简单的对话,只是,他不能动了,四肢不能动了。格桑的神经功能还没有完全的回复。医生抓紧给格桑做“强迫体能训练”,促使他尽快的恢复四肢的功能。雁南跟着医生耐心的学习足底按摩,她要帮着丈夫好起来,站起来。每天,她都不厌其烦的坚持几小时的按摩。即使是自己汗流浃背,筋疲力尽。


第二百零五章 昨日重现?
    经过语言功能的恢复,格桑能够说话了,虽然是藏汉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可还能多少听出他在说什么。
    格桑忘记了现在的一切,他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过去,小时候的事记忆犹新,大学时代的事历历在目,可对雁南,他显得很冷淡,也很陌生……公司里的所有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了。
    曹教授建议大家,“找一些过去的片段,迫使格桑把自己的思维建立起来。”
    于是,雁南回家拿来了格桑大学时代创作的诗歌和过去的信件。每天,雁南和仁措吉轮流为格桑朗诵他的诗歌,他的嘴角在微微的颤动,眼里闪烁着喜悦和自豪。他很开心,他好像完全好了。可是,一旦是停止了朗诵,他马上变的焦虑不安起来……
    格桑的伤口愈合的还不错。到第十三天的时候,医生就为他拆了线。看到格桑头顶上二十几对针脚印,一个个成了红色的小窟窿眼儿,大家毛骨悚然。
    雁南没有放弃,她不想就这样让丈夫活得没有尊严。她开始在格桑心情平静的时候读一些过去的信件——和云飞的信件。这些信,绝大部分是云飞写给他的,雁南从读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格桑大学时代的纯真的爱情,那是一颗年轻的心发出的呼唤。读着读着,格桑的眼角湿润了,他大声的叫唤,失声的痛哭起来,他要雁南停下来,他不想听了,他摇头,他狂躁不安。医生见状,鼓励雁南,要她继续,格桑的表现证明了效果。雁南心疼丈夫,先哄丈夫开心,他的智力和十来岁孩子的水平差不多,不一会儿,他就安静了。雁南继续读信,读着读着,雁南气得咬牙切齿——她为自己的姐姐生气——她开始恨起自己的姐姐了。这时候,格桑的眼睛瞪得很大,目光凶狠……
    医生关注着格桑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几天下来,格桑开始和雁南分不开了,只要一见到她,格桑的眼神就亮了起来。雁南明白,格桑喜欢上了自己——即使他已忘记眼前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妻子。雁南很欣慰,只要能“认识”自己,就有可能激起他找回失去的记忆。雁南和医生商量下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她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请公司来人,把最近发生的一切事情,重新“表演”一遍。
    医生还是有些顾虑,这种做法有一些冒险。遂请示了马书记和曹教授。领导和专家原则上表示同意,要求在*作上注意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盲目的求胜,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吴部长请来了省电视台的导演,把雁南的想法讲明,还把最近发生的事一一向导演做了交代,很快,“剧本”产生了,演员开始紧张的排练,七八天工夫,一场室内舞台剧就诞生了。
    “演出”开始了,大家一致认为,从“省上检查组”到州里工作开始比较好。可是,格桑怎么也对这件事情没有兴趣,他不知道“祥瑞集团”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一场演出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难道这样的“治疗方案”根本就是一厢情愿的“胡闹”吗?雁南开始怀疑自己异想天开的治疗方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