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燕萧艾(明朝) >

第130章

燕萧艾(明朝)-第130章

小说: 燕萧艾(明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能豁然,赶紧道:“王爷是想围困打援?”
  “没错,”朱棣淡然,“本王选择这样的战法,目的有三,其一,如今我们位于真定和德州的中间,他们反而对我们形成夹击之势,其目的就是在我们攻打一方的时候,另一方都可以从后面救援,所以,我们若出兵攻打真定,德州方面必然救援,因为,一旦真定被我们拿下,德州那边就会变得孤立无援。其二,攻打德州,半路伏击真定过来援救的平安大军,不划算。与其能钓条大鱼,何必选条小的呢?其三,盛庸此人,很是善于烤着城池打攻坚战,这大半年以来,多次战役,咱们都不能占优势,很大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本王非要把他们调离牢不可破的城池,只有在野外,我们才能占到优势!”
  “末将同意!”
  “末将也同意!”众将纷纷表态。
  朱棣嘴边挂着浅笑,平静道:“那好,全军休整五日,之后先慢速向西移动,等到逼近真定时再迅速进军。”
  “目的呢?”
  “本王总要让他们都知道,本王来了。”
  “那我们的目的地是哪儿?”朱能说着,展开行军地图。
  朱棣移步过去,眼里划过一丝亮,“既然这次是本王选择战场,那就不必客气了。”说着,朱棣手指一处。
  众人皆笑了。
  半月之后,燕军来到真定府东边下辖的一座小县城,藁城,和上次攻打耿炳文时驻守的县城,无极县处于差不多的位置,真定府东边。和真定府,隔河相望,滹沱河。
  此城山峦水起,既能形成兵临城下的气势,又是绝好的伏击地。
  朱棣扎军在此,命燕军包围真定四面,只围不攻,做劝降状,而他所做的就是,安心养伤了。
  济南府的德州在真定府东南边,很快盛庸他们就得到了消息,迅速出兵援救。
  朱棣此时又是如何布兵的呢?
  燕军早已对真定完成包围,可是那只是少数兵力,并非主力,毕竟朱棣未打算攻城,干嘛动用主力呢?
  主力大军全部进行了埋伏,在盛庸他们从德州过来必经的一条路,藁城的南边一座小山上,尤其是现在春季,绿色林密,两旁陡石嶙峋,下面道路狭窄,简直是天然的伏击地呀。
  很快,探马来报:盛庸率十万大军向我们飞奔过来啦。
  朱棣必须亲自坐镇真定城下,才不会引起怀疑,所以藁城那儿的伏击交给陈亨,朱能等人啦。
  很快藁城南城就传过来凄厉惨叫,和战马嘶鸣的声音。
  盛庸意识到中计了,火速退兵,但,为时已晚。
  早在他们进入伏击地时,包围着真定府的四面军队撤了军,朱棣亲自领兵,斩断了他们的后路。
  随即一场大战在藁城展开。
  此时盛庸的十万人早已溃不成军,东窜西逃,大乱了。而朱棣率着非主力军牵制着盛庸的这些人马,让他们被迫应战,不得脱逃。
  原本负责伏击的燕军主力瞬间一拥而上,拼死绞杀,以泄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愤怒。
  盛庸眼看不敌,迅速率军突围,适时,真定城中的平安大军前来救援,盛庸稍得喘息,迅速向真定方向移动,朱棣率兵在后追杀,一路斩杀,绝不手软。
  逐渐,战斗场面减小,喊杀声渐弱,盛庸逃进了真定。
  ……
  因为腿伤,依旧不能下蹲,朱棣坐在滹沱河边,抄起河中的水,洗着手上的血,不时,朱能跑来汇报战果:斩敌六万有余,盛庸手下十几位将领投降,战马等缴获无数……
  朱棣没有说话,看了他一眼,想起了李皋。
  “王爷,盛庸等人士气大败,龟缩在真定城里,咱们要不要攻城?”
