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良田美井 作者:天然宅 >

第60章

良田美井 作者:天然宅-第60章

小说: 良田美井 作者:天然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他可做不成哩!”李氏也小声跟冬宝咬耳朵,最后母女俩相视一笑,想“山寨”她们的豆腐,可没那么容易。

晚上临睡前,冬宝拉着李红琴和张秀玉,郑重其事的拿了一百五十个钱给李红琴,“大姨,这是我给您发的工钱,以后咱们生意好了,您的工钱还得往上涨!”

李红琴被手里沉甸甸的铜钱吓了一跳,“不行不行,我来就是给你们帮忙的,哪能要工钱?这不你们都管吃管住了?再说你们还背着债,早点还钱要紧。”

冬宝笑道:“大姨,这钱你得拿着,我跟我娘哪能让你白下劲啊?就是拿这么点钱去雇人,也雇不来大姨你这样掏心掏肺为我们好的!再说,我谦哥念书不花钱啊?”

听了最后一句,李红琴才有些赧然的把钱收下了,最开始她是想帮衬妹子两天就走的,然而生意越来越好,冬宝给工钱大方,饭吃的也好,她便起了一直干下去的念头。

二狗和宋榆得了水后一夜未睡,半夜悄悄起来摸到了冬宝家,垫着一个破长条凳趴到了墙头,顶着露水聚精会神的围观了李氏和李红琴磨豆腐的全过程,眼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重要步骤。

 第78章 新点子

“这豆子是泡出来的啊。”二狗自言自语道,要是干豆子,用石磙子碾都弄不碎吧。

宋二叔在一旁说道:“不是吧?下午我去挑水,我看冬宝那丫头在晒豆子,还说豆子晒干了才好用!”

二狗回头看了眼宋二叔,黑灯瞎火他也看不到宋榆脸上到底是个什么表情,想问他一句“冬宝叫你去跳河你去不去?”后来想想,强忍了下来。

等到李氏和李红琴磨好了豆浆,两人合力抬着盛着豆浆的大桶去了灶房,趴在墙头上的两个人就看不到灶房里的情形了,正当两个人准备回去的时候,看到冬宝从屋里出来进了灶房,不多时,一盆盆雪白的豆花就从屋里端了出来,放到院子里压制豆腐。

二狗观摩了大致的过程,心里便有了谱,他从前也试过做豆腐,家里还存着一罐盐卤,只是做出来的豆腐不好吃,自然卖不到钱。如今他瞧着李氏和冬宝做出来的豆腐没啥特别的,又有了两桶神奇的“井水”,坚信自己也能做出来好吃的豆腐。等到时候,他给这个没脑子缺根筋的宋榆出俩主意,这口井就得归他了!

冬宝依旧只泡了三十斤的豆子,二十斤做豆花,十斤做豆腐。昨天全子和栓子逮的小鱼小虾被她摊到一张破苇席上晒着,等到晚上的时候收回到了屋里,还没有全干,冬宝抓了一把小鱼小虾,用菜刀剁的细细的,放到了碗里,准备卖豆花的时候洒上一撮提味。

今天的豆花一如既往的受欢迎,豆腐也比昨天多卖了不少。等到收摊的时候,冬宝照旧切了一块豆腐用叶子包了,准备送给大舅。

冬宝跟李氏说了一声,就往李立风的铺子跑去。背后听到李红琴对李氏感叹道:“你是个有福气的,冬宝这孩子聪明能干不说,关键是心里透亮,啥事都有数,她知道谁对她好!”脑子活络的女孩不少,然而难得的是冬宝有一颗感恩的心。

冬宝小小的汗了一把,捧着豆腐快步跑开了,其实她不太愿意去大舅家里,主要是不喜欢大舅母高氏。高氏那个人算不上坏,本质上来说没什么坏心眼,和一心想卖了她的宋二婶比起来都算是菩萨心肠了,但高氏为人尖酸吝啬,每次冬宝去送豆腐,高氏表面上笑的很客气,实际上眼神明明白白的写着:你欠了我们太多,给我们这点豆腐算什么?你们占了我们大便宜,我们吃亏吃大发了……

