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疑。
当火车的铁轮,在钢桥上走过的时候,金属在重力之下,发出的那令人窒息的尖啸,足以让最谨慎的人也失去警惕。
说的不夸张一点,即便在火车边上,用一把点45口径的小手枪,开上一枪,在铁路桥上巡逻的鬼子也不会发现。除非,是在鬼子身边开枪。机会难得,战士们马上分工,准备好一切,开始攀爬的工具,就等机会的来临。
火车距离大桥越来越近,宛如一只巨大的钢铁心脏,在敲打着这条关东军的大动脉。
其实,谷正新是小心过头了。这段时间内,正是关东军南北调兵最频繁的时期,往来于松花江南北的关东军各地部队调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再加上,滨州线本来就是关东军沟通南满和北满的大动脉,每天通过哈尔滨铁路大桥的火车,不下数十列。
自从榆树战役打响之后,大部分从北满南调的部队,都是从松原经过,而不是选择从哈尔滨过松花江。
谷正新在接到命令之后,就一直在为炸桥的各项事宜准备着。
再说,他也没有联系电台,跟10纵,甚至野战司令部联系,获得最重要的消息。
所以,他对榆树战斗的消息上,还停留在两天前,平安镇被1纵占领之后,滨州铁路就一直处在瘫痪的状态。在榆树作战没有停止之前,在平安镇打狙击的两个团,是不会撤退的。
而日军即使在哈尔滨抽调兵力,也不会简单的从松花江北岸,哈尔滨防区抽调,进入松花江南岸的榆树。因为,这样势必会减少在绥化等地的兵力部署。这片区域,是3纵和日军主力相持的重要区域,关东军即使兵力上再困难,也不会动这片区域。
唯一的推断结果就是,从龙江北部,克山、通北等地抽调兵力,增援榆树的防御作战。
不过这可能吗?
谷正新不是一个正牌的参谋,他甚至不太清楚,一个参谋长,应该在作战之前做些什么?
不过,他通过日军火车过江,弄清楚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榆树作战结束了。
是我们赢了?还是1纵已经撤退了?
谷正新不得而知,可是日军这么着急,从兵力并不宽裕的龙江抽调兵力,南下。就说明,关东军想要在榆树、双城、五常一带,围歼1纵。谷正新内心焦急,但是一没有电台,二没有情报,他只能干着急,在一边瞪眼。
火车车轮压上铁路的时候,明显的减缓了速度。
不过,铁轨上发出的轰隆声,海啸般的侵袭着周围方圆五里之内所有生物的听觉。甚至连大地都有些抖动。
“队长,我这么觉得这桥在晃动”
随着头顶不是有灰尘的落下,躲在桥下的战士也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眼神。毕竟,谁也没有在这么大的铁路桥下,感受过火车呼啸而过的那种经历。尤其是,这座桥梁还是一座危桥,自从建成之后,桥梁就出现偏差,而1900年在俄国生产的桥梁钢材,也存在着质量问题。
在桥梁建成后,几年之后,就出现了桥墩出现裂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沿线的火车经过铁桥的时候,也被勒令限速,来延长这座岌岌可危的铁路大桥的寿命。
可以说,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是一个列强造出来了的豆腐渣工程。
九一八之后,关东军接收了东北军在满洲所有的资源和财富,也包括这座大桥。在日本桥梁专家考察之后,发现,桥梁已经处于危险之中,但关东军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将大桥拆毁重建,或者加固,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既然现在还能用,就没必要花那个钱。
但经过的火车还是被要求限速20公里每小时,这样能够使得桥梁在火车通过时候,受到的伤害最小。
包括引桥之外,整座大桥的总长度将超过2000多米,火车减速后,要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这段时间,对于日军驻桥部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在铁桥上传来隆隆响声之后,谷正新就下令,让战士们用抓钩开始准备攀爬。
不过由于天色太黑,前两次的抛钩并不成功,要么是仍在光滑的水泥桥墩上,要么是没有抓住桥墩上的钢铁架构。两次失败,已经让战士们将所有的轻视都放下了,整理好绳索之后,谷正新下令,再一次抛钩。
铁钩在绳索的圆周形转动下,在引起的作用下,飞向了黑暗中。
谷正新脑门都见汗了,心里在一个劲的暗暗祈祷,一定要抓住,一定要抓住。
似乎,这是他们唯一的一次机会似的。其实,对于他们来说,火车通过铁桥还需要一段时间,至少,他们还是能够试验三四次。这一次,扔抛钩的柱子感觉绳索在桥墩上滑动了一段距离,显然是平安的掉落在了桥墩之上。
小心的满满拉动绳索,战士们双眼圆睁,都死死的盯着绳索,当绳索一点点的被拉伸,直到绷直,战士们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李正,你最轻,你先上去,到达桥梁顶部之后,立刻将绳索加固,柱子会跟着你上去。”
“队长,放心吧”
说完,李正甩开膀子,在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双手摩擦了几下,抓住绳索,腰部一用力,就腾空而起。然后两脚并拢在绳索上,开始用力。几次拉伸的动作之后,就爬到了半空中,贴着桥墩冰冷的水泥表面,慢慢的往上爬去。