  朱棣摇摇头,无悲无喜,“本王之前和耿炳文在此打仗的时候,就是计划把他引出来再打,攻城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自损,实乃下下策,然而眼前的形势,只怕不论我们如何叫阵,他们也不会出来的。”
  “那王爷的意思是?”
  “南下。”
  朱能握着拳头,热血沸腾,激动道:“末将这就去安排。”
  建文三年,四月朱棣从真定府直接南下,此时主要北伐的朝廷大军也就剩下盛庸等人了,其他地方皆是地方驻军,燕军所到之处,几乎是望风而降。
  真定府南边的顺德府,再南边的广平府,再南边的大名府,燕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终于,朱棣决定休整,就地驻军大名府。
  大名府知府刘忠大开城门,跪地相迎,“燕王殿下,微臣恭候啦,您的住处已经备下啦,微臣这就带您去。”
  “不用了,”朱棣微微一笑,“上次本王来的时候,你曾备下别苑,本王就住那里吧。”
  “是是是,微臣也已经备好了,这就带领过去。”
  遥想那年,朱棣从晋王府接回萧艾,直接来了大名府,此一节,让知府刘忠在四方八镇的颇有威望,如今燕军齐齐驻扎此处,更加令周边闻风见势,干脆纷纷投降了。
  刘忠带着朱棣来到萧艾当时住的别苑,躬身笑道:“王爷,敢问当初跟在您身边的那位小姐,可安好?”
  “她……朱棣嘴边一丝笑意,却叹气道:“本王也不知道她如今好是不好。”
  刘忠低头偷笑道:“想必是燕小姐和您闹别扭了吧。”
  朱棣也笑了,望了他一眼,刘忠倒是不敢笑了。
  “不要再叫她‘燕小姐’了。”
  刘忠会意,大呼,“恭喜燕王爷。”
  朱棣无意解释,可是心里却很高兴。
  当初就是有心带着萧儿领略济南风光,从大名府故意北返了一段路,向东进济南的。如今一切都变了,但这里没变。
  “你先去吧。”
  “是,微臣告退。”
  连下数座城池,行军几百里,的确该在这里好好休整了,朱棣也好在这里将养些日子,旧伤新伤,箭伤刀伤,加上连日作战,如今全身酸疼,眼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虽然朱棣这边没有作战计划,但是朱允炆不能闲着呀。
  没有多日,大名府热闹啦,朝廷的大官儿,大理石少卿薛嵓到此。
  刘忠吓坏啦,燕王和朝廷如今对立,打成那个样子,如今双方都来到自己的辖地,简直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呀。
  不行,自己开城迎燕军进入,对于朝廷已然不忠,何必多做顾虑,于是乎,朝廷的那位大官儿自进城,无一人相迎,全靠着四下打听,找到了朱棣下榻之处。
  此事,刘忠自然已告知了朱棣。
  这几日泡了后山的温泉,果然是对伤口大有好处,至少不会很疼了。别苑中,此时朱棣坐在石桌旁,嘬着清茶,悠闲的看着书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是萧艾读过的诗集,朱棣嘴角上扬,看着她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此一页上,有深深的折痕。
  这个小丫头,为何不早说呢?
  想起萧艾喜欢把诗词作成曲子,还非要拉着自己听,当时总不以为意,平常而已。如今倒真的想听一听了。
  再翻一翻,朱棣微微浅笑。
  “王爷,”朱能站在不远处禀报,“朝廷来了人,大理寺少卿,薛嵓求见。”
  “带他进来。”
  “是。”转身引进来一人,薛嵓见到朱棣,拱手作揖,极为客气,“微臣大理寺少卿,薛嵓,奉皇上之命,特来觐见燕王殿下。”
  