到李立风铺子门口时,正好赶上了闻风书院学生下课,不一会儿前来买糕点果子的学生有二三十个,把不大的铺子挤的满满当当的。冬宝站在外头观察了一会儿,这些学生穿着打扮都是一般,虽然干净整齐,衣服料子却不算很好,她记得听李立风说过,来买糕点果子的学生都是还算有些家底,懒得自己动手烧饭的,还有大部分家境一般的学子,只能在书院后面的灶房排队用几个大灶自己烧饭。

糕点果子吃起来甜腻腻的,只能当零食吃,当正餐吃肯定吃不饱,尤其这些学子大部分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正是能吃饭长身体的时候。要是每天蒸上几十个饼子,烧两个菜到书院门口卖,专供这些学生吃,肯定不愁卖不出去!

冬宝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可行,想当年前世的时候,一到放学,哪所学校门口的小吃摊都是挤的满满的,小吃摊的摊主比都市写字楼里的白领都赚钱,而且只是卖这一会儿,饼子一文钱一个,菜两文钱一勺,卖的不贵肯定会有更多的人买,闻风书院上百个学生,就算有一半是家境富裕,自带小厮伺候饭菜的,也有五十个学生需要吃饭,算起来至少一百五十文钱,本钱能有七十文就不错了,虽然比不上卖豆花挣的多,可一天就卖这么一会儿,算是极为不错的了。

“冬宝,咋又送豆腐来了?”李立风忙完了,从店铺里出来就看到了冬宝,出声说道,“不是说了不用送了吗?留着你跟你娘吃吧。”

“剩的还有很多,够我们吃了。”冬宝笑道,把豆腐递给了从店里出来的高氏,问道:“大舅,中午就忙这么一会儿啊?”

李立风点点头,“这群学生,来的快去的也快,买包点心就走了。”

“那他们中午就吃点心,不吃饭了?”冬宝试探的问道。

“还是得吃饭的,光吃点心也吃不饱啊。”李立风笑道,“这么大的半大孩子,最容易饿了,这会儿上后灶上做饭排队的人多,他们也是先买点东西垫垫底。”

冬宝点了点头,迟疑了下,又看了眼李立风的铺子。

李立风瞧着冬宝有话要说的样子,不由得笑道:“咋啦?有啥话不能跟大舅说的?”

冬宝笑了笑,有点不好意思,指着闻风学院的门口说道:“大舅,我跟我娘在这里摆个摊子,卖饼子卖小菜给那群学生吃,你看成不成啊?”

“成!咋不成啊!每回出来的都得有二三十个人。”李立风愣了一下,回过神来重重点头说道,“就是卖的不能贵了,出来买着吃的学生家里都不大有钱。你们也别在书院门口摆摊子了,就在大舅这里卖,家里有炉子烧着,啥都方便。”

冬宝连忙摆手,“那哪行啊?”在大舅门口卖饭菜,要是抢了大舅铺子里的生意,那可就不好了。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可以信任靠得住的人,要是累的大舅跟她们反目成仇,这生意不做也罢。

“就这么定了。”李立风连忙说道,似乎是看出了冬宝心底的忧虑,笑道:“别怕抢生意,大舅这铺子要是靠那几个学生买果子,早该关门了。”

从大舅铺子里出来,冬宝又买了不少菜,回到摊子跟前的时候,远远的就瞧见几个穿着黑红相间衙役服的男子站到了自家摊位前,正和李氏李红琴说些什么,冬宝心里头下意识的一紧,拔腿就跑了过去。

“二位大嫂,我们瞧着你们在这里摆了几天的摊子了,生意不赖,以后是打算长期搁这里做生意了?”领头的衙役问道。

冬宝跑过去时,站到了李氏旁边,看到了衙役们的正脸,说话的衙役也不过十七八岁,黑黑高高的,圆圆的脸,厚厚的嘴唇,长相看上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凶神恶煞,甚至有几分讨喜,不知道是不是耿婆子说的那个良善好心的严老爷。

“是啊。”李氏拘谨的说道。经过昨天耿婆子他们的提点,她猜得到这几个衙役是来收税的,心里头自然高兴不起来。

圆脸小衙役笑了起来,“大嫂,你要是只摆两三天摊子,我们呢,就给你行个方便,不要这个税了,可你要是天天来摆摊子,我们就不能不收了,要不然也不好跟上头交代。这几天我看你们生意不赖,一个月就交五十个钱吧。”

“这个……”李氏是个老实人,嘴皮子不利索,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大哥,我跟我娘就靠这个摊子还债呢!您给行行好,能少收点吗?”冬宝开口了,小女孩的声音甜甜糯糯的,“我爹没了,我奶把我跟我娘从家里赶出来了,要是没这个摊子,我们就得去要饭了!”