整个过程在焦虑和期待中,时间慢的像是停止了一般。
直到,绳索在上面被拉动了一下,在下面的柱子才知道,李正已经爬到了桥墩顶端,已经将绳索加固在了桥面上。轻轻了拉扯三次,预示着李正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有了开路者,第二个上桥的柱子就变得容易起来。
紧接着,谷正新也爬上了桥墩顶端,估摸着,整个桥墩的面积,还有和桥梁上的高度,带来的炸药比预期的要多了一些。这让谷正新暗自松了一口气,炸药多了顶多浪费一些,但要是不够,这次行动必然要被取消。
什么时候再能找到这样的机会,就难说了。
火车过去之后,谷正新等人还忙碌了一阵,最险的一次,甚至有一个日本兵站在他们不远处,站在桥边撒尿,嘴里还唱着家乡的小调。这个倒霉的日军巡逻兵,似乎并不知道迎风撒尿是个错误,一半的尿都被风一吹,落在了裤子上,引起周围几个日军的大笑。
不过这也够惊险的,几个日军在谷正新等人的前面呆了足足有一两分钟,要是天色再亮一些,说不定他们几个人就要暴露了。
小心翼翼的将所有的炸药都堆放在一起,和桥梁的结合部分严丝合缝的顶在一起。然后就是精确的计算雷管的长度,这是保证炸药能够同时爆炸的关键。
准备好了一切,谷正新让李正等人先下去,自己再做最后一次检查。
在黑暗中,人的视力非常有限,靠着手指的触觉,才一点点的检查完毕。就要下去的时候,谷正新将油布小心的围在炸药边上,既不会影响雷管燃烧的速度,也能够组织被人发现。
拉开导火索的那一刻,谷正新的心猛然紧了一下。
还不放心的回头看了一眼,这才顺着绳索,滑下了桥墩。整个过程也就半分钟的时间,虽然感觉手掌火辣辣的疼,像是要烧起来一样,谷正新还是朝着木船的方向快步跑了过去。
推着木船在浅滩上紧跑了几步,一个鱼跃,谷正新跳入了船舱,顺着江水,渐渐地远离大桥。
划过数百米的距离,战士们也不走了,反而半跪在船上盯着铁桥看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导火索只够燃烧十分钟的,但是战士们谁都不知道,他们离开花费的距离,都紧张的看着铁桥,深怕爆炸不成功。
突然,一团火光在不远处划亮整个夜空。
紧接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入所有人的耳朵,在火光中,庞大的桥梁,像是跳动起来一般,随着一阵隆隆声,别这段,一头栽入松花江中。气流带动江水,将小船抛起,空中到处是飞溅的爆炸物,落在江水中,变成一朵朵水花。
还没来得及欢呼,谷正新就大声的命令:“马上离开”
桥头上,一对日军早就被爆炸而吸引过来,在火光中,江面上孤零零的一艘小木船变得非常突兀。几个日本兵,都已经将手中的枪口对准了见面上的小船。
子弹在空中飞行过后,落在了小船不远处的水中。
要不是距离实在太远,日军的第一排射击,就击中了小船,在狭小的空间内,这就预示着将是一个战士的受伤或阵亡。
谷正新拿起脚底的一块木板,不管不顾的往江水中滑动。
战士们也学着谷正新的样子,开始帮忙起来,并喊起了号子,这样能够保证更快的脱离日军的实现。
不过这仅仅是开始,日军停在江边上的汽船在不久之后,也发动起来。
战士们再用力,也赶不上汽船的发动机。谷正新见躲无可躲,这才命令弃船,战士们分开往芦苇荡中游去。
不管守卫铁路桥的日军巡逻队搜索有没有成功,但是铁路大桥被毁坏是个不争的事实。消息传到哈尔滨警备司令部,刚刚再为1纵主力离开其防区,而暗自松口气的荻洲立兵中将,在听到了江桥被炸的消息,顿时变得目瞪口呆。
更多到,地址
第二九四章 狠一点
第二九四章狠一点
甘南,西路兵团司令部,陈光背着双手,已经围着电台走了整整一个上午。
7天,西路兵团两个纵队的兵力,在甘南整整耽搁了7天,这对于陈光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隐忧。
几万大军,人吃马喂,再多的粮饷也消耗不起。
加上时不时的一场遭遇战,这才是勾起陈光内心一股子邪火的重要原因。部队的伤亡在增加,但迟迟没有补给。主要是弹药的补充,跟鬼子交战一来,鬼子是越来越精,被围的鬼子,在战死之前,还要将弹药给祸害掉。
这让西路军团想要依靠缴获来维持作战的设想,成为了泡影。
但是携带的大量军需,是用一点少一点,一旦弹药耗尽,不用想都知道,那肯定是鬼子进攻的时候。
手中的钢枪没有子弹,这仗还这么打
尤其让陈光痛心不已的是,三个纵队的战士,都是精锐部队,牺牲一个老战士,都是**巨大的损失。要知道,只要有根据地,一个老战士至少能带一个班的新战士,只要训练足够,三四个月后,这些部队就能踏上战场,成为主力部队中的一员。
曾一阳也好,陈光也罢。指挥的部队,都不是普通的游击队,而是野战部队。
是主力
士兵进入主力部队,第一个要做的不是学会如何打仗,而是学会在战场上消灭敌人的前提下,如何保存自己。这就要求,每一个战士,在进入主力部队之前,都是一个各项训练合格的新兵,唯一欠缺的,就是没有在战场上,经历过那种血与火的考验。
陈光明白,一旦西路军团,失去进攻的能力,甚至连反抗都变得虚弱之时,也就是被数倍日军围困的时候。
那个时候,关东军即便做出一些大幅度的牺牲,也会集中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对西路军团开始围剿。性格刚烈的陈光绝对不允许,西路军团在他的指挥系下,溃败的不成一军。
“司令员,凤头岭一带出现蒙军骑兵,距离司令部的位置不到50公里,是否……”
“你是让我逃走?”陈光一挑眉毛,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