☆、以计还计

  朱棣可没打算虚礼,将书卷放在石桌上,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坐吧。”
  “多谢燕王殿下。”
  “找本王有事?”
  薛嵓躬身笑道:“燕王殿下为国靖难,意在锄奸,如今黄子澄,齐泰一等早已罢官,皇上明白您的一番苦心,所以特遣臣来此,慰问燕王殿下。”
  “然后呢?”
  薛嵓面露难色,燕王说话如此直接,丝毫没有客气的意思呀,早知道不是什么好差事,皇上偏让自己来。
  “燕王殿下,”薛嵓接着笑道:“燕王殿下素来心胸宽广,不会与黄子澄之辈计较,如今该贬的贬了,该罚的罚了,是否……”
  薛嵓抬着眉头看了眼朱棣,只见朱棣淡然随意的品着茶,只好硬着头皮道:“燕王殿下,您是皇叔,理当为陛下分忧,如今寸地兵戈,百姓生计难安呐,能否,罢兵呢?”
  朱棣望着他,没有说话。
  薛嵓背后直冒冷汗,“燕王殿下,您,您还是燕王殿下,藩地依然在北平,爵位,俸禄,一切照旧……”
  “说完了?”
  薛嵓干咽着口水,点点头。
  朱棣眉眼轻扫他,“本王问你几个问题,劳烦薛大人指教一二。”
  “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素来谴使,只身一人即可,为何你带了不下数十人?”
  “额……他们,是保护微臣的安全。”
  “可是自打进城,他们并不在你身边,而是在大街上到处散步朝廷派人来了,大肆宣扬本王欲罢兵的言论,这,又是为何?”
  “燕,燕王殿下,微臣……是他们不小心说出来的。”
  “薛大人不说实话,说明皇上没有言和的诚意,你可以走了。”朱棣一贯平静着声音。
  “燕王殿下呀,微臣句句属实呀。”
  “你说那些人是来保护你的,可是本王若想杀你,他们可保护不了,所以,你最好快点跑,不然本王会杀了你的。”
  薛嵓吓得腿一软,连滚带爬的逃出去了。
  看见他那样子,朱能忍俊不禁,“王爷,一个文官而已,何必这样吓唬他?”
  朱棣闭眼道:“故意散布谣言,意在动摇我军的军心。用心险恶,本王小惩大诫而已。而且……”
  “而且什么?”
  朱棣微微一笑,“没什么,你下去吧。”
  “是。”
  朱棣拿起诗集。
  而且,萧儿的意思很明白了,以死相逼,既是逼朱允炆杀了她,也是逼自己继续作战,绝对不能言和。如此,自己再无言和的必要了。江山可以打,朱允炆那里,除了萧儿,自己无一需要。
  诚如朱棣之言,朱允炆的言和用心不诚,扰乱军心,拖延时间才是他的用意,因为薛嵓大人根本还未出大名府地界,朱棣已经接到战报了。
  “王爷,辽东军在北平周边袭扰,据了解是,降将顾城投敌,故意引兵道北平的。世子还截获了一份顾城叛逃的书信,眼下那书信和顾城一同送来这里,在路上了。”
  “顾城叛逃?”朱棣笑着摇摇头。
  朱能皱眉:“王爷不相信?”
  “还是等他来了再说吧。”
  “是。”
  很快,顾城被五花大绑的送来了朱棣跟前,同时交上的还有那份信。
  朱棣并未看信,直接问道:“顾城,你叛逃了?”
  “末将没有啊,末将冤枉呐,王爷,冤枉啊。”顾城跪在地上,满眼通红,大呼冤枉。
  朱棣静心思索,再看他一番,当即上前为他松绑。
  “王爷!”朱能等人拦道。
  朱棣没有理会,扶起顾城,拍了拍他,笑道:“你可以回去了。”
  “王,王爷。”顾城也惊住了,“您真的愿意相信末将?”
  “难道你还打算向本王解释一番?”
  “末将,末将有口难辩。”说着,顾城看向放在桌案上的那封信。
  朱棣笑道:“那封信既然指向你通敌,本王多看无益,但是本王用你,自然愿意相信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