圆脸小衙役愣了下,弯腰俯下了身子,和冬宝平视,笑道:“小丫头,你们是哪的人啊?”应该不是骗人的吧,谁会拿自己亲爹骗人哩?再说沅水镇附近也就这么几个村子,他稍微调查下,就知道这小姑娘有没有说谎了。

“我们是塔沟集的,我爹叫宋杨,是秀才,去年腊月上没的。大哥你到我们村里随便一打听,就知道!”冬宝认真的说道。不是说这个严老爷人好么,咋也得照顾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吧!

圆脸小衙役看了眼老实站在一旁的李氏和李红琴,两个人都是一脸的劳碌相,不像是撒谎圆滑之辈,他不认得塔沟集的宋秀才,但这小姑娘应该不是在说谎,当下便说道:“那这样吧,我回去跟我们老大说一下你们这个情况,明日再来收钱。”

“多谢大哥了!明天大哥早点来,我请你们吃豆花!”冬宝笑道。

圆脸小衙役摆了摆手,带着几个人往别的摊位上走了过去。

李氏和李红琴心里头都有些不是滋味,钱赚的不算少,可两个人都是俭省仔细惯的,交税就等于是把辛苦挣来的钱白送出去,多少叫人有些心疼。

下午的时候,冬宝正和李氏几个说自己的计划,准备用豆腐做菜,在闻风书院卖午饭,既能赚钱,又能对豆腐进行推广,如果效果好,还能到街上几个商号聚集的地方,给那些在商号干活的工人卖饭。

几个人正说的热烈时,林实来家了,对院子里的李氏笑道:“大娘,门外头站了个老太太,一个劲的朝里头瞧,我问她话她也不理我。”

李氏觉得奇怪,连忙从凳子上起身出去看,冬宝也跟了上去,看到了门外头的老太太。

来人五十岁上下,身材瘦小,有些花白的头发整齐利落的在脑后梳了个圆髻,眼睛犀利有神,背着手看了眼李氏,眼神就集中到了冬宝的身上。

 第79章 出了山寨货

“哎……这不是……大姑啊!”李氏认了一会儿才认出来面前的老太太是谁,又惊又喜,连忙拉过冬宝笑道:“宝儿,这是你姑奶,快喊姑奶啊!”

“姑奶!”冬宝脆生生的喊了一声,莫非就是宋老头唯一的妹子,那个敢跟黄氏对着吵的,嫁到刘楼村去的姑奶奶?

原本严肃的老太太听到女孩甜软的叫声,眉眼瞬间就柔和了不少,点了点头,背着手往院子里走,李氏和冬宝连忙过去一左一右搀着老太太。

“唉,这房子……”老太太进院子看到破败的房屋就摇头叹口气,“不住人就是不行,再好的房子也搁不住!”待看到院子里的石磨,老太太又问道:“杨大媳妇儿,我听说你们见天去集市上卖豆腐,生意咋样啊?家里的粮食够不够吃?”

李氏点点头,笑道:“托大姑的福,生意还不赖,能裹住吃喝。”

宋姑奶奶点点头,站在院子里四处走走看看,她从出生到出嫁,都是住在这里,对宋家的老宅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大姑,进屋里坐吧,院子里日头大。”李红琴热情的说道。

“不了。”宋姑奶奶说道,慈爱的看了眼冬宝,“我就是来看看她们俩过的咋样,要是有啥困难,就到刘楼找我。”说完,就背着手往外走。

李氏连忙拦住了,“大姑,你来一趟不容易,吃了晚饭再走,我送你回刘楼。”

宋姑太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